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槐基本上能持家,能幹農村婦女能做的活,隻是做事時常常表現出沒有主見,跟著人家行動,談話時也是人雲亦雲,沒什麼見識。她很尊重姐姐、姐夫,在姐姐姐夫心裏留下了好感。
她不喜歡看書,高峰看書時,她伏在他肩上瞅,讀初中學過古文,她能看出丈夫在看古書。她很驚異:古書,就是古時候的人寫的書,沒想到那些人進棺材了,丈夫還看那些人寫的書!她沒想為啥語文課還有古文。“這些人死了好多年了,你還看這些人的書?看了做啥子?”她問丈夫。看書的名字,是《孫子兵法》,問丈夫,看這本書是不是以後好打仗?高峰說不是,解釋說《孫子兵法》涉及了人生和社會的很多領域,她的很多哲理在今天還對人們起很大作用,據說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都奉命攜帶一本《孫子兵法》,以便在戰場上閱讀。不是所有的古代文化在現實生活中都能排上用場,看這些書可以陶冶情操。“還不如坐著耍”,她還是不理解。她佩服丈夫頭腦聰明,相信丈夫以後就是不打仗,也能把在書中學到的知識用在發家中,掙很多錢,把樓房修起。
婚後,首要的大事是還欠債。想著爭人家錢心裏就不踏實。這麼想著,也努力著,每一次賣了種兔便多些積蓄,算是進入倒計時了。莊稼收成不能一個變倆,家裏的開支完全靠母親賣雞蛋維持,高慶國的酒照喝!趙力每次來,總帶著酒、煙,但嶽父似乎生在酒中,酒永遠不夠。兒子把老婆討回來了,自己的人生大事算完了,餘下的是兒子的事了。早上出門帶的酒錢,到下午、晚上回家,準一個子兒也不剩,甚至還在鎮上欠帳,時間長了,水滴石穿,難免會給處於還帳時期的高峰增加負擔。
趙力早聽人議論過這事了。大家都是成了家的人,都有人生經曆,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心裏都明白清楚。他在肚裏準備好要說的話,陪老婆回娘家時,在酒桌上,委婉地勸嶽父,希望嶽父不要和那些心術不正、遊手好閑的老人來往。嶽父說,那些朋友很好,很耿直;兒子成家了,正在立業,希望就寄托在他身上。我幾十歲了,莫得文化,也創不了啥子業,隻想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到鎮上趕集時和朋友喝點酒。趙力聽了,腦袋、心裏發悶,沉甸甸的;把老婆討回去後,仿佛母雞生了金蛋,照得滿屋子亮閃閃的!兒子也聰明活潑,在媳婦□□下,見了白發老人就喊婆婆、爺爺,年紀和我差不多的就喊叔叔、娘娘(阿姨);嶽父沒給自己添過麻煩;高峰和媳婦要掛著地裏、給兔子割草,他倆出去了,嶽母要幫著喂養兔子,更難到我屋耍;我過著農村、鎮上很多人羨慕的生活,飲水思源,也希望舅子和嶽母像我樣幸福地生活,不再緊巴巴地,沒想到竟無法說服他!趙力覺得對不起老婆和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