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更始皇帝(上)(3 / 3)

在古今曆史上,與瘟疫相比,戰爭顯然是個小兒科。

翻開曆史就能發現,人類遭受病毒的折磨已有許多世紀。大量的記載表明,至少在公元前2到3世紀印度和中國就存在天花,但文獻中第一個可靠的記述是波斯醫生(公元860 ̄932)對天花和麻疹症狀的圖解描述。除了文字記載以外,考古學的發現也說明早就存在某些人類病毒,如在第十八代埃及王朝(公元前1500年前後)的一個淺浮雕中,一個祭司的萎縮的腿部就是得過癱瘓性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的典型特征標記。

曆史上有詳盡細節描述的第一場傳染病災難發生在公元前430年,當時,源於亞洲的瘟疫席卷了雅典,在兩年內,雅典1/3的人口死於瘟疫。

1347年,從黑海返回意大利西西裏島的一些商人因黑死病死在船上。隨後的幾年中,黑死病席卷了意大利、法國、英國甚至整個歐洲,從1347年到1352年5年間殺死了2500萬歐洲人。也就是說,當時1/4的歐洲人死於這場瘟疫。在有些城市裏死亡人數高達70%,威尼斯10萬居民中有7萬人喪生,英國也有58%的人口死於這場瘟疫。在隨後的3個多世紀,黑死病仍然周期性爆發。盡管中世紀的醫學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也有了重視健康的觀念,但瘟疫出現時,一切都被摧毀了。

16世紀,梅毒也曾肆虐歐洲。感染了梅毒的人到後期就會出現高燒、頭痛、嗓子痛、淋巴結腫大、脫發、肌肉痛等主要症狀,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就會導致患者失明、心髒疾病、癱瘓、腦部疾病或死亡。從百姓到國王,所有人都可能感染梅毒,查理五世和亨利八世就得了梅毒。

然而,最大的禍害是16世紀西班牙人將天花、麻疹、傷寒等疾病帶到了美洲,土著人對這些疾病沒有抵抗力,西班牙人對美洲的征服變成了一場病魔的大屠殺。1520年,對天花已有免疫力的西班牙人在入侵阿茲台克人領土時,帶去了可怕的天花。染病的阿茲台克人認為這是神明將他們拋棄,站到了侵略者一邊,因此他們未作任何抵抗就不戰而敗,任由侵略者占領了自己的土地。天花會引發高燒、全身乏力和嚴重皮疹,死亡率很高。西班牙入侵墨西哥時,土著人有3000萬,但由於天花的侵襲,40年後剩下300萬人,1個世紀後隻剩160萬人。

19世紀初,人類又遭遇了一種新的傳染病——痢疾。這是一種腸道疾病,其流行主要是衛生條件極差造成的結果。1812年6月,拿破侖統領近50萬大軍入侵俄國,當部隊行至波蘭和俄國西部時,近半數士兵因感染斑疹傷寒和痢疾而死亡或喪失行動能力。當拿破侖下令撤出莫斯科時,他的軍隊剩下8萬人,而到1813年6月撤退行動結束時,拿破侖手下隻剩下3000多名士兵,死於傳染病的官兵比戰死在沙場上的要多得多。

1918年至1919年,飽嚐戰亂之苦的世界又遭遇了“西班牙流感”。這場大流感在幾個月之內侵襲了世界的每個角落,引起了全球至少2500萬人死亡,遠遠高於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的1500萬人,流感病毒的威力超過了任何鐵船利炮。隻有20%的感染者與死亡擦肩而過,更多的人在被感染幾天甚至幾小時後死亡,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因此降低了12歲。在那一場浩劫的日子裏,人人自危。市民、警察都戴上了口罩,往日熱鬧的公共場所和學校空空蕩蕩。

二戰期間,瘧疾曾在盟軍中流行,致使大量的士兵死亡或喪失戰鬥力。現在瘧疾仍在非洲肆虐。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死於瘧疾的人數為270萬人,其中2/3為兒童。

而2003年的春天,已經成了每個親身經曆的中國人永恒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