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當罪人:我寧負卿,不負國家(1 / 3)

蔣濟還活著的時候,有一次與司馬懿閑聊本朝人物,聊到王淩。司馬懿想聽聽蔣濟的看法,便問:“王淩這個人,怎麼樣?”蔣濟隨口回答:“王淩文武俱贍,當今無雙。他的兒子王廣誌向高遠,王飛梟、王金虎才武過人,更在父親之上。”司馬懿聽完,習慣性地眯起眼來,認真地點了點頭。

蔣濟看到司馬懿這個表情,悚然動容。他回到家,越想越不對,對家人懊悔地說:“我今天這一句話,要把一家人滅門了。”

王淩,是當年漢朝廷的第一智者司徒王允的侄子,今年快八十歲了。他經曆了無數的劫難,看慣了刀光劍影,聽膩了鼓角錚鳴。他早就擁有了曹魏東南戰區最高統帥的權力,當年芍陂之戰指揮得當,苦戰擊退數倍於己的吳軍,因此被曹爽刻意拉攏,提拔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進封南鄉侯。

王淩雖然是車騎將軍,但仍然坐鎮東南,他的外甥令狐愚也做到了兗州刺史。舅甥二人都在東南官居高位,隻手遮天,儼然是個東南王。

王淩受曹爽的恩惠而得以一躍成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成為曹魏帝國數得上號的人物,而令狐愚出任兗州刺史之前也是曹爽的長史,因此二人都暗中把曹爽當作朝廷中的靠山。

但是,沒過多久,王淩聽說司馬懿在洛陽發動政變,曹爽與天子困在高平陵。王淩也躊躇過,要不要揮軍北上,以武力支援曹爽。他甚至想過,如果曹爽挾天子來揚州,自己一定鼎力支持。但是,司馬懿的動作實在太快,曹爽也實在夠沒腦,一天工夫,政變就結束了。

王淩沒辦法,隻好繼續蟄伏。

王淩和他叔父王允,共享著太原王氏共同的基因。他不安於現狀,他不想止步於車騎將軍的位置上混吃等死。盡管車騎將軍已經是太尉、大將軍之下軍界的三號人物,但王淩仍然不滿足,他隱隱覺得,這輩子不能就這麼算了。

蔣濟死後不久,司馬懿把空缺出來的太尉的帽子給王淩送來,以示拉攏。王淩誌向高遠,豈是一頂太尉的帽子可以拉攏的?

而且,王淩極其討厭這種感覺。我王淩明明和你司馬懿年紀相仿,卻要你來恩賜我官職,憑什麼?

當年我叔父王允,憑借隱忍與謀略,一舉剿除朝廷第一權奸董卓;今日我王淩也應當有此抱負,鏟除你這個當代董卓!

王淩非常懂政治。如果王淩孤身起來反抗司馬懿,那是叛變;如果王淩能夠挾天子以反抗司馬懿,那是鋤奸。但是,天子在司馬懿手中,怎麼辦?

辦法並不是沒有——另立中央。

王淩找來外甥令狐愚商量。令狐愚也是個頗有才幹和野心的人,為王淩所看重。王淩說:“齊王曹芳,既年幼又無能,完全是司馬懿的掌中傀儡。楚王曹彪,年長而有才,可以立為帝,你看何如?”令狐愚同意舅舅的意見,兩人決定尋找機會發動兵變,在許昌擁戴曹彪,另立中央。

計議已定,令狐愚派部將張式到楚王的封地來探曹彪的口風。

曹彪,就是一代才子曹植的名篇《贈白馬王彪》的被贈對象“白馬王彪”。如今,他的爵位是楚王。曹彪是曹操的兒子,他與曹植一樣,對於曹丕苛待宗室的政策很不滿意,深感鬱鬱不得誌。他時時吟誦曹植的贈詩:

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離別永無會,執手將何時?

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收淚即長路,援筆從此辭。

曹彪越是吟詠此詩,越是對曹植那悲憤抑鬱之情產生共鳴,難以自遣。難道我曹彪空負一身才華,就要在這區區封地了此殘生嗎?

這時候,令狐愚的部將張式秘密地找上門來了。張式代表令狐愚問候曹彪:“我家主公派我來向王爺問候,天下事尚未可知,請王爺自愛。”曹彪明白了令狐愚的意思,也簡略地回答道:“替我回謝令狐大人,我深感厚意。”

此後,令狐愚與曹彪通過張式時時來往,互通消息。而王淩也派心腹前往洛陽,把這件密事告知在京為官的兒子王廣。王廣在京城目睹司馬懿的手段,料知父親不是司馬懿的對手,便回信勸說:“廢立皇帝,乃是大事;勸父親勿為禍始!”

王淩哪裏還聽得進去。他自負在東南隻手遮天,而且自忖才能不在司馬懿之下。如果以揚州和兗州同時舉事,以令狐愚為左膀右臂,自己的兒子王飛梟、王金虎勇武有力,足當大任。就算按照最壞的打算,事有不成,也可以就近歸附東吳。

王淩打好了如意算盤,卻發生了一件計劃外的事情:令狐愚病死了。王淩恨得咬牙切齒,在這個節骨眼上居然出這種岔子,沒奈何,隻好權且繼續蟄伏,尋覓時機。

王淩以為自己潛伏得夠深。他並不知道,司馬懿早就已經盯上他了。

出賣王淩的人,叫楊康。

楊康和單固,都是令狐愚的心腹,對令狐愚和王淩的計劃多有知曉。不同的是,單固是君子。

當年,令狐愚與單固的父親是鐵哥們兒,因此總想著要照顧單固,屢次請他出來做官。單固知道令狐愚沒有前途,早晚一死,拒不答應。單固的母親看不過去,發話了:“你令狐叔叔是你爹的老朋友,屢次找你做官,也是為你好。你就去吧。”單固是孝子,謹遵母命,出仕。

單固的母親哪裏知道,她親手將兒子推進了火坑。

沒多久,令狐愚患了重病,眼看活不長了。單固辭去了職務,回家供養老母。而楊康則奉了司徒高柔的征召前往洛陽。君子小人,分道揚鑣。

楊康得知主子令狐愚的死訊,便把令狐愚和王淩的計劃一股腦兒全告訴了高柔。楊康喜滋滋的,心想:估計憑著這個功勞,我能混個侯爵當當吧。

高柔得知了這麼重大的情報,不敢怠慢,連忙找到司馬懿。司馬懿聽到此事之後,不動聲色。他安排了心腹黃華接替令狐愚的班,為兗州刺史。

這年,東吳的大帝孫權已經七十歲了。他感到自己的生命之火正在漸漸熄滅。他深知自己的子弟無能,生怕死後曹魏大舉入侵,長驅直入。孫權下令:掘開塗水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