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六百年前,《黑暗之書》撰於英拉德島的貝裏拉,第一頁寫道:

索利亞島沉回海底,葉芙阮與莫瑞德雙雙殞逝,之後,智者谘議團暫為其子瑟利耳攝政,直至他親自繼承王位。他的王祚雖然光輝,卻很短暫。繼他之後,共有七位英拉德之王,王土亦漸擴張。爾後,龍群前來西方諸島劫掠,巫師群集禦敵,但徒勞。阿肯巴王將宮廷自英拉德島的貝裏拉遷往黑弗諾城,隨後派遣船艦抵禦來自卡耳格大陸的入侵者,將之趕回東方,突襲艦隊則繼續遠航,直至內極海。十四位黑弗諾王中,末代君王馬哈仁安與龍族及卡耳格均締結和平約定,然代價甚昂。符文之環破碎,厄瑞亞拜與巨龍雙雙身亡,勇者馬哈仁安因叛變而喪命,群島王國仿佛諸事不順。

馬哈仁安身故後,爭奪王位者眾,但無人能安坐於上,王儲相爭,分化朝臣忠誠。人民福祉蕩然無存,正義不彰,隻餘富人當權。貴族、商人、海盜,凡有能力雇用士兵與巫師者,皆占地自封領主,土地、城市均成私產。領地百姓皆為藩王奴隸,受雇藩王者更淪為真正奴隸,唯賴主人庇佑,得免遭敵對藩王侵占土地、海盜劫掠港口、饑貧交迫的法外流民聚眾攻擊搶劫。

《黑暗之書》完成於其所描述的年代後期,集結許多矛盾的曆史紀錄、殘缺不全的人物列傳,及敘述不清的傳說,但仍是黑暗年代幸存紀錄中最好的一本。藩王寧要諂詞而非史實,因此焚毀許多書簡,以免貧困無權者從中明白權力本質。

然而,藩王得到一本巫師的智典時,通常謹慎收藏,以防其為害,或將書交由聘雇巫師,任憑處置。巫師或其學徒可能會在書中咒文、真名列表頁緣或最後的空白頁上,記載瘟疫、饑荒、掠奪、主人更替等事件,以及在事件中所施法咒與成敗結果。這些信手留下的記載偶爾披露清晰的曆史片段,猶如黑夜中、雨霧裏,遠方海上的點點漁火。

此外,其餘小島及較為平靖的黑弗諾島高原,也傳下歌曲、古老的敘事詩與歌謠,訴說這些年代的故事。

黑弗諾大港位於世界中心,雪白劍塔高矗大港之上。在最高的塔頂,厄瑞亞拜的配劍映照一日最初與最後的天光。地海諸島各類行商、各色商品、各項知識技藝,往來穿梭城中,可謂一份無法囤藏的財富。銀環愈合之後,王返城鎮守,象征時代愈合。而在此城,在近日,群島男女與龍族交談,象征變遷來臨。

黑弗諾也是座大島,土地遼闊富饒。遠離港邊的內陸村鎮中,歐恩山坡的農莊裏,世事少有變動。彼處,值得歌唱的歌謠一再誦唱,酒館中老人談論莫瑞德,仿佛自己年少英雄時曾與彼相識。牽牛返家的女孩訴說結手之女的故事,故事主人翁已遭整個世界與柔克遺忘,卻流傳於這陽光普照的沉靜田野小路中,及廚房爐火邊主婦工作聊天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