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東京陽光暖軟得讓人昏昏欲眠。
老家附近的寺廟在十年內修葺過兩次,幾乎看不出原來的樣子。他逛了逛附近的廟會,現在正值旅行淡季,旅客稀薄,偶有當地人穿著和服閑遊。他聞不慣寺廟裏太重的檀香味道,在外麵的商店街坐了一會。商店街主要向遊客販賣各種手工藝品和傳統小吃,店裏的店員正在做著銅鑼燒,他買了幾個。掏錢的時候,或許是店員把他當做前來旅行的遊客,用蹩腳的英語熱情地跟他打了句招呼“歡迎來到日本。”他接過袋子,用日語說謝謝。
即使是旅遊淡季,原宿的竹下通依舊是熙熙攘攘。各種時尚漂亮的小店到處都是,街頭上也到處可見像潮流雜誌裏收錄的那些誇張的時髦風格的女孩子。他戴上墨鏡,隨意地逛了逛。零七零八地買了些小物什。街頭有日本女孩在為募捐進行表演,很精彩的段子,可以看出來下了很多心思。他看了一會,把自己的零錢都捐了出去。
下午茶是在HARBSCoffee&Cake解決的,蛋糕很好吃,不甜不膩而且量很足。因為正是午餐時間,所以人頭攢攢。外麵陽光酷烈,他不想出去,又點了份英式紅茶,在開足冷氣的店內一直等到店裏人丁寥落。
因為事先已經預定好了票的緣故,他下午去了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位於東京三鷹市井之頭恩賜公園內,投資約50億日圓興建,占地麵積約4000平方米。自2001年10月開館至今,慕名而來的遊客源源不絕。
美術館現場不售票,隻接受預約。到處可以看到失望而歸的遊客。在茂密的樹林圍繞下,整個美術館有美得像隻在童話故事裏出現過的那些景象。被綠色植物覆蓋的鳥籠式屋頂、白色的牆壁,淡紫色的小花,暖黃色的燈光,售票亭中的龍貓,樓頂上若隱若現的巨大機器人,都沉浸在一片綠意盎然之中。
館內設計別致獨到,樓台錯落,鳥籠式的旋轉樓梯和橋式通道,使得“發現探索”充斥著整個參觀流程中。每個細節都充滿著童真和夢幻,宮崎駿動畫的田園風情貫穿始終。他曾經在首爾的三清洞去拜訪過貓頭鷹博物館,一個老奶奶搜集了全世界貓頭鷹形象的周邊產品而開設的博物館。一個時間緩慢流淌的安靜午後,每次回憶都能夠感覺到那種幸福感滿溢心頭。
“三鷹之森”指的是三鷹市的森林,“吉卜力”則是意大利文GHIBLI,意指在撒哈拉沙漠上吹著的熱風。二戰時,意大利軍就給其偵察機命名為“吉卜力”,身為飛行器迷的宮崎駿,於是也給他創立的工作室命名為“吉卜力”。如今,“吉卜力”已成為全日本最著名的動畫工作室之一。“吉卜力”這個名字與美術館聯係起來,不難理解,實際上就是等於宮崎駿的動畫展覽館。
他第一次看宮崎駿的動畫是1997年的幽靈公主,那身披皮毛佩戴狼牙的少女形象在他腦海中栩栩如生,怎麼也不能忘卻。他就是因此才去學習繪畫,然而涉身其中才知此道艱難。日本動漫行業的競爭何其慘烈,在行業艱辛打滾者不知凡幾。有些人成功了,在萬裏高峰享受高處不勝寒的寂寞,但一將成就萬骨枯,更多人化為了那將塚下墊付的白骨,一生渺渺,落盡風塵,然後在風霜中老去,永遠也成不了傳奇。
整個美術館有三層,中心挑高,頂層是陳列著《天空之城》巨大機器人的露台。一層的展覽區域,燈光昏黃,背景音樂鋼琴曲安詳、沉靜,給人一種森林一般的靜謐感。
剛進門處有一個大櫃子,以吉卜力大樓的建築形式展示宮崎駿的主要作品年表。很多人都輕輕打開模型大樓的每一扇窗,然後或興奮、或大笑、或感歎。
中間的圓柱形玻璃罩裏以上升氣流的方式展示展翅飛翔的白鴿群,《天空之城》裏的機器人以放飛白鴿的姿態出現,體現著人與自熱的和諧共融。動畫人物們以每秒18個定格來形成動畫效果,跳躍的龍貓,奔跑的貓巴士,飛翔的蝙蝠……大樹下的星光閃閃,頻閃與定格讓一群靜物呈現出動感畫麵。窗外的草坪蓬鬆柔軟,讓人不禁想平躺在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