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學之中所強調的理,也並非是全部正確!”

“從這一刻起,他才終於算是將這門一直都在困擾它的學問,打破桎梏,突破新生。”

朱熹:……..

萬朝中的所有人:……..

“但是,突破之後,他又麵臨嶄新的問題。”

“如果存天理、滅人欲,並非是世間真正的理。”

“那真正的理,又在哪呢?”

“這是一個哲學問題,看似離正確答案很近,但其實迷霧重重,壓根摸不清前進的方向。”

“在他苦惱和尋找之間,意外發生了。”

“因為正德陛下寵信大太監劉瑾,在文官集團與宦官集團發生衝突,文官集團代表人物劉健、謝遷等人相繼以告老還鄉。”

“王陽明便同其他大明文官一起,上奏為兩位內閣大臣求情,卻也因此,惹怒了劉瑾。”

“並且遭到了來自劉瑾的瘋狂報複。”

“不止被刑罰杖責,官職也被一擼到底,直接被貶到貴州龍場當一個沒有品級的驛丞。”

“但你以為隻是被貶就算了嗎?”

“不,在赴往貴州的路途之中,他還遭到了來自劉瑾派來人手的多輪暗殺,可以說是九死一生,才逃過一劫。”

“此時的貴州,是一個尚未開化的貧瘠荒涼之地,但同樣也是一塊真正的思想福地。”

“正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就在這個官場失意,前途渺茫的地方,新舊思想發生了強烈碰撞,並因此而誕生出一個全新的偉大思想。”

“它的出現,將在曆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筆。”

“就在他被大明官場踢出核心局的失意之時,他來到這個破敗且荒涼的地方,又重新開始了研究程朱理學。”

“他格來格去,還是搞不清楚,真正的理,到底在何方。”

“夜晚,他躺在山洞之中,陷入沉思,讀書十幾載,好不容易科舉入仕,可如今,一朝努力,付之如流。”

“官場失意,仕途渺茫,所有的一切,似乎全都化作過往雲煙。”

“轉瞬之間,煙消雲散。”

“唯有堅持了十幾年的想要做聖賢的理想,仍縈繞在他的心間。”

“極致的黑暗之後,便是黎明。”

“一聲大笑,劃破長空。”

“王陽明狂奔而出,高聲喊道: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原來,理,不在萬物。”

“就在心中!”

“這就是,龍場悟道!”

“至此,一個前無古人、光耀種華史冊的偉大哲學誕生了,心學。”

“他推翻了朱熹所強調的天理與人欲,分裂而治的理論,天理與人欲並不是對立的關係。”

“天與人,密不可分。”

“理學強調一切當以格物致知而出發,便是通過認識世間的萬事萬事,來達到對先天存在的理的體驗。”

“而心學,則強調一切向內求,發自內省。”

“聖賢之道,不存在於萬物,而存在於本心。”

“隨心而動,隨意而動,一切天理,當從本心的良知出發。”

“無需刻意地去追求生命,吾心即是吾道。”

“道,便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