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亢龍有悔:有些事情,隻能留給子孫做(2 / 3)

何晏一聽,心中惴惴:難道太傅以為我和他們沒有瓜葛?何晏在這關節,哪裏還能想得清楚?隻好心存僥幸,一口應承下來。他決心以出賣曹爽為代價,保住性命,保住自己的哲學。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隻要我的哲學能夠造福世間,管他曹家還是司馬家執政?

何晏調查曹爽案,格外賣力。司馬昭納悶,問父親:“何晏明明是和曹爽一夥的,父親為什麼偏偏放過他,還讓他協助調查?”

司馬懿一笑:“除了他,還有誰對曹爽的底細了解得那麼清楚?這叫以毒攻毒。”

何晏查處結束,將厚厚一遝翔實的證據交到司馬懿手裏。司馬懿一張一張慢慢翻開,邊看邊滿意地頻頻點頭。何晏在一邊心中暗喜:看來我這算將功贖罪了。

司馬懿看完,問何晏:“沒了?”

何晏回稟:“沒了,就這些。這些證據足夠置他們於死地了。”

司馬懿搖搖頭:“不對,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一共有八族人參與謀反。”

何晏掰著指頭數:“曹、鄧、丁、李、畢、桓、張……隻有七族啊!沒錯,就這些!”

司馬懿繼續堅定地搖頭:“不對,還有。”

何晏又窘又急,脫口而出:“你是說還有我嗎?”

司馬懿這才麵露笑容,點點頭。左右武士把何晏拿下。

司馬懿派人把案卷整理完畢,便要在朝廷上公開曹爽的罪狀,然後再由三公九卿等高官組成的合議庭審議通過,便可以把曹爽集團夷三族了。當然啦,其實剩下的“廷議”都隻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曹爽在司馬懿的眼裏,早就已經是一個死人了。

但是,司馬懿萬萬沒有料到,廷議還真不是走過場。居然真有一位超重量級的高官、司馬懿本人的死黨,挺身而出為曹爽求情說話。

站出來說話的人,是太尉蔣濟。

蔣濟之前相信了司馬懿絕不傷害曹爽兄弟的保證,才托尹大目給曹爽送信,勸他迷途知返,回頭是岸。曹爽願意乖乖地回來,蔣濟這封信毫無疑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判斷。

現在,司馬懿要食言。他不單要殺曹爽,還要把曹爽滅門。

蔣濟深深地感到了內疚。我不殺曹爽,曹爽卻因我而死!蔣濟對不起曹爽,更對不起曹真的在天之靈。

蔣濟想為曹爽說話,但他知道,自己肯定無法完全扭轉司馬懿的心意。他所能做的,頂多隻是為曹真家族保留一支香火。所以,在廷議的時候,蔣濟站出來說:“以曹真之功勳,不可絕嗣。希望能夠給曹爽留一點兒骨肉,以繼承曹真一脈的香火。”

留香火幹什麼?等孩子長大以後上演《趙氏孤兒》嗎?司馬懿斷然拒絕。

經過廷議的討論,司馬懿向朝野公布了對曹爽謀反集團的定罪書:

“春秋之義:‘臣下對君主、子弟對父兄,不可以有篡奪謀反的企圖,有企圖就必須伏法。’曹爽作為皇室的支屬,世蒙國恩,受先帝握手托孤、口授遺詔,居然包藏禍心,蔑棄顧命,跟何晏、鄧颺、張當等人圖謀篡位,桓範也是其黨罪人,都應論‘大逆不道’之罪,按律誅滅三族!”

司馬懿對曹爽務求斬草除根,但是對於幾個小人物卻表現出了寬大的胸懷。斬關出奔高平陵的司馬魯芝、勸諫曹爽不可回洛陽的主簿楊綜,司馬懿一律寬恕。他說:“這都是各為其主啊,應該褒獎他們以勸勉部下為主子盡忠。”於是為魯芝和楊綜升官。

另有一位女子夏侯令女的事跡,值得一提。

曹爽的堂弟曹文叔,娶了夏侯文寧的女兒夏侯令女為妻。兩人沒過上幾天好日子,曹文叔就死了。夏侯令女估計家裏麵要把自己重新嫁人,便事先斷發為信,表示絕不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