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點子創富——用創意代成本(1)(3 / 3)

事實證明,張近東不但沒有賠錢,而且還靠空調發了家。

對於當時的選項,張近東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春蘭擴大產能擴長招商,證明空調市場即將引爆;雖然當時多數家庭不買空調,但是醫院、高校、企事業單位和部分高收入家庭對空調已有現實需求。直覺告訴我,未來市場肯定巨大。我不願跟風,想冒險。”再說,正因為自己是賣空調的,所以在冬季和店鋪時店主人考慮到這個項目確實不是旺季,租金也不會要那麼高。那時除了張近東,還沒有人能想象,這家專營空調的小公司會發展成今日龐大的蘇寧電器集團。

後來,在空調剛開始進入南京市場時,張近東又做出了一個讓別人看來賠錢的事——免費上門安裝。當時,張近東在業界首次建立起營銷商“配送、安裝、維修”一體化服務體係,並組建了300人的專業安裝隊伍,及時上門為顧客免費安裝空調。這一點,當時的國營商家絕對做不到。對他們來說,從來都是用戶上門買貨,如果是緊俏貨,還需要托人找關係,商場高高在上,怎麼會免費到用戶家中為他們安裝呢?這不是增加自己的成本、做賠本生意碼?在他們看來,安裝應該由用戶去找安裝工。

就是這個上門免費安裝方便了顧客,贏得了用戶,為蘇寧掘得第一桶金起到了關鍵作用。這就是張近東的“大智若愚”。

還有一個可以表現張近東“傻”的地方是甘願給廠家先打款,墊付生產資金,這在其他商戶肯定也做不到。

當時,對於空調廠家來說,多年來有個問題直困擾著他們。因為空調生產有季節性,雖然工廠可以在淡季時進行一些生產,庫存一部分產品以供旺季之用,但工廠的資金能力、倉儲能力畢竟有限,大量庫存很難做到。

如果要求商家淡季拿貨,商家堅決不同意:“一來要占用大量資金;二來空調一年一個價,如果第二年降價,早進貨不就吃大虧了?而且一旦賣不掉麻煩就更大。”

這就導致廠家不敢在淡季正常生產,但是旺季一到,眾多的商家都來搶貨,總會有部分商家拿不到貨。

張近東意識到,隻右破解上述廠商博弈這難題,弱小的蘇寧才會贏得競爭優勢。於是,1991年,慣於創新的張近東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向工廠淡季訂貨,反季節打款。這意味著工廠在淡季也能生產賺錢,而目淡季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購成本較低,還提高了工廠生產的計劃性和穩定性。這種率先向生產商滲透商業資本的“逆向運作”,當時不被許多人理解。誰都知道廠家要銷售產品需要“討好”經銷商。對於個別經銷商來說,即使貨賣出去了,廠家不來個七八趟也要不回全部現款,哪裏有光給生產廠家付款的道理?所以,當時人們認為張近東又做了一件“傻”事。但張近東說到做到,義無反顧。

1992年南京的高溫季節比較短,空調市場陷人低穀。10月份,春蘭空調召開1993年訂貨會,但國有經銷商全部采取淡季觀望策略,廠家很失望。此時,張近東則按照自己的“淡季訂購,反季節打款”策略,毅然簽訂了4800萬元的合同,並且從1992年12月到1993年5月,蘇寧每月向春蘭預付400萬元的貨款。此舉使春蘭廠家大為感動。

1993年年底至第一年年初的淡季裏,蘇寧一鼓作氣,又向華寶、春蘭、鬆下、三菱、三洋等名牌廠家滾動投入超過一億元的資金。

截止1994年年底,華寶、春蘭、廣東三洋三家企業分別從蘇寧獲得了2億元、1億元和5000萬元的資金支持,而這些資金都來自銀行貸款,為此蘇寧要承擔的利息超過500萬元。然而,正是這一次次慷慨而充滿合作共贏真情的訂單,一次次化解了廠家生產資金的燃眉之急。廠家感動之餘,更是在價格上傾情回報。

蘇寧得到的回報也十分誘人:與一般經銷商相比,從華寶拿到的價格要低3%,從美的、江南等廠家拿到的價格甚至低過10%。至此,人們才看到張近東的虧本生意原來並不虧本,不但不虧,反向還有厚利可圖。

因為對蘇寧而言,淡季訂購,廠家在價格上會有較大幅度的優惠。更為重要的是,淡季時就把旺季所需的貨源敲定落實,占盡了先機。具體講即,在銷售淡季,蘇寧就將下一個空調年度的訂貨資金提前預付給工廠,針對蘇寧的支持,廠家則在貨源與價格上給予充分的回報,在旺季時保證優先將貨供給蘇寧。就這樣,蘇寧憑借價格、貨源兩大優勢,掌握了銷售競爭中兩大製勝武器。

張近東這種“商家淡季支持廠家,廠家旺季回報商家”的業內創新模式,被他自己概括為“掌握渠道就是掌握了財富”。張近東諳熟營銷學中鞏固渠道的經典案例,蘇寧正是憑借“經銷商滲入生產領域”的奇招,打造了與廠家共榮共生的經典營銷模式,優化了自己的渠道運作,再一次走在了前麵。

虧本生意為什麼能夠不虧本,是因為運作者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當然也包括其做人的藝術。有了這些,才會有創新的思路、與眾不同的見解,才會收到小投入、大回報的效益。

4、無中生有,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