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星球大戰計劃(2 / 2)

伊朗在南部戰場集中數十萬兵力

發起阿巴丹反擊戰

解除了伊拉克的包圍

並由南向北大踏步推進

1982年3月

伊朗經過周密部署

發動了代號“勝利行動”的攻勢

集中了3個師的兵力和大批革命衛隊以及數千名具有宗教狂熱的青年

分兩路發起大規模進攻

迅速突破了伊拉克的防禦

全殲伊拉克2個旅

重創2個師

擊斃伊拉克士兵2.5萬人

俘虜1.5萬人

擊毀坦克360輛

擊落飛機20架

收複了2000平方公裏的土地

切斷了伊拉克西北兩線的聯係

4月下旬

伊朗又聚集了10萬兵力

發起了代號“耶路撒冷聖城行動”攻勢

伊拉克一方則集中了5個師的主力軍和大批人民軍

雙方冒著40c的高溫

激戰25天

伊朗收複了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爾

伊拉克守城部隊3萬人被殲

伊拉克處境十分不利

趕緊提出停火

6月29日

全部軍隊撤出伊朗境內

但是 伊朗自恃力量強

不依不饒

將戰火燒進伊拉克境內

1982年7月13日晚

伊朗出動包括正規軍77師、裝甲92師和革命衛隊第7師12萬多人

向伊拉克發動代號“齋月行動”進攻

很快突破伊拉克防線

深入伊拉克境內20多公裏

伊拉克對伊朗的進攻早有防備

利用本土作戰的有利條件

先後撤一步 收縮防線

正麵阻擊 兩側迂回

設下包圍圈 進行圍殲

迫使伊朗軍隊後退了15公裏

以6000人的代價殲敵3萬多人

自此以後

雙方你進我退

我攻你退

不斷地發生戰鬥

從陸上打到海上

又從海上打到陸上

但誰也沒有得著便宜

伊朗憑借國大人多

經濟逐步轉好的有利條件

同伊拉克拚消耗

力圖在軍事上和經濟上拖垮伊拉克

伊拉克則一方麵把戰爭引到海域

打擊伊朗的石油設施

另一方麵擴建了經土耳其至地中海的輸油管線

並計劃修建通過沙特阿拉伯到紅海的新管線

以取代被切斷的從海灣出口石油的渠道

達到增加石油出口

改善國內經濟以支持長期戰爭的目的

曆時8年的戰爭

使兩伊雙方都遭受了慘重的損失

由於雙方在國力和軍力上都勢均力敵

誰也無法在軍事上戰勝對方

解決問題的最後出路必然是政治談判

1988年

伊拉克在其盟國的支持下

國力有所加強

其軍隊運用正規的戰略戰術在數月內接連收複失地

而伊朗在國際上形象孤立

國內經濟衰退

政局不穩

人民厭戰情緒加劇

軍隊損失慘重

同時又麵臨美國的軍事壓力

這使伊朗在戰場上每況愈下

慚慚地陷入被動

1987年7月20日

聯合國通過了要求兩伊停火的598號決議

伊拉克表示接受

伊朗則堅持要在懲辦戰爭禍首

推翻薩達姆之後才停火

1988年看

伊拉克向伊朗發射了大量的“飛毛腿”導彈

準確地打到德黑蘭

對伊朗威脅很大

同年4月

伊拉克又發動“齋月”行動

7月12日

再次攻入伊朗

占領100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

7月16日 主動撤軍

18日

伊朗改變了強硬的立場

宣布接受聯合國決議

8月20日

雙方正式停火

在這場戰爭中

雙方死亡100萬人

傷150萬人

超過了朝鮮戰爭

經濟損失高達9000億美元

超過了越南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