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醫生經過長期的學習和研究,他碰到了第一次複雜的手術。主治醫生不在,時間又非常緊迫,病人處在生死關頭。他能否經得起考驗,他能否代替主治大夫的位置和工作?機會和他麵麵相對。他是否敢拿穩手術刀自信地走向手術台,走上幸運和榮譽的道路?這都必須要他自己做出回答。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也會遇到年輕醫生遇到的問題,當重大的時機來臨時,你能夠勇敢做出決定嗎?如果你不能,在機會麵前你隻會顯得手足無措。
拿破侖問那些被派去探測死亡之路的工程技術人員:“從這條路走過去可能嗎?”“也許吧。”回答是不夠肯定的,“它在可能的邊緣上。”“那麼,前進!”拿破侖不理會工程人員講的困難,下了決心。
出發前,所有的士兵和裝備都經過嚴格細心的檢查。開口的鞋、有洞的襪子、破舊的衣服、壞了的武器,都馬上修補和更換。一切準備就緒,然後部隊才前進。統帥勝券在握的精神鼓舞著戰士們。
戰士們出現在阿爾卑斯山高高的陡壁上,在高山的雲霧中若隱若現。每當軍隊遇到意料不到的困難的時候,雄壯的衝鋒號就會響徹雲霄。盡管在這危險的攀登中到處充滿了障礙,但是他們一點不亂,也沒有一個人掉隊!四天之後,這支部隊就突然出現在意大利平原上了。
當這“不可能”的事情完成之後,其他人才意識到,這件事其實是可以辦到的。許多統帥都具備必要的設備、工具和強壯的士兵,但是他們缺少嚐試的勇氣和信心,缺少敢闖敢幹的心態。而拿破侖不怕困難,在前進中精明地抓住了自己的時機。
善於為自己找托辭的人把失敗歸罪於沒有機會,但無數成功的事例告訴我們:機會掌握在自己手中。當機會到來的時候,你要果斷地抓住它,隻要義無反顧地遵從自己的心,勇於創造機會,從容麵對挑戰,你就會像那些屹立在阿爾卑斯山上的士兵一樣,傲然屹立於自己的人生頂峰。
有些人奇怪,許多人學識淵博,技術高超,腦子靈活,點子多,但就是富不起來,其原因則是他們缺乏膽量、不敢冒險。明明看準了的機遇,卻不敢下決心去幹,明明想好的點子,卻不敢付諸實踐。總是猶猶豫豫,優柔寡斷,前怕狼後怕虎,最終想得多,幹得少,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種人也是注定富不起來的。
敢想敢幹,敢作敢為,這是成功必備的魄力!許多人也想致富,也能敏銳地發現成功的機會,但就是不敢行動,害怕失敗,不能果斷地抓住機遇,結果一個個成功的機會從他們身邊溜過。無數成功者的實踐都證明了,有膽有識的人,才有旺盛的進取心和強烈的鬥誌,才勇於創新,才能果斷決策,從而走上成功之路。
冒險精神並非與生俱來,多半是由訓練而來的,是經由冒險、失敗、再冒險、再失敗,一步步鍛煉出來的。“保證什麼都不會出差錯”的人,一般都不能成什麼大氣候。
世界上任何領域一流高手,都是靠著勇敢麵對他人所畏懼的事物才出人頭地,而一些取得了成功的人,也都是如此,都是以冒險的精神作為後盾的。
冒險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生存法則,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經曆中,都經過無數次的冒險:在幼兒時期,我們敢冒險地站起來學走路;年紀稍長時,冒險學騎自行車;如果有條件,有人還冒險學開汽車,學遊泳、學跳傘……冒險需要勇氣,而有了勇氣,才可能動手去做事,沒有勇氣什麼事都做不成。有勇氣的人也會害怕,但是他會克服自身的恐懼,向不確定的世界邁進,而那些缺乏勇氣的人隻能平庸地像蝸牛一樣地生活。
也許我們今天已變得穩健而保守,如果這樣的話,就需要重新拾回失去的冒險本能,培養健康的冒險精神。
成功與財富,甚至你想擁有的每一樣東西,每一項技能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要得到這些,一定要經過冒險的階段,並發揮“越失敗,越勇敢”的精神,嚐試,再嚐試,才可能獲得。
人類的進步與冒險精神是息息相關的,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人類的冒險精神才促進了人類的進步。哥白尼的天體運行學說,美洲新大陸的發現等無數的事例,證明了人類的一係列發現和創造都是從冒險開始的。勇於冒險的人,並非不懼風險,隻是因為他們能認清風險,進而克服對風險的恐懼。勇氣源於控製恐懼,而培養冒險精神則始於對風險的了解,特別是對風險所造成的後果的了解。
敢想敢做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在使人衝動的同時卻又給予人們以熱情、活力與敢向一切挑戰的勇氣,但是在懦夫眼裏,無論幹什麼都是很危險的。
有一個人從小沒有看見過海,他很想看一下大海到底是什麼樣的。有一天他得到一個機會,當他來到海邊,那兒正籠罩著霧,天氣又冷。“啊,”他想,“我不喜歡海;真慶幸我不是水手,當一個水手太危險了。”
在海岸上,他遇見一個水手,他們交談起來。
“你怎麼會愛海呢?”這個人奇怪地問,“那兒彌漫著霧,又冷。”
“海不是經常都冷和有霧,有時,大海是很美麗的,無論任何天氣,我都愛海。”水手說。
“當一個水手不是很危險嗎?”
“當一個人熱愛他的工作時,他就不會再害怕什麼危險,我們家的每一個人都愛海。”水手說。
“你的父親現在何處呢?”
“他死在海裏。”
“你的祖父呢?”
“死在大西洋裏。”
“既然如此,”這個人帶著同情和惋惜的語氣說,“如果我是你,我就永遠也不到海裏去。”
“那你願意告訴我你父親死在哪兒嗎?”
“啊,他在床上斷的氣。”
“你的祖父呢?”
“也是死在床上。”
“這樣說來,如果我是你,”水手說,“我就永遠也不到床上去了。”
一個人在冒險的過程中,就會讓自己原本平淡無聊的生活變得激動人心起來,而且如果你能勇於冒險求勝,你就能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好。
吉姆·伯克晉升為約翰森公司新產品部主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開發研製一種兒童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這種產品的試製失敗了,伯克心想這下完了,可能隻好卷鋪蓋走人了。
伯克被召去見公司的總裁,不過,他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接待。“你就是那位實驗失敗者嗎?”羅伯特·伍德·約翰森問道,“好,我倒要向你表示祝賀。你能犯錯誤,說明你勇於冒險,而如果缺乏這種精神,我們的公司就不會有發展了。”數年之後,伯克已經成了約翰森公司的總經理,但他依然始終牢記著前總裁的這句話。
勇氣和財富之間的關係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風險和收益往往是同時存在的。不管做什麼生意,風險都是客觀存在的,追求財富本身就是一種需要嚐試者勇敢地麵對風險、征服風險的過程,而且在一般情況下,風險越大,回報也就越大。因此,勇氣的有無和大小,往往是貧窮和富有之間的分界線。
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能否成功,能否在短期內發生深刻的變化,主要體現在行動、技術、修養、世界觀和自我認識五個層次上。而行動,必須而且總是第一位的。隻有開始行動,人生才有價值,智慧才能變成財富。幻想毫無價值,計劃渺如塵埃,馬上付諸行動才是最重要的。
許多人總是長籲短歎,認為自己之所以沒有富起來,主要原因就是沒有發財的機遇。其實,我們不妨對比一下那些致富者,你就可以發現,機遇在大多數時候是同時降臨在許多人身上的,隻不過是有人猶豫了一下,而有人卻立即行動了而已。
20世紀70年代的一天,亞默爾肉食加工廠的老板亞默爾拿起報紙瀏覽。每天清晨通過報紙了解國內外的新聞並從中尋找商機,這是他事業成功的主要秘訣。“墨西哥發現了懷疑是牲畜瘟疫的病案!”這是一則幾十個字的短消息,它使亞默爾兩眼放光:如果那兒真的發生了牲畜瘟疫,必然就會越過國界,傳染到與之接壤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得克薩斯兩個州,而這兩個州是美國肉類產品的主要供應地。以後肉類供應就會緊張,肉價就會猛漲!
機會來了!“我必須馬上行動!”他派了自己的醫生亨利專程到墨西哥調查這件事的真實情況。亨利醫生發回的電報大大地出乎意料:“疫情比報道嚴重得多,牲畜已經大批死亡。”亞默爾接到電報後,立即調動大筆資金在加州和得州大量收購牛和生豬,並火速運送到東部。
果然,瘟疫很快就蔓延到了美國西部的幾個州,政府下令禁止這些州的肉類運出,國內的肉類供應陡然變得緊缺,豬肉和牛肉的價格飛一般暴漲。亞默爾就趕緊把以前購進的牛肉和豬肉拋售出去,短短幾個月,他就淨賺了900萬美元。
生意場上往往有突如其來的情況發生,麵對種種變化,如果我們不馬上付諸行動,一切的一切都毫無意義。
猶太人曾說過:人的一生中,有三種東西不能使用過多,做麵包的酵母、鹽、猶豫。酵母放多了麵包會酸,鹽放多了菜會苦,猶豫過多則會喪失賺錢和揚名的機會。
有過類似經曆的人都知道,機遇來得突然,走得迅速,可以說是稍縱即逝。要想跟上它的腳步,隻有勇敢地邁開自己的步伐,行動起來,才有可能追趕上它。隻有敢於冒險,才能找到成功的路,才不會讓自己事後抱憾後悔。
許多人的腦子太複雜,總愛自作聰明,認為機遇總是屬於那些最聰明、最優秀的人才,輕易否定自己,結果浪費了機遇,因此,他們往往還沒有走到挑戰的邊緣就從心理上敗下陣來。不如想得簡單一些,嚐試一下再說。也許,好運就在突破顧慮的那一扇門後麵。
如今,從市值上看,蘋果電腦公司已經成為超級企業。一直以來,大家都隻知道已故的喬布斯先生是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其實在30多年前,他是與兩位朋友一起創業的,其中一名叫惠恩的搭檔,被美國人稱為“最沒眼光的合夥人”。
惠恩和喬布斯是街坊,兩個人從小都愛玩電腦。後來,他們與另一個朋友合作,製造微型電腦出售。這是又賺錢又好玩的生意。所以三個人十分投入,並且成功地製造出了“蘋果一號”電腦。在籌備過程中,他們用了很多錢。這三位青年來自於中下階層家庭,根本沒有什麼資本可言,於是大家四處借貸,請求朋友幫忙。三個人中,惠恩最為吝嗇,隻籌得了相當於三個人總籌款的十分之一。不過,喬布斯並沒有說什麼,仍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惠恩也成了小股東,擁有了蘋果公司十分之一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