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揣摩(2 / 2)

依照《太陰要道》,那時候的修道境界分兩大類,一類是‘金丹道’一類是‘陰陽道’。

金丹道無非是‘引氣入體’‘煉氣化神’‘煉神返虛’這三種境界。最終目的是修煉出金丹,修成陸地神仙。

這種方法雖然很接近神仙,卻不得長生,最終還有老死的一天。所以道三真人的祖師與當時另外兩位地仙,另外開辟道路,創立‘陰陽道’。

立道之後,三仙又分別創出陰陽二經。陰經就是《太陰要道》了,而陽經則喚作《純陽真經》。

目的就是以神魂形態,陰神或者是陽神去超脫天地。也就是說,陰陽二經都是修煉靈魂的法門。

此法門境界有三種。

第一種叫做:入法。就是通過練氣築基之後,能夠觀想神魂的一種境界。

第二種喚作:引魂。即是通過引動神魂,現於身外的一種境界。

第三種稱之為:出竅。到了這種境界,可以使神魂跳出肉身,而不受自身的捆束。天上地下任其遊走,諸般神通彰顯其中!

如果按照書中的境界,道三真人的師叔、師父,以及他所提到的一些能人異士,最多也就是‘引魂期’。而張誠昨天的狀況,則屬於‘特殊的出竅期’!雖然他的境界有些不同,但也勝過那些能人異士。

所以說,二者相比,一天一地。隻不過張誠不懂得修煉方法罷了。

“不過我可以試試,也許會成功……”放下手中‘太陰’,張誠猛地從床上做了起來,來到陽台上。

打開窗戶,隻見窗外燈火輝煌,星月璀璨。在輕柔的晚風下,喧囂的都市仿佛安靜了下來……

張誠深吸了一口氣,取來一張黑色的坐墊,放到月光能夠照射到的地方:“第十二回說道:雲鶴真人盤坐蒲團之上,口念真言,手結道印。三遍之後,以臀為軸心,身子晃了九圈,然後入定。”

“入定之後,就看到月光照在他的身上聚而不散!謂之‘日月飲光術’。”

“看來,要想修煉這種法術,就要必須掌握‘真言’‘手印’和‘轉身’的動作。真言、手印我不知道,不過‘轉身’的動作可是模擬下。”

想到這裏,張誠根據自己的想象,盤坐在坐墊之上。依照著書中所講的‘以臀部為中心不動,然後晃動身子’。

轉了九圈之後,張誠覺得不對,又反轉了幾圈。接著還是覺得不對,又正轉了幾圈。就這麼反複的轉了二十七八圈後,隻感覺大腦昏昏,有一種失重的眩暈感。

就是這種感覺,使他靈光一動:“對了,就是這樣!我明白了!原來雲鶴口中的:‘昏昏沉沉如醉酒,似在九霄踩雲棉。’是這個意思!跟我昨天出竅時一樣!”

所謂的‘昏昏沉沉如醉酒,似在九霄踩雲棉’這句話,不過是在描述‘引魂出竅’時的感覺,是一種近乎於失重、飛出的感覺。原文出自‘王道三問雲鶴真人’那一段。

意思是說“我引魂之時就好像喝醉酒,神魂昏昏沉沉的,如同飛到了天上,踩著白雲棉花一般。”

“這樣的話,我是不是可以把‘飲光術’理解成自我催眠?通過自我催眠,讓神魂出竅,然後吸收日月光輝?”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念什麼咒語,結什麼手印都無所謂,隻要能引動神魂就行!”

定下心思後,張誠懷著激動的心情從新盤坐起來。隻見他雙手扶膝,深吸了幾口氣後,開始念念有詞的念起經來。

他念的不是道經,不是三字經,卻是陳玄奘法師從西土求來的《多心經》。他之所以會背此經,主要是喜歡王菲的那首《心經》,而並不是因為宗教信仰。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默誦三遍,張誠心中的浪濤奇跡般的停了下來,好似蓮花池中的一潭淨水。隨後,他開始依照剛才的‘轉身法’,幌動起身子。

一轉之後,他感覺心中的那潭淨水泛起了漣漪,粼光疊疊。

二轉之後,他看到心蓮在淨水中盛開,五色斑斕。

三轉、四轉、五轉他覺得‘自己’坐了起來!

等到六七八九之後,張誠忽然睜開雙眼,扶膝坐起!轉頭時,不覺笑道:“原來如此。”

《修真手劄》最新章節由創世中文網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