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當罪人:我寧負卿,不負國家(3 / 3)

沒有浪漫,隻有死寂。

王淩不尷不尬地立在船頭,上不見天,下不著地,退無從退,進不可進。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再這樣沉默下去,王淩要發瘋了,他率先打破死寂,遠遠地衝司馬懿喊:“太傅想見我,派人帶個書信來召我就行了,何必帶領軍隊親自過來?(卿以折簡召我,我敢不至邪,奈何引大軍來乎?)”

司馬懿笑笑,派人回話:“隻怕王大人不是呼之即來之人啊。(因卿非折簡可召之客耳?)”

王淩何等聰明之人,聽到這句話,終於明白了司馬懿絕不肯放過自己。他一切希望通通破滅,歇斯底裏地衝司馬懿大聲喊叫:“太傅負我!”

司馬懿冷冷地回答:“我寧負卿,不負國家。”

王淩心如死灰。他隱隱覺得這句話的語式像極了太祖曹操的名言:“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然而,對比起來,曹操那句原本狠毒的話聽起來竟是那麼率真可愛,而司馬懿這句話則冠冕堂皇得令人絕望。

是啊,我王淩所反對的,不僅是他司馬懿,而且是國家。我成了國家的罪人,將來史家編書,可能要把我寫進叛臣傳了吧?

因為,現在司馬懿就是國家。

白發蒼蒼的王淩被五花大綁,押進囚車,由六百步兵、騎兵押送,前往洛陽。

王淩坐在囚車裏,想到了叔父王允。當年王允巧使離間計,挑撥董卓、呂布父子反目成仇,一舉消滅了當朝權奸。但是後來,董卓的餘部李傕、郭汜報複,王允被逼自殺。如今,自己為了曹魏的江山而反抗司馬懿,卻落得個如此下場。何必生在這荒唐的亂世呢?

王淩又想到了司馬朗,那是一位多麼正直忠厚的青年啊!當年剛剛進入丞相府時,相府之中除了汝潁世家,便是譙沛集團,在這兩個集團之外的人時時感受到自己似乎是異類。當時,王淩、賈逵、司馬朗三個年輕人,不約而同地走到了一起,互相砥礪,互相扶攜,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司馬朗死了;再後來,賈逵也死了。隻有自己孤獨地活到現在。

也許,我也早該死了。

王淩問車外的士兵:“這是到哪兒了?”

士兵不敢輕易回答王淩的問題,他請示了隊長,隊長說:“項縣。”

雖然明知身處絕境,但人在臨死之前總會爆發出求生的本能。王淩心頭仍然還抱有最後一絲幻想,他試探著問隊長:“能否給我釘棺材的釘子?”

你不給,說明我還有活路;你給,那我不再掙紮。

隊長不敢做主,派人請示太傅。司馬懿知道王淩是在試探自己的生死,他不齒地撇撇嘴:“給他。要多少,給多少。”

隊長回來,手持數枚釘子,遞給王淩。

王淩這才知道,已經完全是死路一條。王淩還有最後一件保存了很久的撒手鐧,可以敗壞司馬懿的好事。他從懷裏悄悄取出這件撒手鐧來。

這是一個小小的酒瓶,瓶裏裝的是劇毒的藥酒。王淩現在能做的,就是免於受辱。他抖抖索索地擰開瓶蓋,老淚縱橫。忽然,王淩感到不對,猛抬頭,卻見一座祠廟赫然在目。王淩驚問:“這是什麼廟?”

身邊的士兵回答:“這是前豫州刺史賈逵大人的祠廟。”

王淩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衝著賈逵祠放聲大喊:“王淩對大魏社稷忠心耿耿,唯你有靈,能夠知道啊!(王淩是大魏之忠臣,惟爾有神知之。)”

王淩對神靈喊完內心的冤屈,又對身邊的人說:“行年八十,身名俱滅!”還沒等周圍的人反應過來,王淩一仰脖子,把一瓶藥酒喝得點滴不剩。士兵們大驚失色,趕緊報告司馬懿。等相關負責人員趕來看時,王淩早已七竅流血、氣絕身亡。

司馬懿正在船裏昏昏欲睡。他得知王淩的死訊,冷笑一聲:你以為這樣就能躲過受辱嗎?

王淩身死,令狐愚與曹彪之間的聯係人張式浮出水麵,向司馬懿自首。司馬懿成立專案小組,徹查此事。順藤摸瓜,把已經辭職在家的君子單固給摸出來了。

司馬懿派人把單固叫來,當麵質問:“你知道叫你來為了什麼事嗎?”

單固很茫然:“不知道啊。”

司馬懿笑笑:“我提醒你一下,你主子令狐愚是不是要造反?”

單固繼續茫然:“沒有啊。”

司馬懿懶得與單固多廢話,直接把單固全家下獄,反複拷打。單固咬緊牙關,誓死不承認。司馬懿不耐煩了,直接把證人楊康叫出來與單固當麵對質。皮開肉綻、體無完膚的單固麵對楊康,這才知道是誰出賣了自己和老主子。他衝楊康啐了一口帶血的唾沫,罵道:“你這混賬既對不起刺史大人,又滅我族,你難道以為你就能幸免嗎?(老庸既負使君,又滅我族,顧汝當活邪?)”

單固這樣說,就等於已經招了。司馬懿把這些人的罪狀一起上報朝廷,要將王淩、令狐愚、單固等人都夷三族,王淩、令狐愚的屍體也從棺材裏掏出來,在就近的市場上暴屍三日。

王淩即便自殺,也沒有能夠躲過屈辱。

大反派楊康,當然也沒有好下場。他這個告密者,同樣被夷三族。臨刑之時,單固再次痛罵楊康:“老奴,你罪有應得!你死後,有何麵目於九泉之下麵對其他死者?(老奴,汝死自分耳。若今死者有知,汝何麵目以行地下也?)”楊康低首不語。

劊子手手起刀落,再度血流成河。

司馬懿在親征王淩之時,其實已經是在與死神賽跑了。因為他的身體,已經越來越不行。但是他仍然強支病體,要親手完成最後一件事情。

朱元璋的兒子曾經責怪朱元璋殺戮太重,朱元璋苦笑:“我這是在幫你拔除荊條上的刺啊!”

司馬懿要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為兒子們拔除最後一根毒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