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男性食療藥膳 芹菜大棗湯 【材料】
芹菜莖(連根)250克,大棗10個。 【操作】
水煎,食棗飲湯,連服30日為一療程。 【功效】
具有清胃、滌熱、祛風的作用,對早期高血壓症療效顯著。 蠶豆花湯 【材料】
蠶豆花15~30克。 【操作】
水煎服,連服15日。 【功效】
具有涼血、止血和降壓的作用,對高膽固醇也有療效。 山藥紫荊皮湯 【材料】
山藥30克,紫荊皮9克,紅棗10枚。 【操作】
共入鍋中,加水煲湯食用。 【功效】
健脾益血,補腎養陰。適用於低熱貧血症。 生血牛筋湯 【材料】
補骨脂10克,雞血藤、牛蹄筋各50克。 【操作】
將雞血藤、補骨脂、牛蹄筋共放沙鍋中,加水300毫升,文火燉煮,至牛蹄筋熟爛即可。飲湯,食牛蹄筋。 【功效】
補腎生髓,養血通脈。適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及其它骨髓造血功能減退等症。 補心養血湯 【材料】
羊肉250克,山藥30克,當歸、薑片各15克。 【操作】
將羊肉洗淨切塊,當歸用紗布包好,同山藥、薑片共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共燉湯,至羊肉熟爛後,加入調味品即成。飲湯,食羊肉。每周3~4次。 【功效】
健脾益氣,補心養血。
注:以上為治療貧血藥膳。 川芎蛤蜊湯 【材料】
蛤蜊肉200克,川芎10克,土豆、料酒、精鹽各適量。 【操作】
將川芎加水適量煎取藥汁約50毫升,然後過濾去渣,將蛤蜊肉用鹽水洗淨備用。把土豆切片放入鍋中,倒入川芎汁和適量的水,煮至土豆片將熟時,放入蛤蜊肉,煮開後加入料酒調味即可。食蛤蜊肉,飲湯。 【功效】
強精,活血,造血,安神。適用於冠心病、心絞痛等症。 大棗冬菇湯 【材料】
大紅棗15枚,幹冬菇15個,薑、植物油、料酒、精鹽、味精各適量。 【操作】
將幹冬菇洗淨;大紅棗洗淨,去核;將幹冬菇、大紅棗、精鹽、味精、料酒、薑片、植物油一起放入蒸碗內,加水蓋嚴,上籠蒸1~1.5小時,出籠即成。佐餐食。 【功效】
益氣,活血。適用於高血壓、冠心病等症。
注:以上為治療冠心病藥膳。 丁香酸梅湯 【材料】
烏梅500克,山楂20克,陳皮10克,桂皮30克,丁香5克,白砂糖5000克。 【操作】
將烏梅、山楂選洗淨後,逐個拍破,同陳皮、桂皮、丁香裝入紗布袋中紮口。鍋置火上,注入清水約5500毫升,把藥包投入水中,用旺火燒沸,再轉用小火熬約30分鍾,除去藥包離火後,靜置沉澱約15分鍾,濾出湯汁,加入白砂糖溶化、過濾後即可。 【功效】
烏梅、山楂生津消食,陳皮、肉桂、丁香行氣溫中,白糖調味,使斂中有散,酸中有甜,此配方可解暑熱傷津之口渴、心煩、暑夾寒濕之口渴、食少、脘痞、吐瀉等症。烏梅、山楂、肉桂、丁香對多種胃腸道易感病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所以本方可作腸炎、痢疾病人的飲料。 七鮮湯 【材料】
鮮藿香、鮮佩蘭、鮮荷葉、鮮生地、鮮建蘭葉各6克,鮮梨汁10克,鮮首烏5克。 【操作】
將鮮梨子去皮切成小粒,榨取鮮汁,取10克備用。鮮藿香、鮮佩蘭、鮮荷葉、鮮生地、鮮首烏、鮮建蘭葉洗淨後切片、節。先將生地、首烏放入鍋內摻入清水在火上燒沸約15分鍾後,下入其他藥一同煎約5分鍾,濾出原汁,衝入梨汁攪勻即可。飲用時可加白糖調味。 【功效】
霍香、佩蘭化濕祛暑,荷葉升陽清暑,梨汁益胃生津,首烏、生地瀉熱生津,建蘭葉清熱利濕。七味藥共煎湯,加糖調味,可奏清熱解暑、生津除煩利濕之功。用於夏季傷暑之身熱、心煩、口渴、尿赤,或兼夾濕邪,伴見困重、吐瀉、食欲減少等症。
注:以上為治療中暑藥膳。 鵪鶉黨參湯 【材料】
鵪鶉2隻,黨參15克,淮山藥30克,蔥、生薑、精鹽、料酒各適量。 【操作】
將鵪鶉宰殺、去毛、洗淨,與黨參、山藥、料酒一同入鍋,加水煮湯,熟後調入蔥末、薑絲、精鹽即成。每日1劑。 【功效】
健脾益胃,助消化。用治脾胃氣虛所致的食量減少、消化不良。 山楂麥芽湯 【材料】
山楂、麥芽各10克。 【操作】
將上2味水煎,取汁飲服。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
健脾開胃,行氣化食。用治消化不良。
注:以上為治療消化不良藥膳方。 黃芪南蛇湯 【材料】
黃芪50克,南蛇肉(蟒蛇,蚺蛇)200克,生薑3片,食用油、食鹽各適量。 【操作】
將上藥共入砂鍋內,加水煮湯,吃肉飲湯。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
補氣養血,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用治中風後半身不遂及風濕性關節炎等。 補陽還五湯 【材料】
當歸尾、川芎、地龍肉、紅花各6克,黃芪30克,桃仁、赤芍各10克。 【操作】
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
益氣養血,祛瘀通絡。用治中風後半身不遂。 銀杏覆盆子湯 【材料】
銀杏6枚,覆盆子10克,豬膀胱150克,食鹽少許。 【操作】
先將銀杏去殼炒熟,豬膀胱洗淨切塊,與覆盆子一同入鍋,加水燉至熟爛,吃肉飲湯。每日1劑。 【功效】
補腎縮尿。用治小便失禁、老年多尿症等。 龍膽梔子湯 【材料】
龍膽草、梔子各9克,柴胡、木通各6克,金鈴子、當歸各8克,生地12克,黃連3克,珍珠母15克,車前子(包煎)、甘草各5克,金櫻子10克。 【操作】
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
清熱化濕。用治肝經濕熱型早泄,症見情欲亢奮,泄精過早,急躁易怒,易激動,心悸失眠,怔忡不安,頭暈目眩,口苦咽幹,小便色黃,舌紅苔黃,脈弦滑數。 生地知母湯 【材料】
生地、知母、山萸肉、黃柏、澤瀉、丹皮各10克,山藥15克,金櫻子15克,龍骨、牡蠣各30克(先煎)。 【操作】
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
滋陰降火。用治陰虛陽亢型早泄,症見早泄滑精,腰膝酸軟,頭暈耳鳴,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虛煩不眠,小便色黃,舌紅少津,脈細數。 歸芪白術湯 【材料】
當歸、生芪、白術、茯神、遠誌各10克,人參、木香各6克,龍眼肉12克,棗仁30克。 【操作】
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
補益心脾,益氣固精。用治心脾兩虛型早泄,症見心悸,多夢,睡眠不實,不思飲食,麵色不華,疲倦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脈細。 龍膽芡實湯 【材料】
龍膽草15克,芡實、龍骨(先煎)各10克。 【操作】
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
清熱利濕,平肝潛陽,益腎固精。用治肝經濕熱型早泄。 五味子湯 【材料】
五味子、巴戟、棗仁各10克。 【操作】
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
寧心安神,益腎固精。用治早泄。
注:以上為治療早泄藥膳。 蓮子百合湯 【材料】
蓮子30克,百合15克,冰糖適量。 【操作】
將蓮子、百合用清水泡發,洗淨,入鍋煎湯,加入冰糖調服。每晚睡前1劑。 【功效】
補脾益腎,養陰清熱,養心安神。用治心腎不交型失眠。 黃精玉竹湯 【材料】
黃精、玉竹各30克,決明子9克,川芎3克。 【操作】
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
養陰清熱,潤燥生津。用治失眠、肺燥咳嗽等。 泥鰍湯 【材料】
泥鰍120克,食用油,食鹽各適量。 【操作】
先用熱水洗去泥鰍粘液,剖腹除去內髒,用熱油煎至金黃色,加水2碗煎至半碗,用鹽調味,吃魚喝湯。每日1劑,連服3~5劑。 【功效】
益氣養陰。用治盜汗,症見睡中汗出,醒後即止。 豆麥湯 【材料】
黑豆、浮小麥各30克,蓮子5枚,黑棗7枚,冰糖適量。 【操作】
先將黑豆、浮小麥水煎去渣,再入蓮子、黑棗煮熟,加入冰糖即成。每日1劑。 【功效】
補益心腎。用治盜汗。 牡蠣海帶湯 【材料】
鮮牡蠣250克,海帶50克,熟豬油、精鹽、味精各適量。 【操作】
先將牡蠣洗淨切片,備用;海帶泡發洗淨切絲,放入砂鍋內,加水燉至熟軟時投入牡蠣片,再煮3~5沸,加豬油、精鹽、味精調味,即可服食。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
滋陰潤燥,軟堅散結。用治陰虛所致的潮熱盜汗、心煩失眠等。 桑葉杏仁湯 【材料】
桑葉、杏仁各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3克。 【操作】
將上藥水煎2次,取汁混勻即成。每日1劑,早晚分服。 【功效】
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用治風熱型急性支氣管炎,症見咳嗽痰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熱,或見頭痛、惡風、汗出等。 萊菔厚樸湯 【材料】
萊菔子、厚樸、枳殼、木賊草各10克。 【操作】
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
健脾消食,下氣散滿。用治食積腹脹。 半夏陳皮湯 【材料】
薑半夏、紫蘇葉各10克,陳皮6克,生薑汁半食匙。 【操作】
將前3味水煎2次,取汁混勻,兌入生薑汁即成。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
理氣健脾,燥濕散寒。用治寒濕阻滯所致的急性胃腸炎,症見嘔吐清水,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並伴有畏寒發熱,頸項或全身關節酸痛,四肢清冷,胸膈痞悶,頭暈納呆等。 蘆根竹茹湯 【材料】
鮮蘆根30克,竹茹6克,刀豆子、葛根各10克。 【操作】
將上藥水煎2次,取汁混勻即成。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
清熱利濕,理氣止瀉。用治腸胃濕熱所致的急性胃腸炎,症見病起急驟,惡心頻發,嘔吐吞酸,腹痛陣作,瀉下急迫,便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口渴欲飲,心煩,尿短赤澀等。 神曲萊菔子湯 【材料】
神曲30克,萊菔子18克。 【操作】
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
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用治宿食停滯所致的急性胃腸炎,症見惡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後反快;胃痛,瀉下穢臭,瀉後痛減,脘腹痞滿,噯氣等。 薑術吳萸湯 【材料】
幹薑6克,白術10克,吳茱萸3克。 【操作】
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
溫中散寒,健脾燥濕。用治脾胃虛弱所致的急性胃腸炎,症見吐瀉頻頻不止,腹痛,麵色蒼白,汗出肢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長,乏力倦怠等。 野菊花湯 【材料】
野菊花30克。 【操作】
將野菊花加水煎煮20分鍾,取汁飲服。每日1劑,3次分服。 【功效】
疏風清熱,消腫解毒。用治急性胃腸炎等。
注:以上為治療急性胃腸炎藥膳。 小麥麻根湯 【材料】
浮小麥30克,麻黃根6克。 【操作】
將浮小麥搗碎,與麻黃根一同入鍋,加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
養心益氣,除熱斂汗。用治盜汗、自汗。
注:以上為治療盜汗藥膳。 仙人粥 【材料】
何首烏30克,粳米100克,紅棗5個。 【操作】
1 何首烏切片,濃煎取汁。粳米、紅棗洗淨煮粥,粥成時加入首烏汁,稍煮片刻即成。
2 每日早晚各服1次,而酌加紅糖。連服7~10天後,間隔3~5天再服。 【功效】
益肝腎,補氣血。適用於肝腎虧損,須發早白,血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大便幹結,以及高血脂症,冠心病,神經衰弱及高血壓病。 枸杞子粥 【材料】
枸杞子5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操作】
枸杞子、粳米均洗淨。先將粳米煮至半熟,放入枸杞子一同煮熟。 【功效】
補肝腎,明目。適用於頭暈眼花、耳鳴、遺精、腰膝酸軟等症。 海參粥 【材料】
水發海參100克,粳米100克。 【操作】
水發海參剖洗幹淨,切成小丁,與洗淨的米一起加水適量煮成粥。 【功效】
補腎,益精,養血。適用於精血虧損、體質虛弱、性機能減退、低熱盜汗、腎虛尿頻等症。 豬肚粥 【材料】
豬肚1隻,白術60克,檳榔1枚,生薑45克,粳米50克。 【操作】
1 先將豬肚洗淨除去涎脂。
2 再將白術、檳榔、煨過的生薑研為粗末,放入豬肚中縫口。
3 加水,豬肚煮熟,取汁加入粳米及調味作料(如茴香、胡椒粉、鹽、蔥等)煮粥。 【功效】
健脾和胃。 羊肝胡蘿卜粥 【材料】
羊肝150克,胡蘿卜100克,大米100克,蒜頭數瓣,黃酒、蔥、薑、精鹽、味精適量。 【操作】
1 羊肝和胡蘿卜均切成5毫米見方小丁,肝丁用黃酒、薑汁漬10分鍾。
2 用熱油爆香蒜茸後,倒入肝丁,略炒盛起。
3 將大米熬成粥後加入胡蘿卜丁,燜煮15~20分鍾,再加入肝丁並調味。 【功效】
有明目、護眼及治夜盲的功用。 山藥桂圓粥 【材料】
鮮生山藥100克,桂圓肉15克,荔枝肉3個,五味子3克,白糖適量。 【操作】
1 將生山藥去皮切成薄片。
2 將山藥片、桂圓、荔枝肉(鮮者更佳)、五味子同煮,煮好後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
能補益心腎。 山藥扁豆粥 【材料】
鮮山藥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30克。 【操作】
1 將鮮山藥去皮,切片。
2 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先煮粳米和扁豆,燒沸後,再加入山藥片同煮,煮好後加適量白糖即成。 【功效】
能消暑益氣,健脾止瀉。 藕粉粥 【材料】
藕粉25克,白粳米25克(或麥片亦可),白糖適量。 【操作】
將粳米放入鍋煮粥,將熟時放入藕粉調勻,加糖即成。或用水煮麥片,數沸後將藕粉打糊調入和勻,加糖即成。 【功效】
能補益心脾。 紅棗山藥粥 【材料】
紅棗15個,山藥25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操作】
1 紅棗用沸水脹發後去核切丁,山藥去皮切丁,紅棗丁和山藥丁都加糖漬半小時。
2 將大米熬成粥後,加入紅棗丁、山藥丁燜煮20分鍾。 【功效】
能治老年性消化不良。 黃芪山藥粥 【材料】
黃芪30克,山藥60克。 【操作】
1 將黃芪、山藥研粉。
2 先將黃芪煮汁300毫升,去渣,加入山藥粉攪拌成粥。 【功效】
能益氣生津,健脾固腎,還可以降低血糖,用生黃芪15克、山藥30克,煎湯代茶,效果更佳。 紫蘇麻仁粥 【材料】
紫蘇子10~15克,麻仁10~15克,粳米100克。 【操作】
1 先將紫蘇子、麻仁搗爛如泥,然後加水慢研,濾汁去渣。
2 藥汁再和粳米煮為稀粥服食。 【功效】
潤腸通便,適用於老人、病後體虛的患者,但脾虛腹瀉的病人忌食。 百合蓮子綠豆粥 【材料】
百合50克,湘蓮子50克,綠豆200克,白米100克,片糖100克,陳皮500克。 【操作】
1 百合用清水浸泡備用。
2 湘蓮子浸開,去皮,綠豆、白米洗淨,陳皮浸軟刮洗淨。
3 水滾後下蓮子、綠豆、米、陳皮同煮。
4 將煮好的時候下百合,用片糖調甜味,待再滾起即可食用。 【功效】
潤肺止咳、養神益脾、解熱毒、厚腸胃。 苡蓉羊肉粥 【材料】
肉苡蓉10~15克,精羊肉100克,粳米100克,細鹽少許,蔥白兩根,生薑3片。 【操作】
1 分別將肉苡蓉、精羊肉洗淨後切碎。
2 先用砂鍋煎肉苡蓉取汁去渣,加入羊肉、粳米同煮,待煮沸後,再加入細鹽、生薑、蔥白煮為稀粥。 【功效】
補腎助陽,健脾養胃,潤腸通便。屬溫熱性藥粥,適於冬季服食,夏季不宜食用。 沙麥粥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