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借力”創富——用手段代替成本(3)(2 / 3)

胡雪岩曾說:“做生意的手腕要靈活,要移東補西而不穿幫,才是大本事。”他常舉一個“十個罐了九個蓋”的例子。誰有本事讓每個罐子都有蓋,誰便了不得。這其中的關鍵便是調度得宜的技巧,敢於調度並精於調度,確實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使自己的財務累積如雪球般地增長。

正因為胡雪岩對錢的運籌及操作有較深的造詣,因此才能以債養債,用錢賺錢。

另外,之所以能輕鬆借錢,還有一個原因不可忽視,那就是利用對方急於得到某種東西的迫切心情。

張近東在開業之初,麵對的首要問題是資金不足。因為他當時隻有10萬元,區區10萬元租門麵、招員工、置辦辦公設備,幾乎沒有剩下多少。而進一台空調的成本就超過4000元,沒有貨怎麼運營呢?這些都難不倒張近東,他決定借用戶的錢,“先賣貨,後進貨”。

回憶當時的創業,張近東說:“那是一個短缺經濟時代,供不應求是市場最典型的特征。你可以利用人們對商品的迫切需求,讓他們先付貨款。”於是,有人要買空調時,張近東先把顧客的錢收了,然後告訴對方先回去,公司隨即送貨上門免費安裝。等對方一出門,他立即拿著對方所交現金去空調公司進貨,然後送上門去。

就這樣,進出順序一顛倒,張近東的資金鏈短缺問題解決了。於是,6000多元一台的空調,張近東搬搬貨,轉手就能淨賺1000多元!

張近東利用市場的供求落差和人們的自理落差,輕鬆地從用戶那裏借到了錢,當然又很輕鬆地把空調送給了用戶。如此輕鬆地借別人的錢賺錢,顯然比現款現貨買斷經銷來得更加高明。

借錢也要選擇好時機。如果在超低利急時期借錢,是絕對劃算的,此外還可因此而節省稅金。

事實上不論借錢還是借物都是事關個人名譽的事,能借到並及時歸還,才會有人借給你。如果不及時歸還,就不會有人借錢給你。輕鬆借輕鬆還的關鍵是取信於人。因此若能知道最好的借錢術、便可以成就大事。

12、借錢不如借藝

要致富,光憑借到資金和其他一切可以借用的物質條件還不行。因為,別人借給你的資金和其他物質上的資源再多也是有限的,總有用完的一天。所以,還必須借助他人的技能,把他人的技能學到手,以壯大發展並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樣,才是為自己找到了致富的門道。

張興冬是遼寧省撫順市人,26歲那年不幸下崗了,通過在早市上擺小攤賺了2萬元錢。一年後,不滿足現狀的他開始尋找更賺錢的買賣。

張興冬擺的小攤旁邊,有一家馬氏煎餅鋪,做的煎餅十分走俏,有時甚至要排長隊才能買到。望著馮氏煎餅鋪生意火爆的情景,張興冬心裏想:俗話說“家有萬貫,不如薄技在身”,如果學到一門手藝,不管將來市場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都能憑此養家糊口。想到這裏,張興冬做出了賣煎餅賺錢的決定。為了學會製作煎餅的方法,每天出攤時,張興冬都要去馮氏煎餅鋪幫忙,借機偷偷地學藝。

過了一段時間後,張興冬買來電磨、鏊子、平底鍋和糧油進行實驗。然而,“看花容易繡花難”。他烙出的煎餅怎麼都不成形,不但厚薄不均,而幾口感也不好。沒有一點韌性。但張興冬並沒有灰心,他每天晚上都堅持烙煎餅。2個月過後,張興冬烙煎餅的技術仍然沒有半點長進,家人便勸他放棄烙煎餅。但張興冬不服氣,經過長時間的思索,張興冬覺得這種偷藝的方法行不通,必須名正言順地拜師學藝,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真正的本領。

第二天,張興冬提著禮物來找“馮氏煎餅”的師博,想拜師學藝。然而。“馮氏煎餅”的師傅卻怎麼也不肯收他為徒,原因不言而喻,是怕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張興冬雖然碰了釘子,但仍然沒有死心。他知道山東省是煎餅的發源地,覺得那裏會做煎餅的人定很多,於是,他決定轉讓攤位,遠赴山東拜師學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