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還鄉(2 / 2)

鍾母無奈,隻好撫摸著懷裏安靜地聽她們講話的謝蘭馨:“阿凝啊,以後可別像你娘這麼傻啊。”

謝蘭馨看看外祖母,看看自己的娘,不太明白。

鍾湘便嗔著鍾母:“娘,你在孩子麵前胡說些什麼呢!”

“好,我不胡說,現在啊,你是隻有一個你的謝郎了,娘抱怨幾句,你都不樂意。娘隻有說,謝郎君是天底下最好的,誰也比不上,你才高興!是不是啊,小阿凝?”

“爹爹本來就是天底下最好的爹爹啊!”謝蘭馨雖不太明白因由,卻聽懂了外祖母最後的話,力挺她爹。

“喲,果然是一家子啊。”鍾母都被她惹笑了。

這時,外麵秉事的人求見,這難得的片刻清閑隻得終止了。

臨近年終,蕭則任職的宗正寺和楊正儀主管的禮部都有許多事忙,所以兩人隻在出殯這日負責主持,等靈柩出了京城,便將由禮部侍郎和公主府家令協同送清河的靈柩歸葬於謝駙馬身邊——這是清河的遺願。

出殯的這一日,是清河大長公主一生最後的榮耀。

天還沒亮,皇親國戚文武百官就如上早朝一般都聚集到公主府。謝家上下燒紙磕頭後,以豫王為首的王侯公卿,皆磕頭請靈起行。在一片哀聲中,清河大長公主就此離開了她住了五十多年的住處,前往沉眠之所。

從公主府到城門口,一路上盡是京中各府邸一個比一個高的祭棚,沿路經過的門楣也都懸了白,再加上漫天紙錢飛舞,香火彌漫,一時間,便隻見沿途一片白茫茫、霧蒙蒙,就像忽地下起了一場暴雪。

在這些祭棚中的都是各家未夠格送行的家人。若說對長公主的過世有多少哀痛,那真是天知道了——不知多少人都需要帕子擦一擦才能掉下淚來。因而,等靈柩從自家祭棚經過後,大家都鬆了口氣,私底下不免要玩笑幾句。

這日的話題說來說去自然離不了喪家。

“謝翰林真不愧謝家寶樹的美譽,就算是如此憔悴,依然可見其風姿,想其當年,該是何等皎皎如明月。”不少夫人們感歎。

“這還用說,當年謝翰林弱冠之時,隻要一出門,必擲果盈車,若不是身子康健,必被人看殺。”這是當年見過那番盛況的夫人們的美好回憶。

“謝刺史雖不若翰林俊美,年少時,也是我等最心儀的夫君人選,可惜落入吳氏之手!”這是當年傾慕謝安歌父親的夫人們的遺憾。

“歸根結底還是得說謝駙馬生得俊秀,與大長公主珠聯璧合,才能先有謝刺史,更有謝翰林。”這是當年見過謝駙馬的老夫人們的追念。

“唉,可惜,這些謝家兒郎都與我等無關啊,隻能遠觀而已。”夫人們一起扼腕。

“不是還有兩位謝小郎嗎?今日一見,已可見將來風姿之秀美。”忽有夫人提到。

“對啊,想必將來少不了兩個玉郎了。”

“三年後,便可知一二。”

“到時候,一等看好了,定要早早下手,做不了玉郎的娘子,好歹也要做玉郎的丈母娘啊。”這是有女兒的夫人們共同的心聲。

這些夫人們對謝家兒郎如此推崇,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那就是謝家的這幾位郎君都奉行一生一世一雙人,哪怕是幾代單傳,也不二色。盡管少不了夫人們酸溜溜的說謝家夫人好妒,但又有誰不心向往之?與丈夫琴瑟和鳴,舉案齊眉,沒有小妾通房什麼的,那才是一個女人最大的幸福啊!

別家的議論之聲,對於謝家人來說自然是浮雲,這時候的他們哪裏有閑顧及別人會有什麼說辭。

謝安歌一行人一路奔波,雖走得不快,但畢竟離京城也不算遠,終於在二十六日趕到了清河郡。(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