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反莽聯軍(1 / 3)

【初試兵鋒】

公元22年11月,距李通連夜觀測、研究天象得知:孛星出現於張地(故楚國地名,漢屬荊州),利於起兵造反,行軍打仗。

於是,劉繡決定把開張以來的第一票買賣,放在荊州做。為保證開市大吉,劉繡率眾兄弟前往舂陵,與兄長劉縯會合。在前往舂陵的路上,劉繡還趁機幹掉了落單的新野縣尉(新野縣武裝部部長),並把自己的坐騎由牛換成了馬。

現在,我們把目光轉移到劉縯身上。

果不出劉繡所料,在其起兵後不久,這位仁兄也不甘人後,在舂陵反了。

由於劉縯平時注意搞好人際關係(傾身破產,交結天下雄峻),其造反時聲勢很大,前來入夥的,竟有七八千人之多。人多力量大,有實力喘氣就粗,為了表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劉縯在造反時還弄了個封號,自稱“柱天都部”。

這可封號分為兩部分,柱天,意為如同頂天之柱(沒我劉縯天就塌了),都部,意為統帥。合起來講就是如同頂天之柱的統帥。封號之威風,令人歎為觀止。

與兄弟劉繡會合後,劉縯派宗室劉嘉前去聯絡流落新市、平林兩地的綠林軍王匡、陳牧部(詳情後表)。

劉縯知道,首戰要謹慎,首戰必勝,這關乎著造反隊伍的士氣,更關乎著造反隊伍的生死存亡。而在那個刀劍相搏的冷兵器時代,人多就意味著力量大,在戰場上就多了些勝算。

在中國古代史上,絕大多數戰役,都是人多戰勝人少的戰役。偶爾幾次人少戰勝人多的戰役,則傳承了上千年,至今仍讓人感慨不已。

與王匡、陳牧部會師後,劉縯決定正式開市。為了我們下麵表述史實的方便,我們暫且稱這支隊伍為聯軍。

聯軍攻打的第一個目標:長聚。(漢製:聚,居也,小於鄉曰聚,相當於今天的行政村)。這個村子人不多,也沒什麼武裝力量,經不住萬餘人嚇唬,瞬間被攻破。然而聯軍兄弟們做事很不地道,不但搶光了村子裏的東西,還一不做二不休,殺光了村子裏的人。

這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大陰影,一場戰爭,無論是正義的一方還是邪惡的一方,打來打去,總是老百姓遭殃。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國建成億民哭。

首戰告捷的聯軍兄弟是不會想到這些的,隨著戰鬥的勝利,他們的胃口也略有膨脹,把下一個打擊的目標放到了比長聚要大一些的唐子鄉。

唐子鄉畢竟也是鄉,沒多少人馬,在聯軍的一通猛攻之下,也順利的打了下來。打下唐子鄉後,按前例,搶東西,殺人,或者先殺人再搶東西。

在被殺的人當中,有一人身份比較特殊,是湖陽縣的縣尉(湖陽縣武裝部部長)。此人不知到唐子鄉是走親還是訪友,反正出門沒有看黃曆,稀裏糊塗做了聯軍的刀下之鬼。

【分贓】

連打兩仗,該消停會了,接下來的任務是分贓。然而問題就在這時候出來了:贓物太少,不夠分。

這也難怪,畢竟聯軍搶劫的,隻是一個鄉、一個村子而已,贓物沒多少,人卻有上萬,典型的狼多肉少,僧多粥少。

在此種情況下,劉縯卻本著分贓不避親的原則,把贓物先緊著劉氏宗族分,剩下的再給外姓。

這下外姓人不幹了,大家都是一樣拿命幹活,你們姓劉的又不是腦袋比別人大,屁股比別人白,憑什麼先分給你們?千裏造反隻為錢,大家都是因為餓肚子才來入夥的,少分給我,不行,不分給我,更不行。

在少數別有用心的人的挑唆下,眾外姓人還準備反攻諸劉。

能在別人手裏搶東西,也能在你們姓劉的手裏搶東西。反正我們的目的是搶東西,搶誰的都一樣。

形勢一下子嚴峻起來。

最先發現問題嚴重性的,是劉繡。這位種地出身的造反領袖有著農民侍弄地的細心,曾經做過出租驢生意的他還有著商人權衡利弊時的機智與果斷。

劉繡迅速召集劉姓宗人,並向他們出了一道選擇題。

題目:如何處理手中的財物。

選項:A、留在手中,被眾軍所殺,大家一起玩完,財物被眾軍瓜分。

B、讓與眾軍,保全性命,被眾軍擁戴,等下次搶了財物再分。

要求:選擇最佳答案。

大家都很聰明,無一例外的選擇了後者。

錢是身外之物,保全性命最要緊。人要為錢而活著,決不為錢而死去。錢財、錢財,不去不來。錢是王八蛋,沒了咱再賺。

劉氏諸人及時破財,所以免災,分到錢財的眾軍弟兄在歡呼之餘,早把反攻諸劉一事拋到九霄雲外了。

先人後己,不僅是一種美德,關鍵時候,還能救人性命。而利用業餘時間務務農,經經商,豐富一下人生經曆、社會經驗,也不失為一種樂事。

通過此事,劉繡在聯軍中的威望,漸漸得到提升,開始受到眾人擁戴。

大家無非混口飯吃,誰給我飯吃,誰讓我吃的好,誰就是上帝。

【兵敗】

正在醞釀中的兵變被劉繡巧妙的化解於無形中,重新團結起來的聯軍又迅速找到了下一個目標:棘陽。

棘陽乃一縣城,隸屬荊州南陽郡。此縣既不富庶,亦非兵家必爭之地,所以並無重兵把守,聯軍迅速的將其攻克。可能因為棘陽畢竟是縣城,人多,殺起來麻煩,所以聯軍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屠城,而是在大搶特搶一番後舉兵西進,準備攻打宛城。

有追求,兵貴神速,這都無可厚菲,可是你在攻打宛這座軍事重鎮以前,你好歹找兩個人摸一摸底細吧,可頭腦發熱的聯軍將領們,沒有一個人注意到這個問題。

因為,在他們的大腦中,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思維:打長聚,一通嚇唬,打下來了;打唐子鄉,不費吹灰之力,打下來了;打棘陽,稍微用點力,打下來了;打宛,再加把勁,也一定能搞定。

看來,事情在一開始就發展的過於順利,實在不是一件好事。

聯軍必將為他們的頭腦發熱而付出代價。

王莽該國號為“新”之後,為更好的掌控軍隊,特將主力部隊分為六隊,每隊設大夫、屬正各一人予以統領。第一隊駐南陽,稱前隊。第二隊駐河內,稱後隊。第三隊駐潁川,稱左隊。第四隊駐弘農,稱右隊。第五隊駐河東,稱兆隊。第六隊駐&陽,稱祈隊。六隊人數不定,其中前隊有十萬餘人,主將(大夫)是甄阜,副將(屬正)是梁丘賜。

劉縯所率聯軍在棘陽一帶打家劫舍,破壞社會治安,早已引起甄阜、梁丘賜兩位仁兄的高度關注和強烈不滿。本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甄阜、梁丘賜決定給與劉縯和他的聯軍必要的教育。

於是,甄阜、梁丘賜抽調前隊精兵,向剛被聯軍攻克的棘陽縣進發。甄阜、梁丘賜兩位似乎也不注重情報工作,他們不知道,剛剛攻克棘陽縣的聯軍正向宛城大張旗鼓的撲來。

兩軍相迎而進,遭遇於小長安聚(村寨名,屬南陽郡)

這是一場毫無疑問的遭遇戰,毫無疑問的結果就是聯軍必敗無疑,而毫無疑問的原因是作戰雙方實力懸殊。

聯軍,打過三次小仗,專以劫掠為業,紀律鬆散,還因分髒不均險些造成內部火拚,是一股典型的烏合之眾。新軍甄阜、梁丘賜所部則是從十萬主力部隊中挑出的精銳。而且,聯軍還不具備人數上的優勢,這場遭遇戰的結果可想而知。(因王莽政權為“新”,故稱其政府軍為新軍)

聯軍敗了,不是小敗,是大敗。

據不完全統計,此戰結束,僅戰死的劉姓族人,即有數十位。劉縯的姐姐劉元,弟弟劉仲,以及一個嬸嬸(叔父劉良之妻),兩個堂弟(劉良之子),三個外甥女(劉元、鄧晨之女),皆死於亂軍之中。

而按照前麵的經曆,我們知道,劉縯是不會把劉姓族人放到陣前當炮灰的。劉姓族人死的都如此之慘,其他軍士可想而知。

【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