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問答,補充內容
演講或發言的時候,常會發生一個問題,就是時間有限你沒有辦法把原本設計的內容全部說完,這該怎麼辦呢?
首先必須再次強調,對於一個好的講者來說,時間的控製能力非常重要。當你隻有十分鍾、三十分鍾、一個半小時或兩個小時來演講時,就一定要盡力讓自己的內容,剛好fit(合適)你被給予的時間,否則你自己講得累個半死不說,還有可能耽誤到主辦單位的其他安排,或壓縮了其他講者的演說時間,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想要把握好時間,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萬全的準備,而且不要太貪心,依照你被賦予的時間長度,就一到兩個主題進行適當時間的演講。當你隻有五分鍾的時候,隻要強調你認為最重要的那個點即可,如果有十分鍾的話,則可以用一個故事或例子,帶出你認為的重點,依此類推,三十分鍾時可以講三個重點,五十分鍾講五個重點……但如果時間真的不夠,總覺得自己該講的還沒講完,又該怎麼辦呢?最好的方法是好好利用主辦單位提供的問答時間。
我自己的做法是,通常進入問答時間,聽眾會比較害羞而不敢舉手發問,這時便是你補充未講完重點的機會。你可以再補充一個理念和故事,引導觀眾提問。又或者,你可以就聽眾提出的問題,在解答他問題的同時順便補充一個之前遺漏的重點。
例如,我曾受邀至台南的成功大學,擔任《大師論壇》的講者,那次的主題叫《不夢,以踏實尋道登峰》。我講完以後現場學生提問,他的問題是:“我在追求自己夢想的時候,如果一直遭遇挫敗,到底是該放棄,還是一直堅持下去?”我回答他我會繞道而行,但所有的努力,目的依然是讓原本的夢想實現,隻是借由其他方式表現。說到最後目標實現時,我順便把那天演講沒時間提到的主題,畫龍點睛地說了出來。
我說:“各位同學,你們知道嗎?其實今天你們提問時,我一直覺得很刺耳,因為你們一直‘大師’、‘大師’這樣叫我。我從來就不覺得自己是大師,而且我更要說,當一個人自己覺得自己是大師時,就代表他‘完了’,他因為過於自滿再不會進步了。我從不把自己當大師,因為我總是在完成一個目標後,又再設定下一個目標去達成。‘對自我感覺良好,但永遠相信自己還可以更好’是我的信念,大家等著看我明年再來演講時,分享新的故事吧!”
我這樣回答,不但解答了那位同學的問題,更提供了我之前在演講中沒有提到的觀點,展現了我的謙虛,更埋下了下次要他們再找我來演講的伏筆,可謂一舉數得。
若是你的反應力還不夠,你甚至可以“安排槍手”來提問。這一招可以有效避免沒有人提問的尷尬,並且讓你更妥善地安排演講的內容,讓沒講到或遺漏的地方,借由自己安排的槍手的提問,加以補充。這招更可以製造現場互動良好的氣氛,是一個絕佳的方法,我非常建議使用。
演講的時候和底下觀眾互動,最能產生臨場感,製造賓主盡歡的氛圍。因此如果可以,最好利用一些契機,讓聽眾也能“加入”你的演講,不隻是被動地坐在台下聽,而是能上台“演”或者上台說。我的具體方式是,演講的時候如果剛好講到搭訕技巧、如何在各種場合認識自己心儀的異性這個話題,講解完心態與技巧後,我會告訴大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現在我就給大家幾個模擬場景,有沒有人願意上台示範一下?
就算沒有人舉手,我也會自己點幾位看起來很認真,或者一看就知道愛表現,很“想紅”的男學生與女學生上台。最厲害的一招,是我早在演講開始之前,就會在現場巡視,看看有沒有讓人眼前一亮、隻要爸媽有生眼睛給我們而還沒有瞎,一看就知道是漂亮的女同學,跟她們搭訕,請她們待會兒在模擬的時候做我的模特兒。
這樣的美女在示範演出時上台,男同學哪有不瘋狂舉手想上台的道理?於是,每次這樣的場景模擬,都引起觀眾的瘋狂參與。我設計了男搭女、女搭男、咖啡廳、書店、車站、搭訕搭到一半男朋友突然跑出來以及女孩和父母在一起時該怎麼搭訕等場景。除了同學們演起來非常有效果、全場笑聲不斷以外,我還會在每一段模擬表演結束後,來個三分鍾評析。這樣不僅利用互動增加了與觀眾的親近感,也同時強化了演講中的論點,更補足了原本內容中沒有提到的部分,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