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的展示,逐層配合與層層遞進,水下世界、森林中的女孩、昆蟲世界、海底探險、喧鬧市集,旁邊的區域以露出膠片的形式在放映動畫,主題是《進化論》,動畫大師用簡單的動畫說明物種起源,優勝劣汰的過程。
再走下去,長長的甬道和木質扶手在暖黃色的燈光下分外溫馨,三鷹之森吉卜力裏有很多絢麗多彩的壁畫和光影斑斕的彩色玻璃,大都印著宮崎駿動畫裏的內容,再現了許多動畫中的經典場景。
美術館二樓完整呈現了吉卜力工作室的狀況。工作室的亂七八糟的樣子,屋頂吊著的飛機模型、翼龍玩具和船鉤,堆放著不知道名字的書,棕色的書桌、書架、手稿、煙頭、顏料桶、小梯子,很多的畫筆。他忍不住在那裏停留了一下,這是他一直在尋找與向往的風格,淩亂卻不繁蕪,擁擠卻不窒息。
二樓的另一個半邊是特展室,這次主要介紹天空之城為主,還有一些關於飛行器的設計理念、構想源頭,以及大師幾部作品中所設計出來的武器介紹、剖析。
三樓有著動畫中的大龍貓巴士,大到可以容納十餘人,窗外手繪田園風光美得恍若夢境。那裏是小孩子們的樂園,但是也時不時能夠看到眼眶濕潤的大人們,宮崎駿對於日本來說遠不隻一個動畫家與導演的意義。他代表了一代人,甚至數代人內心中那片最柔軟,最深處的東西。
1922年,法國影評家埃利·福爾滿含感情的預言:“終有一天動畫片會具有縱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層次……會有德拉克洛瓦的心靈、魯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開朗基羅的活力。一種視覺交響樂,較之最偉大的音樂家創作的有聲交響樂更為令人激動。”八十年後,世界動畫界最接近埃利·福爾夢想的,首推宮崎駿。
吉卜力的紀念品商店有賣紀念品,大多是中國製造,賣得很貴,錯過卻又可惜,因為這些東西隻有在這裏能買到,是限定地區販賣的。他挑了兩個龍貓的娃娃,一個鐵皮的小機器人掛飾。機器人留著作紀念,龍貓打算送給miku,她從小時候起就對那毛茸茸胖乎乎的奇妙生物情有獨鍾。
最後爬上一個旋轉式的鐵製樓梯才能到達博物館的最頂層,這裏就能看見《天空之城》裏的那巨大的機器人。
這裏可以合影,一旁的人紛紛合影留念。機器人很高,他隻能仰視。想那片子裏麵采著野花的機器人是怎樣的柔情和可愛。
博物館裏麵可愛奇妙的東西也有很多,卻不允許拍照。有個模型是展示那段《龍貓》裏麵小女孩和龍貓一起跳舞的場景,一個大大的圓盤上放著一圈一圈的小人,然後音樂響起,各個小人就慢慢的跳起舞來,小女孩手上的傘也隨著上下擺動。速度漸快,眼花繚亂。等到過幾分鍾後節奏就慢下來,你發現那一圈圈的小人還是很安靜的站在那,笑容中隱約有螢火縈紆的曲線。
離開的時候臨近黃昏。展覽館中亮起燈光,閃爍如螢火,美好得一如記憶中的畫麵。路很長,佛寺古刹沐浴在金色的夕陽下拉出暗淡的陰影,天幕漸漸低垂且四合,隱約透露出星鬥的微熏與冷光。他抬頭望向穹頂,天色有些黯淡陰沉,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銀色的路燈光芒鋪滿了半條道路,如霜雪般耀眼昳麗。他忽然沒來由地想起林海音在《南城舊事》裏驪歌那低悲的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