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斯先生經常設法從他在長島的家中給位於紐約桑樹街上的“窮人們”帶去美麗的鮮花。“在我離開渡口不到半個街區的地方,他們就跑了上來,”他說,“然後我就發現自己被一群尖聲喊叫著的孩子攔住了,他們喊叫著要求我給他們花朵,在我分給他們每人一支花之前,我根本別想再挪動半步。當他們拿到花之後,就四散地跑開了。每個人都以極其警惕的眼光保護著自己的花朵,直到找到某個可以藏身的地方之後,他們才心滿意足地欣賞著自己的勝利果實。下一次他們就會拖拉著其他的孩子,包括大一點的、胖胖的孩子或瘦弱幼小的孩子,希望他們也能夠得到一份。而所有的孩子在看到那些來自原野的嬌豔欲滴的花朵時,眼睛立刻睜得又大又圓,因為他們從未看到過如此美麗的東西。一般來說,孩子越是幼小,越是貧困,他們對花的渴望就越加強烈,於是我手中的鮮花就這樣分發出去了。有誰能夠拒絕如此童稚的心靈呢?”
“我由此意識到,自己以前的認識是多麼膚淺,實際上還存在一種比生理上的饑餓更加嚴重的饑渴。所有的孩子都熱愛美和一切美好的事物。這是神聖的自然天性在他們身上的閃耀。正是在追求美的過程中,他們的心靈逐漸成長。當他們尖叫著要求鮮花時,他們實際上是在以這種唯一可能的形式努力地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放任貧民窟以它的肮髒、愚昧、醜陋扼殺孩子們對美的向往和追求的話,我們實際上是在枯竭他們的心靈。一個人可以光有偉岸的身軀而沒有健全的靈魂;但是,作為一個公民,作為一個母親,他或她對國家就毫無價值,一無是處。他們為這個社會留下的痕跡隻能是貧民窟肮髒汙穢的印記。”
“因此,在近來這些日子裏,我們去了貧民窟,為他們修建了房子,教育母親把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美麗;我們把孩子們聚集起來送進幼兒園,在學校裏掛上漂亮的圖片;我們在原先陰暗汙穢的角落修建起了美麗寬敞的校園和公共建築,種植了碧綠的草地和燦爛的鮮花,在那兒,陽光是如此明媚,鳥兒是如此歡欣;我們教育孩子們載歌載舞,盡情享受生活——啊,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多麼需要啊——我們在努力地除舊迎新,盡量地為未來清掃障礙,因為公民的這種損失是任何社會都無法承受的,即便是美利堅合眾國也不能長久地承受。我們在償還因為漫不經心而欠下的債務,再也沒有比這更值得從事的事業了。”
在紐約的貧民窟中,有許多熱愛美的貧窮孩子。而對於那些百萬富翁來說,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走進你的畫室並搬走最珍貴的作品,但是,你卻永遠無法在他們身上發掘美,發現美。因為他們的審美能力,他們對美的纖細敏銳的感覺,早就在自私自利地追逐金錢的過程中喪失殆盡了。
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充滿了美好的事物,但是大多數人還沒有培養起察覺它們的能力。我們不能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因為我們的眼睛沒有受過相應的訓練來發覺它,我們的審美能力沒有得到完全的開發。我們就像那個站在偉大的藝術家特納旁邊的女士,當她在欣賞藝術家最精美的一幅風景畫時,驚訝地喊道:“啊,特納先生,為什麼我無法在大自然中看到你在作品中所描繪的風景呢?”
“你難道不希望能看到嗎,夫人?”他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