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中要能審時度勢,揚長避短。一個人的興趣和才能是多方麵的,如果在實戰中注意挖掘,那麼,很可能會增加成功的機會,減少挫折,而且會打下進一步發展和取勝的好基礎。
當然,成功了固然可喜,失敗了也無須氣餒,如果從中悟出了一番道理,或者在競爭中學到了知識,增長了才幹,那麼這種失敗或許更有價值,誰能說它不是明天成功的起始呢?
“瓦倫達心態”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著名論斷。它源自一個真實的事件。
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鋼索表演藝術家,以精彩而穩健的高超演技聞名。他從來沒有出過事故,因此,當演技團在一次要為重要的客人獻技時,決定派他上場。瓦倫達知道這一次上場的重要性:全場都是美國知名的人物,這一次成功不僅僅將奠定自己在演技界的地位,還會給演技團帶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利益。因而他從前一天開始就一直在仔細琢磨,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想了無數次。
演出開始了,這一次他沒有用保險繩。因為許多年以來他從沒有出過錯誤,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會出錯。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他剛剛走到鋼索中間,僅僅做了兩個難度並不大的動作之後,就從10米高的空中摔了下來,一命嗚呼。
事後,他的妻子說:“我知道這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在出場前就這樣不斷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在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之前,他隻是想著走好鋼絲這事的本身,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瓦倫達太想成功,太專注於事情本身,太患得患失了。如果他不去想這麼多走鋼索之外的事情,以他的經驗和技能是不會出事的。心理學家把這種為了達到一種目的總是患得患失的心態命名為“瓦倫達心態”。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人大腦裏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係統。比如,當一個高爾夫球手擊球前一再告訴自己“不要把球打進水裏”時,他的大腦裏往往就會出現“球掉進水裏”的情景。這一情景會指揮他的行動,結果事情不是向他希望的那樣發展,而是向他害怕的方向發展。這時候,球大多都會掉進水裏。這項研究從另一個方麵證實了瓦倫達心態。
我們在麵對競爭的時候,有時我們不必去思慮得太多。不去多想,馬上去做,打斷反複去思維的邏輯和習慣,走出一步,往往做事情的勇氣就隨之產生了。這就是由“瓦倫達心態”產生的效應。沒有了成敗的憂慮,人就自然變得輕鬆自如,因為害怕失敗本身也是一種失敗。
生活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有的人把對手當成死敵,忌妒對手的成功,結果用各種手段去攻擊對手。殊不知,相互拆台隻會兩敗俱傷。隻有胸懷寬廣、懂得如何競爭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有個名叫安東尼奧的人,在一個小鎮上經營著一家雜貨鋪。這鋪子是他爸爸傳下來的,他爸爸又是從他爺爺手裏接過來的,他爺爺開這鋪子的時候,南北兩邊正在打仗。
安東尼奧買賣公道,信譽很好。他的鋪子對鎮上的人來說,就像手足,不可缺少。他沒有什麼野心,沒有賺大錢的想法,隻想讓老店傳承下去。安東尼奧的兒子在長大,小鋪子就要有新接班人了。
可是有一天,一個外鄉人笑嘻嘻地來拜訪安東尼奧,情況便變得嚴重了!
此人說,他想買下這鋪子,請安東尼奧自己開價。
安東尼奧怎麼舍得?即便出雙倍價格他也不能賣!這鋪子不光是鋪子呀,這是事業,是遺產,是信譽!
外鄉人聳聳肩,笑嘻嘻地說:“抱歉,我已選定街對麵那幢空房子,粉刷一番,弄得富麗堂皇,再進些上好貨品,賣得便宜,那時你就沒生意了!”
安東尼奧眼見對麵空房貼出了翻新告示,一些木匠在裏麵鋸呀刨呀,有一些漆匠爬上爬下,他看著心都碎了!他無可奈何卻又不無驕傲地在自家店門上貼了張告示:敝號係老店,95年前開張。
對麵也換了一張告示:敝號係新店,下禮拜開張。
人們對比讀了,無不癡癡暗笑。
新店開業前一天,安東尼奧坐在他那陰暗的店堂裏想心事,他真想破口把對手臭罵一頓。
幸虧安東尼奧有個好妻子。
“安東尼奧,”她用低低的聲音緩緩地說:“你巴不得把對麵那房子放火燒了,是不是?”
“是巴不得!”安東尼奧簡直氣得咬牙切齒,“燒了有什麼不好?”
“燒也沒用,人家保過險。再說,這樣想也缺德。”
“那你說我該怎麼想?”安東尼奧冒著火說。
“你該去祝願。”
“祝願天火來燒?”
“你總說自己是個厚道人,安東尼奧,可一碰到切身事就糊塗。你該怎麼做不是很清楚嗎!你應該祝願新店開業,祝願他成功。”
“你是這腦筋出了問題吧,貝蒂。”
說是這麼說,安東尼奧決定去一次。
第二天早晨新店還沒開門,全鎮人已等在外邊。大家看著正門上方赫然寫著:“新新雜貨店”幾個金字,都想進去一睹為快。安東尼奧也在人群中,他快活地跨到台階上大聲說:
“外鄉老弟,恭喜你的新店開業,謝謝你給全鎮人帶來方便!”所有的人都感到很突然。
全鎮人都圍上來朝他歡呼,還把他舉起來。大家跟他進店參觀,誰都關心標價,誰都覺得很公道。那外鄉老板不好意思地牽著安東尼奧的手,兩個生意人像老朋友一樣,心裏突然覺得溫暖了許多。
後來,兩家生意都做得興隆,因為小鎮一年年變大了。
人性的弱點是共同的,但不是不能克服的。戰勝了這種弱點,你就可以戰勝一切對手。競爭的方式也並不隻有一種,軟性的競爭有時可能更具說服力。祝福你的對手,你也可以獲得同樣的祝福。聰明人的競爭觀念是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之上的,而不是以拆台為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這個社會生存,競爭和鬥爭都是我們無法逃避的現實。如果在競爭中你失敗了,那是極為正常的事。如果你在失敗之後對對手懷恨在心,並伺機報複,對你自己並沒有任何好處。
人和動物有些方麵是不同的,動物的所有行為都依其本性而發,屬於自然的反應;但人不同,經過思考,人可以依當時需要,做出各種不同的行為選擇。例如,對你的對手表現一下大將風度,這是件很難做到的事,因為絕大部分人看到“敵人”,都會有滅之而後快的衝動,也許環境不允許或沒有能力消滅對方,但至少也會保持一種冷淡的態度,或說說讓對方不舒服的嘲諷話,可見要表現一種大將風度是多麼的難。
就因為難,所以人的成就才有高下之分,有大小之分。也就是說,能當眾祝福敵人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比不能愛敵人的人高大。
能愛自己敵人的人是站在主動地位的人,采取主動的人是“製人而不受製於人”。你采取主動,不僅迷惑了對方,使對方搞不清你對他的態度,也迷惑了第三者,搞不清楚你和對方到底是敵是友,甚至有誤認為你們已“化敵為友”的可能。可是,是敵是友,隻有你心裏才明白,但你的主動卻使對方處於“接招”、“應戰”的被動態勢。如果對方不能也“愛”你,那麼他將得到一個“沒有器量”的評語,一經比較,二人的分量立即有輕有重。所以當眾祝福你的敵人,除了可在某種程度之內降低對方對你的敵意之外,也可避免惡化你對對方的敵意。換句話說,為敵為友之間,留下了條灰色地帶,免得敵意鮮明,反而阻擋了自己的去路與退路。
此外,你的行為也將使對方失去再對你攻擊的立場,若他不理你的祝福而依舊攻擊你,那麼他必招致他人譴責。
可見,對對手表示你的友好是多麼絕妙的一招棋。這個世界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適當地表現你的友好是一種可進可退的競爭法則,也顯示了你過人的風度。所以,不要讓對手看到你因憤怒而失禮的那一麵。如果是那樣,你在氣勢上就先輸給了對方。
有時我們會不自覺地想起自己在遭遇困境時的所作所為,感謝當時有那麼好的機會認識到自己身上潛藏著的力量和毅力,以及在那種環境下鍛煉出來的成熟的自己。然而,卻很少有人會從心底感謝自己的對手。有的人甚至恨不得將對手置之於死地而後快,這是一種危險的觀念。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沒有對手,你還會那麼精力充沛、充滿鬥誌嗎?不會,沒有虎豹,就沒有羚羊的飛跑本領,沒有競爭就沒有科技的進一步革新。在這個層麵上而言,你應該感謝你的對手,因為是他給了你再次發奮的動力。如果不是他盡早給你施壓,等你養尊處優、失掉競爭能力的時候,再遇敵手,你就隻有死路一條。
其實早在幾百年前,達文西就說過一個類似的寓言故事以告誡我們: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小老鼠住在一個樹洞之中。在外麵不遠的地方,居住著一隻想捕食它的鼬鼠。所以,每一次小老鼠想要出去找食物時都會非常小心,也全靠如此,才多次保全性命。
有一天早晨,它正準備出去時,才發現那隻可怕的鼬鼠正在不遠處行走。哇,今天真險!我要讓它先過去,免得自己變成它的午餐。但突然之間,一隻灰貓跳了出來,一下子就咬住了鼬鼠,開始吞食起來。驚魂初定的小老鼠不禁得意起來。哇,今天我真走運,現在危險已經過去,從此之後,我可以大搖大擺地出去覓食了。開心的小老鼠還沒來得及在森林中自由玩耍多大一會兒,就在貪婪的灰貓口中喪失了性命。
就像這隻小老鼠在麵臨著鼬鼠的威脅時,會變得異常機警,從而逃過一場又一場的劫難。而在缺乏對手之後,卻忘乎所以,放鬆了警惕,以致斷送了性命,人類麵臨的生存現狀也是同樣的道理。
對手究竟是什麼?也許在許多情況下,對手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完美的人。
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總是存在著各種競爭,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廝殺。於是,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商場,幾乎每一個人的麵前,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對手。那也許是自己的同事,也許是同行,甚至是你完全不知道的人,都會通過不同的途徑,讓你的生活充滿了緊張感。但對手是否都是負麵與不必要的呢?答案也許出乎你的意料,聽過下麵這個故事你就會有所啟發:
在某一家公司裏,有一位掌管銷售的副總經理張先生,總是與掌管財務的劉女士存在許多矛盾。在這間經理辦公室裏,時常可以聽到張副總的抱怨聲:“這也不能報銷,那也不能支出,她哪知道我們在外麵開發業務的艱難啊!”確實,目前經濟不景氣,業務員們通常要花費更多的氣力,才能獲得一定的成績,各種說不清楚的支出自然會較多了。但這位較為死板的劉會計,也不知道變通,整天隻會按章辦事,難怪讓這位張副總憤憤不平,抱怨連天。公司的員工們也都知道,張副總與劉會計是一對難以共事的冤家對頭。不久之後,善於運用智謀的張副總就使了一個壞招兒,讓老實的劉會計背了個黑鍋,成為代罪羔羊,被迫辭職。而不久之後,年邁的總經理也已退休,他順利升職,成為新的總經理。坐在寬敞的總經理辦公室,張先生得意洋洋,現在公司裏的一切都順心如意,再也沒有人敢和自己作對了。花起錢來,也自然大膽了。
但不久之後,公司的業績卻不見起色。麵對董事會的壓力,焦急不安的張總經理想了許多方法都不見成效,到最後,終於想出了一個新的點子:更改公司的賬目,讓虧損的數字統統都變成贏利,不就可以讓董事會滿意了嗎?想到這裏,他找來了公司的新會計,幸好他非常配合,立即就更改了賬目。果然,在董事會上,這位新總經理獲得了一陣叫好聲,諸位董事對他的成績非常滿意,還準備送給他高額的分紅。但紙終究包不住火,不久之後,東窗事發,他不僅被董事會免職,還受到檢察部門的追究,弄得身敗名裂。有一天,當他麵對記者的追問時,深有所感地說道:“要是我不將那個劉會計趕走就好了,她肯定不會讓我這麼做,我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但是,一切都晚了。
有對手並不一定是壞事,如果沒有人與你競爭,從另一個角度上說你可能就是一個毫無競爭價值的庸才。所以,“感謝對手”才是我們該有的胸襟和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