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們都會把那些欣欣向榮、實際上確實也是獲利不菲的企業謂為興旺發達、萬金不換,而把那些舉步維艱、入不敷出的企業謂為衰敗和包袱,急於出手,以為這樣就保住了贏利的能力。但業界奇才、全世界薪水最高的首席執行官,美國通用電氣的傑克·韋爾奇則不以為然。在這方麵,傑克·韋爾奇大刀闊斧,將效益良好但花費精力太多或是效益相對較差的企業,適時予以處置或出讓。
因為在他看來,如果企業是“逆水行舟”,並非不進則退,即使慢進也是退。所以,他認為即使贏利尚可,甚至是比較興旺的企業,但隻要不是核心競爭力所在,就應當退出市場。因為那無疑會拖延企業發展的步伐。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會造成成本的提高、資源的浪費,對企業來說,衰敗也是遲早的事情
正因為有了這樣不同凡響的理念,在很多情況下,韋爾奇就是通過處置或出讓那些看起來以乎還是比較興旺的企業,才使通用公司如日中天的。自1981年韋爾奇入主通用電氣起,在短短20年時間裏,使通用電氣的市值增長了30多倍,達到4500億美元,也使公司排名由世界第10位提升到了第2位。
將效益相對較好的企業予以出讓,是為了保住通用公司的主要競爭力,不論在資源還是在能力的配置上都能形成良勝循環,如同在茫茫商海的逆水之中,將慢進的船隻拋棄一樣,整個船隊才能乘風破浪,高速行進。這也是一條挖掘則源管道的辦法。
無論經營企業還是自己創業,都要為自己挖掘一條財源管道。
蘇爾·吉泰出生於英國倫敦。1927年,年僅16歲的吉泰隻身來到了美國。到美國不久,身無分文的吉奉為了謀生,當了一名居無定所的推銷員。在推銷商品的過程中,他接觸到許多事業有成的商人和老板,對他們充滿了羨慕。他想:自己有一天也要擁有一種事業,像他們一樣擁有財富。於是他把當推銷員作為種創業的基本訓練,一麵到各地推銷商品,一麵留心創業的機會。
幾年後,機會終於來了。吉泰在俄亥俄州推銷商品時曾認識了當地一家針織廠的老板。時間不長,當他再次去拜訪時,這位原來精神抖擻的老板一下子委靡不振。原來,他的針織廠由於資金周轉不靈,已經麵臨倒閉的危險。
吉泰聽完老板的訴苦,沉思了一會兒,果斷地對老板說,他願意收購這個針織廠。因為他在推銷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銷售渠道。結果,急於脫手的老板,願意以12萬美元的低價出售針織廠。吉泰先把廠裏的一批庫存品給其他經銷商做抵押,然後運用借貸的方式買下了這個針織廠。
後來由於偶然的機會,吉泰利用這批庫存品大大地賺了一筆錢,於是他馬上更新設備,擴大生產能力,使自己的廠子越辦越紅火。6年之後,即1951年,他兼並了具有百年曆史的一家紡織品公司,並把自己公司的名字換成了這家公司的名稱。由於這家公司在業界有良好的口碑,而且有固定的供應商和銷售渠道,吉泰不僅得到了品牌,還得到了穩定的供應和銷售渠道。
由於不斷改進生產技術和銷售方式,到1966年,公司的資產已經超過2億美元,吉泰逐漸成為億萬富翁。就在該公司走向巔峰之際,吉泰竟把1/3的股權賣給了格倫·艾登公司。
他的這一舉動轟動了紐約工商界,很多人不理解地問吉泰:“貴公司擴展得如此迅速,為什麼不乘勝發展呢?”
吉泰回答:如果你想買一隻玻璃杯,不想要最光最亮的嗎?凡是在交易中占據優勢的人,都懂得把自己的玻璃杯擦拭得看起來特別吸引人。
吉泰出售自己公司的部分股權有兩個目的:一方麵,吉泰通過轉讓強勢企業的部分股權為自己找到了一條源源不斷的財源管道。正因為自己的公司出於強勢,所以在出售部分股權時可以高價吸收更多的資金。另一方麵,利用格倫·艾登公司的銷售網,進一步擴大自己公司的營業。資金的吸收就是保證企業做強的後盾,銷售渠道的擴大才能進一步帶動企業的發展。資本和營銷這兩方麵是互相關聯、互相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