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1 / 1)

姐姐回娘家耍時還是要給母親拿錢,那是她對母親的心意,高峰不便阻攔。他在母親的指導下,很快就把地裏家裏的事搞得清清楚楚。他沒讀書了,家裏經濟寬裕了點。他想養兔子,和母親、姐姐商量,母親、姐姐同意了他的想法。姐姐問母親,屋裏有沒有錢買兔子?母親說有。母親拿出積蓄,給兒子說,裏麵有很多是姐姐拿的。趙力理解地笑了。

都沒喂過兔子,高峰計劃先買一對回來學著養。他去縣城把養兔的書買回來,趕集天,到鎮上買回兔子。看完書後,他去隊裏養兔子的鄉鄰取經。方翠華為人好,高峰文化不高,在農村卻算不錯,別人尊重他母親和他的文化,向他傳授了飼養方法和經驗。高峰在腦裏把取來的經與書上的喂養方法作比較,了解到對方飼養過程遇到的問題,便按書上介紹的方法喂養兔子,兔子肥了。到了繁殖季節,母兔產下的幼兔成活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高峰想起去取經時,鄉鄰毫無保留地向自己傳授飼養方法和經驗,就主動去介紹他的飼養方法。鄉鄰來觀摩,思考了他的方法,回去後,按他的方法飼養兔子,兔子體重增加了,以前無法解決的問題也得到解決,這在方圓幾十裏內產生了不小的震動,母親、姐夫、姐姐都很高興。高慶國生活在酒中,在酒中他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家裏發生的一切變化他都不關心。

一年四季兔子四次繁殖,兔子數量成倍增加,幼兔質量深受好評,方圓幾十裏的人都願意到他這裏購買種兔。他不斷鑽研,兩三年下來,解決了當地因季節和氣候變化兔子會患各種毛病的問題,積蓄多了,家裏的陳設像樣了,牆壁上也掛上了他鍾愛的山水畫,村裏人都說“這個娃兒可以,沒白讀幾年高中”(四川話裏“這娃”即“這個娃兒”:意思是小夥子。)。

在農村,像高峰這種有點文化又能勤奮實幹的年輕人不是很多,嶽父楊義延看中了他,認為他有出息,想把女兒許配給他。女兒楊槐也覺得高峰回農村後幹出了成績,人材也不錯,願意和他過日子。楊義延托媒婆向方翠華提親,方翠華生性善良,雖和姑娘、姑娘的父母隻是見過麵,但她曉得姑娘的人材和長相還是過得去。經過兒子的努力,屋裏像樣了,與隊上富裕的家庭相比,還差得遠,討兒媳婦不能像人家那樣要求女方。不能等兒子把樓房修起才給他討媳婦,照目前的情況看,要等幾年才修得起樓房。農村的小夥子、姑娘結婚早,晚了怕對兒子有影響。和兒子說了,高峰想,自己討老婆不能像別人那樣要求對方,養兔子賺了些錢,那些錢離修樓房還差得遠。姐姐每次回娘家都給母親拿錢,但修樓房要的錢是個大數字,也不能把眼睛釘在她身上,她有家人。而且,樓房修好了,積蓄也花光了;等到有錢了,能像人家那樣要求女方時,自己要到三十歲了,那些待字的女孩會嫁給自己嗎?這近十年中,鄉鄰又會出現不遜於自己的小夥子!姑娘沒計較自己家窮,說明她有眼光,有膽識,未來的嶽父也不是沒有見識的人,這門親事可以同意。

征求姐姐姐夫的意見,姐姐姐夫同意這門親事,認為姑娘的父親話不多,名聲不壞,母親很不出門,話也不多。姑娘的長相過得去,沒有不好的名聲。母親拿出積蓄,請來楊義延、楊槐,和女兒女婿把兒子的婚訂了,商量盡快完婚,選好婚期。

積蓄不夠,趙力借了幾千塊錢給嶽母,他本想把嶽母需要的錢都給她,但他知道嶽母不會同意。在方翠華心裏,她和女婿是兩家人,她也不能因女兒常盡孝道就盡給她添麻煩。方翠華又向親戚、好友借了些錢,把親家提出的禮金、兒子舉行婚禮要用的錢湊夠。方翠華隻有一個兒子,但姑娘是人家的,不能讓姑娘麵子上過不去,婚禮雖然簡單,比嫁女兒排場多了。

給高峰把媳婦討回來,方翠華和高豔、趙力都高興。兒子、女兒都成家了,方翠華對自己的一生心滿意足,等著抱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