第八章 春心萌動 第三十二節 初戀(1 / 2)

第三十二節初戀

古人有句話叫做,“物無不變,變無不通。”這話落在杏雨身上還真算應著了。誰能料到幾日後,老師布置的一道作文題竟幫杏雨找回了失落的自我,撿起了掉下的自尊和自信!

那道作文題是《毛主席送我上高中》,杏雨寫的時候啊,把媽媽憶訴的苦,爹爹訓教的話全用上了,而且語言時尚,內容實在,感情真摯,可謂是得心應手,妙筆生花。什麼“懷揣錄取通知走到延中校門口,耳邊響起爹媽的囑托與叮嚀——吃水不忘掘井人,翻身不忘毛主席。”什麼“在那萬惡的舊社會,爺爺八歲就給地主去放牛,吃的野菜頭,穿的麻袋頭,睡在鍋門口,石頭當枕頭。”什麼“盼星星,盼月亮,隻盼東方出太陽,春雷一聲震天響,來了救星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人民得解放……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我李杏雨的今天,是毛主席他老人家送我上的高中,我要感謝毛主席……”這些話,杏雨寫得酣暢淋漓,完全不用打草稿,幾乎是一揮而就,他便交了作文本。正因為這樣,杏雨作後的感覺自然也是挺爽的,可他還是沒想到,自己寫的這篇作文分數竟是全排第一名,得了“95分”,更沒想到語文老師講評時竟把他的這篇作文作為範文在“排”裏讀了。這對剛受了挫折的李杏雨來說,是一個多麼巨大的鼓舞啊!

還是古人的那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話說得妙,難道這不正是杏雨此時的真實寫照嗎?杏雨靠他的文才挺直了他一個鄉下孩子的腰杆,彌補了他英語暫時落後的不足,贏得了城裏學生的刮目相看,也贏得了一位女生對他敬慕的芳心。

她叫周詩雪,是江陽市秘書長的女兒。因父母都進了“五七幹校”去勞動、學習,改造思想,所以她被送到故鄉來讀書,平時住宿在校,假日則寄居於離城不遠的一個姨娘家裏。不管怎麼說,在杏雨的這個“排”裏,她算得上是個“高幹”子女了。或許因為這個,無論她怎麼地平易近人,但總透著一股傲視群芳之氣,如出水芙蓉,“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她紮兩根短辮,著草綠色女軍裝,小方臉,彎濃眉,清潭般的眸子,白皙的嫩膚,恰使她如詩如雪——就像她的名字一樣韻味無窮。她不多言語,很有點“原則”,絕不人雲亦雲,卻又頗有口才,一旦明確了自己的觀點,闡述起來,便像演講似的,讓人不得不折服。所以她一講話,就是那“調皮猴子”也要懼她三分,俯首“稱臣”。那次杏雨在英語課上鬧的笑話,她也僅是笑了笑,但絕不是嘲笑,並很快就表明了她的立場與觀點,支持老師的提議,誠心幫助杏雨學好英語,同時也相信杏雨一定能學好英語,因為她看出了杏雨那種知恥而後勇的不屈勇氣。由於有了她的表態,所以自此同學們基本上沒有人拿這件事對杏雨進行“開涮”,當然偶爾的玩笑還是有的,但絕對是善意友好的。同樣,也正是由於有了她的這一表態,杏雨除了對這位不尋常的“高貴”女生心存感激外,更多了一份那種讓他說不盡道不明的情感,令他“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時不時地就想偷偷瞥她一眼。

杏雨本是凡人凡骨,也沒什麼特別之處,可偏偏注定了似的,卻總是成為人們注意的“重點人物”。這不,上次的“見麵禮”—一句“特別英語”,即讓同學們“伏倒”了一片,也讓同學們都認識了他這個李杏雨;此次的“小試牛刀”—一篇“特別作文”,又讓同學們“折服”了一批,連周詩雪這樣的“高貴”女生也讚歎不已。令同學們大跌眼鏡的還不止於此,平時男生們都不太敢接近的周詩雪竟為兌現自己的諾言,而主動接近李杏雨。在晚自修上,她大大方方地跟李杏雨坐在一起,幫他學習英語,這不僅叫“排”裏的男生都羨慕煞,而且女生也都嫉妒煞了,同時也叫始料未及的杏雨本人慌羞煞,弄得手足無措好一會才平靜下來。

麵對端莊、從容、真誠的周詩雪,杏雨偷偷揩揩手心上的汗,也就漸漸地歸於了常態,而規規矩矩地跟著她學起了英語。那時的晚自習,是沒有老師來輔導的,完全地靠大家自覺,而且不到下晚自習時間也可提前走,隻是宿舍裏要等到下了晚自習才會送電亮燈的。當然,逢到停電,教室裏也就沒了燈,隻有靠預先準備的蠟燭,秉燭而學了。杏雨和詩雪不管有電還是停電,每晚都堅持到教室自習。他們比膝而坐,一個輕聲地認真教,一個輕聲地專心學;攻音標、克語法、比較對照,尋找規律,常常為成功拚出單詞,正確譯出句子而相視會心一笑。這個時候,杏雨再不用偷瞥詩雪了;他們四目相對,詩雪也是秋波閃閃了。慢慢地發展到課堂上,隻要老師提到問題,他們便能以目會意,並告知對方回答,無論答得對錯,答畢都不由相視一笑,以為鼓勵或安慰。這個時候,兩人似乎都感到了一種幸福的甜蜜與滿足。慢慢地已不僅是詩雪幫助杏雨學習英語了,杏雨也幫詩雪學數學了。兩顆年輕的心也就在這互幫互助中慢慢地靠到了一起,並擦出了感情的火花。一次晚自習,突然又停電了,他們沒有馬上點上蠟燭,兩隻手卻不約而同地握到了一起,各自的心跳聲似乎彼此也都聽到了。好一會,他們才鬆開手,點亮蠟燭。燭光搖曳,映照著兩人羞澀而幸福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