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不需要個人英雄主義,一個人,縱使才華橫溢、能力超群,如果不能較好地融入社會,不善於跟周圍的人溝通、協作,他就不會在成功的路上走很遠,更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與目標。記住:單槍匹馬難成大器,能用眾力則天下無敵。
在一般人的觀念領域裏,競爭的狀態應該是以你死我活的競爭結局收場。但有一部分人的觀念卻與此相反,他們希望競爭的雙方都能夠在整個過程中獲利,在競爭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求生存。共贏是他們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具備這種觀念的人才可能成為最大的贏家。
1987年6月法國網球公開賽期間,韋爾奇和法國政府控股的湯姆遜電子公司的董事長阿蘭·戈麥斯相遇了。
在他們見麵的時候,情形和韋爾奇第一次與別的商家會談時沒有什麼兩樣。他們彼此的企業都需要幫助。湯姆遜公司擁有一家韋爾奇想要的醫療造影設備公司,這家公司叫CGR,實力不算很強,在同行業內排名隻位居第4或第5名。而韋爾奇的GE公司在美國醫療設備行業則擁有一家首屈一指的子公司,但是他們在歐洲市場卻沒有明顯優勢。尤其重要的是,由於法國政府保持著對湯姆遜公司的控股,實際上這就等於將韋爾奇的公司關在了法國市場之外。
在會談中,阿蘭·戈麥斯明確地表示他不想把他的醫療業務賣給韋爾奇。但韋爾奇決定看看他是否對進行業務交換感興趣。因此他向戈麥斯說明,他可以用自己的其他業務與他們的醫療業務進行交換。
在此之前,韋爾奇非常清楚他不喜歡GE的哪些業務和公司,因此,他絕不會做賠本的交易。於是,他站起身來,走到湯姆遜公司會議室的講解板前麵,拿起一支水筆,開始在上麵列出他能夠賣給他們的一些業務。他列出的第一個項目是半導體業務,對方不想要。然後,他又列出了電視機製造業務,這時,阿蘭·戈麥斯立刻表示對這個想法很有興趣。在他看來,他的電視業務規模目前還不算很大,而且全都局限在歐洲範圍之內。他認為,通過這項交換可以把那些不賺錢的醫療業務甩掉,同時又能使他一夜之間成為第一大電視機製造商。他們兩人對這項交易很是感到興奮,於是馬上開始談判。很快,他們達成一致。談判結束後,阿蘭·戈麥斯陪著韋爾奇走出了電梯,一直把他送到等候在辦公樓外麵的轎車旁邊。當車發動起來並從道路上疾駛而去的時候,韋爾奇一把抓住了他身邊的秘書的胳膊,激動地說:“天啊,是上帝來讓我做這筆交易的,我當然有理由把它做得更好。”“而且,我認為阿蘭·戈麥斯也是真想做成這筆交易。”秘書回答他。他們都開懷大笑起來。韋爾奇確信阿蘭回到樓上之後也會有同樣的感覺。因為阿蘭·戈麥斯也同樣清楚,他的電視機公司規模太小,根本無法同日本人競爭。這筆交易可以使他獲得一個相對穩定的經濟規模和市場地位,從而使他可以應對一場巨大的挑戰。對韋爾奇來講,他在國內消費電子產品的業務年銷售額為30億美元,而買進湯姆遜的醫療設備,自己的業務年收入則將增加到7.5億美元。這筆交易將使韋爾奇在歐洲市場的份額提高到15%。他將更有實力來對付GE的最大競爭者——西門子公司。在餘下的6周之內,交易過程中的所有手續全部順利完成,並於7月份對外宣布。除了做交換的醫療設備業務之外,湯姆遜公司還附帶給了GE公司10億美元現金和一批專利使用權,這批專利權將會每年為GE帶來1億美元的收入。而同時,湯姆遜公司也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商。當媒體批評韋爾奇的這一做法時,韋爾奇對此發表評論說:“這些批評都是媒體的一派胡言。事實是,通過交易,我們的醫療設備業務更加全球化,技術更加尖端,而且還得到了一大筆現金。每年專利使用費的收入就比我們前10年裏電視機業務的純收入還要多。而且,我們由此上繳國家的利稅也是前些年的好幾倍。”
就這樣,韋爾奇與湯姆遜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內做成了這筆交易,各自擴展了自己的業務量,最終雙雙取得了成功。在生意場上,雙贏無疑是最佳的選擇。但要做到這一點,卻是很不容易的。
因為,雙贏對競爭的雙方而言雖然誘惑很大,但其中的關鍵因素卻錯綜複雜,隻有雙方都能以誠相待,找到彼此可以合作的契合點,雙贏才會有保障。
雙贏觀就是在最大限度內尋求利益雙收的觀念,即互惠互利,利人利己。
利人利己可使雙方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及共謀其利。要達到互利的境界必須具備足夠的勇氣及與人為善的胸襟,尤其與損人利己者相處更得這樣。培養這方麵的修養,少不了過人的見地、積極主動的精神,並且應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與力量作為基礎。我們都應該具備這樣的觀念,在競爭與合作中讓自己活得瀟灑。
品格是利人利己觀念的基礎,以下三項品格特質尤其重要:
1.真誠正直:人若不能對自己誠實,就無法了解內心真正的需要,也無從得知如何才能利己。同理,對人沒有誠信,就談不上利人。因此,缺乏誠信作為基石,“利人利己”便成了騙人的口號。
2.成熟:也就是勇氣與體諒之心兼備而不偏廢。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情與信念,又能體諒他人的感受與想法;有勇氣追求利潤,也顧及他人的利益,這才是成熟的表現。許多招考、晉升與訓練員工使用的心理測驗,目的都在測試個人的成熟程度。
隻可惜常人多以為魄力與慈悲無法並存,體諒別人就一定是弱者。事實上,人格成熟者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需要表現實力時,絕不落在損人利己者之後,這是因為他不失悲天憫人、與人為善的胸襟。
徒有勇氣卻缺少體諒的人,即使有足夠的力量堅持己見,卻無視他人的存在,難免會借助自己的地位、權勢、資曆或關係網,為私利而害人。但過分為他人著想而缺乏勇氣維護立場,以致犧牲了自己的目標與理想也不足為訓。
勇氣和體諒之心是實現雙贏不可或缺的因素,兩者間的平衡才是真正成熟的標誌。有了這種平衡,我們就能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同時又能勇敢地維護自己的立場。
3.富足心態:一般人都會擔心有所匱乏,認為世界如同一塊大餅,並非人人得而食之。假如別人多搶走一塊,自己就會吃虧,人生仿佛一場遊戲。難怪俗語說:“共患難易,共富貴難。”見不得別人好,甚至對至親好友的成就也會眼紅,這都是“乏匱心態”作祟。抱持這種心態的人,時時不忘與人比較,認定別人的成功等於自身的失敗。縱使表麵上虛情假意地讚許,內心卻妒恨不己,唯獨占有能夠使他們肯定自己。他們又希望周圍都是唯其命是從的人,不同的意見則被視為叛逆、異端。
相形之下,富足的心態源自厚實的個人價值觀與安全感。由於相信世間有足夠的資源,人人得以分享,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勢。從而開啟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揮創造力,並提供寬廣的選擇空間。
真正的成功並非壓倒別人,而是追求對各方都有利的結果。經由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使獨立難成的事得以實現。這便是富足心態的自然體現。
要想潛移默化地扭轉損人利己者的觀念,最有效的方式莫過於讓他們和利人利己者交往。此外,還可閱讀發人深省的文學作品與偉人傳記,或觀看勵誌電影。當然,正本清源之道還是要向自己的生命深處探尋。
建立在利人利己觀念上的人際關係,有厚實的感情賬戶為基礎,彼此互信互賴。於是個人的聰明才智可投注於解決問題,而非浪費在猜忌設防上。這種人際關係不否認問題的存在或嚴重性,也不強求消除各方分歧,隻強調以信任、合作的態度麵對問題。
然而合理的關係若不可得,與你交手的人偏偏堅持雙方不可能都是贏家,那該怎麼辦?這的確是一大挑戰。在任何情況下,利人利己都不是易事,更何況和自私自利的人打交道,但是問題與分歧依然要解決。這時候,製勝的關鍵在於擴大個人影響圈:以禮相待,真誠尊敬與欣賞對方的人格、觀點;投入更多的時間進行溝通,多聽而且認真地聽,並且勇於說出自己的意見。以實際行動與態度讓對方相信,你由衷地希望雙方都是贏家。
實現雙贏是人際關係的最大挑戰,追求的已不止是完成談判或交易,更要發揮感化的力量,使對手以及彼此的關係都能脫胎換骨。縱然少數人實在不容易說服,我們還可以選擇妥協——有時為了維持難得的情誼,不妨有所變通。當然,好聚好散也是另一種選擇。
總之,無論如何,雙贏的觀念應該是我們必備的。也隻有在這種觀念的引導下,才不至於讓競爭變得生硬而不可調和。這種觀念決定了我們的生存狀態和個人成就,請你不要忽視它。
競爭是指為了自己的利益與人爭勝。“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競爭的本質和普遍規律,也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得以前進的動力所在。可以說,競爭無處不有、無時不在。
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完成一項工作而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競爭者與合作者作為競爭與合作的主體及對象,與競爭合作相伴而生、相伴而滅。
合作與競爭,可以說伴隨著人類的出現而幾乎同時出現。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直至今天的社會主義社會,合作與競爭不僅沒有削弱、消亡,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合作與競爭的趨勢在增強。而且,隨著人類生存空間的不斷拓展、交往的不斷擴大,人與自然鬥爭的不斷深化、科技的不斷發展,合作與競爭的聯係也在日益加強。在向知識經濟時代過渡的征途中,高科技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已經超乎了人們的想象,通訊、交通等的發展使人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變得空前容易,不論是國與國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抑或是具體的個人之間,競爭與合作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在這樣一個時代裏,開展交流與合作的成本將大幅度降低,而效率則將大幅提高。實際上,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民族、國家都不可能獨自擁有人類最優秀的物質與精神財富,而隨著人們相互依賴程度的進一步加深,那種一人打天下的思想多少顯得有些幼稚。封閉的個人和孤立的企業所能夠成就的“大業”將不複存在,合作與團隊精神將變得空前重要。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將不可能成就事業,更不可能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強者。我們隻有承認個人智能的局限性,懂得自我封閉的危害性,明確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以合作夥伴的優勢來彌補自身的缺陷、增強自身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應付知識經濟時代的各種挑戰。
合作的好處在參與者的社會交往中,在改善勞資關係的同時,往往減少種族及民族偏見,或消除差異。參與合作項目的人往往更加投入到他們的工作中去,對他們的工作具有更大的滿足和興趣,對他們的能力和技能擁有更多的自信。
那麼,該怎樣培養自己的合作精神呢?
第一,盡可能地減少你對進攻性競爭的依賴。你不必努力證明自己,實際上,你越是拚命爭取獲勝,你越不能對自己這麼做的能力產生信任。如果你信任你自己,你沒有想在別人眼中暴露自己的壓力,你就越可能超過別人。
第二,認識到你的成功需要別人的幫助。你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你不能在與世隔絕與孤立無援中完成自我實現。把健康的競爭和合作緊密結合起來,將有助你實現理想的平衡。
第三,把接受合作作為一個成功的策略。如果你被競爭性的抱負所驅使,那麼你也許會頑固地抵製別人的建議,或者你也許隨意地接受它們,但拒絕與人分享見解,唯恐你會失去榮譽。如果你把接受合作作為一個成功的策略,你就能分享別人的信息和反饋的好處。並非每一次競賽都產生失敗者,最好的結果就是雙贏。通過從合作的成果中受益,你就能成功地實現你所選擇的目標,並幫助你周圍的那些人也成功地實現他們的目標。
搞市場經濟不能沒有競爭。有競爭才能激發動力、增強活力,促使企業不敢有稍許懈怠,不斷推進科技進步,改善經營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建設和發展也不能沒有合作,有合作才能優勢互補、取長補短、收攏五指、攥緊拳頭、形成合力。
馬克思說得好,協作不僅可以提高個人的生產力,並且是“創造一種生產力”,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神奇效果。聰明的人不但要積極與夥伴合作,也要勇於與競爭對手合作並從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