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權,奪的就是槍杆子(3 / 3)

孫權一貫以見風使舵、投機倒把為能,哪裏肯下這麼大的血本,不理睬殷禮。他派出東吳軍界的四號人物衛將軍全琮侵略淮南的芍陂,三號人物車騎將軍朱然包圍樊城,政界新星、諸葛瑾長子威北將軍諸葛恪進攻六安,頭號人物大將軍諸葛瑾、二號人物驃騎將軍步騭兵出柤中。

東吳四大軍界巨頭外加政壇新星傾巢出動,聲勢可謂浩大。

全琮率領軍隊來到芍陂。芍陂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孫叔敖在淮河流域修建的一項引水灌溉工程,之後近三千年直到今天依舊在造福百姓。曹操時代,曾經兩次重修芍陂,對糧產的充足和地方的穩定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全琮就把眼睛盯到了這樣一個偉大的工程上。他們的目的是搞破壞,讓你曹魏沒有糧食吃。全琮下令三軍,拿著鎬頭、錘子,玩命砸毀芍陂,把蓄水放出來淹沒莊稼農田和村落人家。

得到消息的是此時揚州戰區的最高統帥王淩。他不敢怠慢,一方麵把戰報送往京師,一方麵親自帶著部下孫禮來救援芍陂。

孫禮是徒手打死過老虎的猛男,他發揚打虎精神與東吳的老兵油子們近身肉搏,暫時阻擋了全琮的進攻。但是前線依然戰事吃緊,總體兵力對比上,曹魏寡不敵眾。一封封求援文書發送到朝廷。

荊州防區,以前的負責人正是司馬懿。

戰爭時期,最容易集權。剛剛被剝奪完權力的司馬懿,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場戰爭來幫他重新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他立即主動請纓,南下殺敵。

曹爽心裏一千個不願意讓司馬懿重新帶兵,他授意黨羽站出來反對:“當年關羽圍樊城都久攻不下,如今孫權更別想輕易打下來。吳軍頓挫於堅城之下,打著打著自個就玩完了,哪裏用勞駕太傅親自出兵呢?”

司馬懿明白這是曹爽的意思。玩政治,也許老夫讓你一頭;玩軍事,你就不要出來丟人現眼了。這是我司馬懿的專屬領域。司馬懿大義凜然駁斥:“邊城受敵而安坐廟堂,疆場騷動,眾心疑惑,是社稷之大憂也!”

打狗當然看主人,這話就是罵給你主子曹爽聽的,你們看著辦吧。

曹爽沒有辦法,隻好讓司馬懿前往征戰。老頭子六十好幾的人了,征戰沙場肯定力不從心,就此打個敗仗或者勞病成災,對我來說,何嚐不是好事?

曹爽完全估計錯誤。司馬懿不是曹真,更不是曹休。司馬懿從小便注重修養身心,豈是紈絝子弟曹爽所能比的?司馬懿心理素質極好,勝不驕,敗不餒,麵對諸葛亮的百般羞辱照樣言笑自若,即便吃了敗仗又豈會像曹真、曹休一樣一蹶不振、一命嗚呼?

更何況,司馬懿打仗,何時戰敗過?

司馬懿統領大軍出征。他騎上戰馬,立即找到了久違的感覺。鮮亮的盔甲、招展的戰旗、三軍的鼓噪,耳聞目睹這些熟悉的場景和聲音,無論多少次,都足以令司馬懿神清氣爽,恢複年輕!

司馬懿,魚也;戰場,水也。如魚得水,又豈會有勞病之說?

司馬懿享受著這久違了的感受,勒兵趕赴前線,應對東吳四大軍界巨頭的聯合挑戰。

司馬懿清楚,在南方打仗,不比關中、隴西。南方作戰,最需要克服的乃是水土不服和氣候問題。當年曹操赤壁之戰,就是因為水土不服而瘟疫橫行,被疾病打敗了,從而使孫權、周瑜成就大名。司馬懿當然不能重蹈覆轍,他決定不打持久戰。

司馬懿在樊城,首先遭遇了東吳軍界第三巨頭——朱然。

司馬懿首先要試探一下:吳軍此次進攻究竟是大舉北伐還是照例占便宜。他派出輕騎兵,挑逗圍困樊城的朱然。朱然繼續悶頭默默圍困樊城,對司馬懿的挑逗不做任何回應。

司馬懿摸清楚了吳軍並沒有戰意,那事情就好辦了。他讓士兵就地休整,大張旗鼓地選拔精銳,公開招募敢死隊員,申飭軍中號令,提升士氣。全軍群情洶湧,誓要保家衛國,痛打東吳侵略者。司馬懿要給吳軍傳遞一個錯誤信息:魏軍要找吳軍拚命。

朱然果然產生了錯覺:看來司馬老兒要動真格的了。皇上是讓我們來占便宜的,不是讓我們來拚老命的。你司馬懿活夠了,我還沒活夠呢!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拜拜了您哪!

朱然率領大軍如一陣風般溜之大吉。司馬懿見計謀得逞,便揮軍大進痛打落水狗。追到荊、豫、揚三州交界處,終於追上了朱然的大軍。吳軍根本沒有戰意,哪裏是魏軍的對手?一陣廝殺過後,扔下了所有戰船和一萬具屍體,落荒而逃。

大巨頭諸葛瑾和新星諸葛恪那兩路一看,朱然、全琮都退了,那咱也別待著了,撤吧。打虎親兄弟,逃跑父子兵,一起撤退。

司馬太傅老當益壯,再次向全國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華,也讓曹爽發現他的集團有個致命的漏洞——不懂軍事。槍杆子裏出政權,如果不懂軍事,不能掌控軍界,一切都是白搭。

明白了弱點,曹爽動起了新的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