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知覺過程中的分析和綜合統一的水平很低,知覺帶有籠統的、泛化的、不精確的特點。往往隻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現象,看不出事物之間的聯係,時間和空間的觀念也比較模糊。他們對字形相似的字如土和士,b和d等容易寫錯,學寫生字常常缺點少撇,看圖畫時往往隻注意引人注目的現象,不去觀察圖畫中所要說明的關係。班主任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指導他們對事物進行有目的的細致觀察,幫助他們從複雜的現象中區分出主要與次要,找出它們之間的聯係。並注意通過音樂、繪畫、書寫等活動發展他們的聽覺、視覺等感知能力。
(二)注意方麵
雖然小學生的無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無意注意占優勢,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的不隨意注意占優勢。但有意注意發展迅速,注意力總體上是由不隨意注意占優勢發展到隨意注意占優勢,並且逐漸在學習和從事其他活動中占主導地位。
小學生的注意力較不穩定、不持久,容易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班主任在指導孩子學習讀書時也要把握好時間分寸。當然班主任還應該積極有意識地培養他們注意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發展他們的有意注意,因為這是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心理品質。
(三)記憶方麵
小學生記憶的特點是:從機械記憶占優勢向意義識記占優勢發展,但仍以機械記憶占優勢。從以機械識記為主逐漸發展到以意義識記為主,從以具體形象識記為主到詞的抽象記憶能力逐漸增長,從不會使用記憶策略到主動運用策略幫助自己識記。隨著學習、訓練的推進,小學生的有意記憶逐漸超過無意記憶而成為主要的記憶方式,意義記憶所占的比例逐漸超過機械記憶而在記憶活動中占主要地位。
小學生在識記教材時多是逐字逐句地反複誦讀,班主任要充分發揮小學生機械記憶力強的特點,讓他們多讀一點,多記一點,增進他們的知識;同時還要注意培養他們意義識記的能力。
(四)思維方麵
小學生的思維逐步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具體形象思維仍占優勢,小學生的思維被動性多,主動性、獨立性少。思維的基本過程日益完善,概念的掌握趨於豐富、精確和係統,判斷、推理和理解能力逐步發展。思維的品質如靈活性、批判性和創造性也有所提高。
三年級之前偏重形象思維,10歲左右是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轉折期。凡是具體形象的東西,他們容易理解和記憶,抽象邏輯思維還較差。因此,班主任要利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並逐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這個時期學生的探索欲比較強,班主任應積極鼓勵。
(五)想象方麵
小學生的想象具有模仿和簡單再現、直觀性和具體性的特點。想象需要有具體的東西作直接的依據,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迅速增加,創造性想象顯著發展,想象的內容逐漸豐富,想象的現實性有了較大的提高。
想象的有意性迅速發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經常要求小學生按照教育教學目的產生相應的想象。例如,在讀課文時,要求兒童富有表情地朗讀,生動形象地講述故事情節;在作文中,要求兒童圍繞主題進行構思等。因此,他們想象的有意性就迅速發展起來。但在整個小學時期,兒童想象的主題易變性還比較明顯,想象不能很有效地指向某一預定的目的,尤其對於缺乏必要的知識經驗或不熟悉的事物,他們的想象往往顯得簡單貧乏。想象中的創造成分日益增多。小學低年級學生想象的內容常常是事物的簡單再現,缺乏獨立性和創造性。隨著教學的深入,生活範圍的逐漸擴大,知識經驗的豐富,表象的積累和言語的發展,中高年級小學生的再造想象更富有創造性成分,而且以獨創性為特色的創造想象日益發展起來,想象的內容逐漸接近現實。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往往與現實不符,或不能確切地反映現實。隨著學習的深入,知識經驗的不斷積累,中高年級小學生的想象已能夠比較真實地表現客觀事物,其想象的內容也趨於現實。小學生晚期對自己的生活前途已開始出現初步的幻想。
(六)情感方麵
小學生情感表現出內外一致性,喜怒哀樂從麵部表情和言行中就可以直接反映出來。小學生的情感不穩定,變化快。小學生的道德情感有所發展。小學生的情感表現得比較明顯。喜、怒、哀、樂很容易通過麵部表情表現出來,高興就笑,不高興就哭,“破涕為笑”是常有的事。班主任應注重培養他們健康高尚的情感,在小學生的身上,有時也表現出某些消極的情感,如狹隘、嫉妒、自滿等。
小學生情感的內容日益豐富,社會性道德感的比重逐漸增加,情感的穩定性和控製能力有所增強。小學生的道德感有很大發展,愛國主義情感、義務感、責任感、集體主義情感和友誼感等逐步形成;小學生的理智感也進一步發展,他們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學習熱情等越來越穩定而深刻;小學生美感發展主要表現在對藝術作品中具體的內容和形象的觀賞方麵,對藝術作品內在質量的評價,則要到小學生後期才會引起注意。
(七)意誌方麵
小學生意誌的目的性,表現在他們已能逐漸確立長遠的行動目標,而不為直接目的所左右;從自製力和獨立性看,小學生行動的衝動性和受暗示性大為減少,行為的自我調節能力有了明顯的進步;他們的果斷性、堅持性還是比較差的,他們往往在“果斷”中顯出盲動,在堅持中表現出對教師或家長幫助的依賴。
小學生意誌較薄弱,不善於控製自己的行為,行動目的性差,喜歡模仿,易受暗示。由於小學生的意誌比較薄弱,他們的意誌活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外部的影響才能完成,主動性、獨立性和堅持性比較差。如他們對待學習和工作,常是由於教師和家長的嚴格要求或鼓勵,才行動起來和堅持下去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意誌才逐漸地發展起來,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能自覺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和主動地做工作了。
(八)言語特征
小學生的言語特征有很大發展,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口頭言語,在教育的影響下,逐漸掌握了書麵語言,學會了寫字、閱讀和寫作。小學生對口頭言語中語音的細微差別逐漸掌握,並開始進入書麵語言發展時期。在教育、教學影響下,小學生的詞彙增加很快,對詞義的理解越來越精確,語法運用逐步趨於合理、完善,言語表達更加連貫、生動和多樣化。小學生還有能力學習外語,這說明小學生言語發展有很大的潛力。
(九)個性特征
小學生的意識傾向性的發展,自我意識在自我評價的獨立性、自我意識的批判性和自我評價的內容方麵均有一定的發展。學習興趣逐漸分化、穩定,個人誌向從直覺的、幻想的、易變的,逐漸分化、穩定且富於理性。就個性心理特征的發展來看,小學生的智力和特殊能力,在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的訓練和影響下,得到多樣化發展。在良好環境和教育影響下,守紀律、忠誠、勤奮、勇敢等優良品質逐漸形成。
三、小學生社會性發展及其特點
兒童入學以後,社會關係發生了重要變化,與教師和同學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長,一、二年級兒童往往服從作為權威人物的教師,人際聯結關係首先是教師,兒童之間的相互關係尚處於依從性集合關係期。三、四年級兒童通過非常活躍的活動交往,學習生活和各種集體組織的交流,不同個體在班集體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分化,他們開始按照接近關係、外在因素相似性以及個人需求的雷同性等組成團夥,並經常在一起活動。到了小學五、六年級,更注重的是與朋友間共有的價值觀,更關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威信和地位,更重視同伴對自己的評價。兒童學習與人相處、與人合作及競爭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師生關係及同伴關係對兒童的學校適應有重要影響。這種關係的質量既影響到兒童對學習的興趣,對班級、學校的歸屬感,也影響到學生情緒、情感的發展。小學階段也是個體自我概念逐漸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兒童學業成敗、社會技能、來自教師及同伴的社會支持對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個性品質有很大的影響。小學生的道德認識能力也逐漸發展起來,從隻注意行為的後果,逐步過渡到比較全麵地考慮動機和結果。由於認知能力的發展特別是觀點選擇能力的發展,兒童越來越能從他人角度看問題,道德情感體驗日益深刻。班主任應創設與孩子交往的機會,並引導孩子正確擇友。
四、小學班級教育
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通過學習與遊戲的分化,促進學生在認知、情感和意誌等方麵發展。班主任應在班級教育中抓好以班級保健為中心的工作,施以相應的對策。
(一)明確班級保健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裏,班主任與學生的接觸最多,聯係最密切,也有可能對學生最了解。班主任又是溝通學校、社會和家庭之間的橋梁。班主任應發揮作用,讓大家就班級對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作用的重要性達成共識。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棟梁,正處於身心快速發展、可塑性極強的時期,根據其身心發展規律,實施衛生保健,促進其身心健康,對於全麵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麵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二)以班級保健的目標為中心選擇班級保健的內容和方法
1990年6月頒布的《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明確指出:學校衛生工作要監測學生健康狀況,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改善學校衛生環境和教學衛生條件,加強對傳染病、學生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班主任要明確這一目標,堅持預防為主,從習慣的培養入手,加強防病措施,預防和矯治結合,保證和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
班級保健包括教學衛生、環境衛生、個人衛生、安全教育和常見病的防治。教學衛生指小學教學活動應符合兒童衛生學的要求,合理組織教學過程,保證教學的效率並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教學衛生主要是指學生的用腦、用眼衛生。班主任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和自己的前提下,協同班級科任教師,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采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指導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防止大腦過度疲勞,科學用腦。另外,還要重視學生的用眼衛生,使學生保持正確的用眼姿勢,規定適當的連續用眼時間,保證學習場所一定的色彩和光亮度。安全教育是近年來逐漸引起人們關注的一個課題。小學生本來是祖國的花朵,但是由於意外,過早凋零,給家庭、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班主任應加強對學生安全意識的教育,講解安全知識,傳授安全技能、培養正確麵對危機和處理危機的能力。小學生常見病和多發病主要有近視、齲齒、蛔蟲和脊柱彎曲等。
對學生進行生理、心理衛生和公共衛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育,了解和掌握常見病、流行病或傳染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建立一係列的班級保健製度,包括學習生活製度、衛生監督檢查製度,講究個人衛生,保持環境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班主任要以身作則,做講究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的表率,不斷提高衛生保健方麵的素質。
(三)重視班級保健的評定
在對班級保健評價體係上,以往的觀點是以劃一的標準來評價各種各樣的學生、教師和班級。在社會生活多樣化、學生發展個性化的今天,應該根據每個學生身心發展的水平及特點,以過程性的人才評價為主。評價以班級保健目標的達成度為中心,班主任應有科學的評價觀念,以學生為本,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
第四節中學生的發展與班級教育
一、初中生的發展
初中生的年齡是11~12歲至14~15歲,處於少年期,是兒童向青年過渡的時期。身心劇變,內心世界的發現,自我意識的突出,獨立精神的加強,是這一階段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總體特征。
(一)初中生的生理發展
1身體迅速生長
初中階段是一個人身體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由於他們腿骨和軀幹的變化,青春發育期激素活動的加強,促進了軟骨的生長,導致了身高的迅速增長。初中生體重的迅速增加,主要取決於其肌肉和脂肪的生長情況,但存在著個體差異。此外,初中生的胸圍、肩寬、盆骨寬、坐高等外形特征也有很大的變化。雖然初中生的身高和體重發展迅速,但是四肢的增長比軀幹要快,所以初中學生的體型發育常常顯得不勻稱。血管隨著身高增長,但心髒的發育常常跟不上,容易導致心髒機能障礙、頭暈、心髒搏動過速而易疲勞。骨骼生長快而鈣化程度尚未達到成人水平,易變形、彎曲和損傷。肌肉拉力程度仍然較弱,負荷能力較差。
2性成熟開始
隨著人體內分泌係統的發展變化,初中生性激素分泌量增多引起性的萌發與成熟。人們通常把與人的生殖機能相關的器官,如精巢、卵巢等生殖腺及生殖係統的性別差異叫做第一性征。將除此之外男女體態上出現的新特征,如男性喉頭突起,音調變低,出現胡須、遺精,女孩乳腺發育,月經來潮、骨盆變寬,皮下脂肪增多等性別差異,叫做第二性征或副性征。初中生第二性征的出現和性的成熟也存在著早熟和晚熟現象。一般地,女孩進入性成熟要比男孩早1~2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的進步,現在的初中生要比以往的初中生較早進入性成熟時期。這些個別差異與初中生在身體外形和內部機能的變化方麵表現出的個別差異一起,使早熟者、晚熟者麵臨著不盡相同的適應問題。
3神經係統的結構和機能發生巨大變化
神經係統的高級部位是大腦。研究資料表明,新生兒大腦的平均重量占成人的63%,10歲兒童占成人的95%,12歲時達到1400克,與成人的平均腦重相等。可見,雖然初中生的腦重在青春發育期沒有增加多少,但和成人相比已相差無幾了。雖然,初中生大腦的重量增加和大腦容積並無太大變化,但是他們大腦的結構和機能已接近成人。13~14歲時,大腦已經完成由枕葉、顳葉、頂葉至額葉的先後成熟過程。皮層溝回組織已經完善分明,神經細胞也已完善化,分化能力增強。腦電波的頻率和波幅已接近成人。這說明初中生的大腦發育已趨成熟,但其大腦的機能還不十分完善,在神經係統活動的基本過程中,興奮過程較強,興奮和抑製的轉化較快,抑製過程有提高,但自覺控製自己的能力還不強,容易衝動和疲勞。
(二)初中生的心理發展
1認識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初中生感知的目的性、精確性和概括性有了很大提高。聽覺和視覺的靈敏度已達到或超過成年人,在動覺的感受性上也有迅速提高;有意注意進一步發展,集中性和穩定性、分配和轉移等各種品質有了很大提高;記憶水平顯著提高,有意識記逐漸占優勢;抽象邏輯思維日益占據主導地位,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了顯著發展、思維的創造性開始萌發。
2情感豐富,性的成熟
初中生的情感很豐富,容易動感情和激動,情緒的兩極性強烈,情緒的感染性強,而且情感的波動明顯外露。情緒開始有了隱蔽性,社會情操初步形成。如集體主義、同伴友誼,理智感、美感有所發展。由於性腺機能的發育成熟,使青少年的性意識覺醒,因而容易興奮、衝動和神經過敏。起初,11~12歲的女孩開始對男孩有好感,願意和男孩接近,12周歲後進一步表現出對男孩的泛泛愛慕感,開始關注男孩的言行,在男孩麵前表現出拘謹、羞怯和靦腆,而這年齡的男孩則處於對女孩的“反感疏遠期”。13~14歲以後,男女之間對兩性關係的體驗顯著增強,心理上開始萌發出愛戀的幼芽。
3意誌行為更為複雜
隨著年齡的增長,初中生的意誌行動的目的性和自覺性日益提高,並具有廣闊性和社會性,可使自己的目標自覺服務於社會利益;意誌的果斷性水平有一定發展,意誌的堅持性進一步增強,意誌的自製力有了進一步發展。
4自我意識有了進一步發展
初中生衡量自我意識發展水平的評價能力有了進一步發展,如評價的內容、範圍進一步擴大和深入。在評價他人的基礎上,自我評價能力進一步提高;更重視同齡人對自己的評價。
初中生身心的迅速發展,使他們產生了成人感,力爭去參與成年人的活動,要求成人平等地對待他們。同時,獨立性和自尊心增強。
由於初中生體態的變化,第二性征的出現,性的衝動和體驗,初中生的自我性別角色意識有了飛躍,他們逐步認識到男女之間的本質差異,明確不同性別角色的特點和行為規範。
二、高中生的發展
高中生的年齡是14~15歲至17~18歲,處於青年初期,其身心各方麵已達到了基本成熟階段。
(一)高中生的生理發展
1身體的發育已基本成熟,發展速度進入相對平緩階段
高中生的身高、體重、胸圍等各方麵都已接近成人。高中生骨骼基本骨化,支撐力增強、肌肉橫斷麵增大,力量顯著增強;胸圍擴大、肺活量增強、體力明顯增強、心髒的容積和收縮力增強,而動脈血管的成長落後於心髒,有時會出現暫時性血壓增高的現象。高中生的體態發育趨於勻稱。
2性機能的發育基本成熟
高中生的生殖器官逐漸生長達到完善,性機能基本成熟。男女生在體態上已表現出明顯的兩性差異,對性的體驗較敏感,進一步意識到兩性關係是該年齡階段學生心理變化的突出特點。
3神經係統已發育完善
大腦皮質的結構和機能已達到成人水平,興奮和抑製過程較平衡,自我調節能力增強。
(二)高中生的心理發展
1認知能力有了深入的發展
高中生的感知、注意、記憶、思維、想象能力等方麵都有顯著的發展,興趣廣泛並日益分化。特別是他們的思維活動已逐步擺脫具體形象和直接經驗的限製,而借助概念進行抽象的邏輯思維,思維的辯證性、批判性和獨立性已明顯增強。對事物的分析與綜合能力、創造性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可能達到高級水平。
2情緒、情感不僅豐富而且複雜,意誌趨成熟
高中生情緒、情感表現一是情緒波動幅度大、速度快,具有明顯的兩極性;二是高中生的情感比較曲折和文飾,會根據一定的條件來表達情緒、情感,甚至外顯的形象與內隱的體驗不一致;三是高中生情緒、情感的內容和形式更加多樣化,可以在教育影響下形成高尚的情操,如榮譽感、主義感、理智感和美感等。在意誌方麵,不僅在改造外部世界的活動中,更重要的是在自己內心世界的鬥爭中,一個成熟的青年能夠戰勝自己的弱點和欲望,在克服各種困難的考驗中表現出堅強的意誌。
3自我意識發展漸趨成熟
青少年自我意識的發展有一個過程。兒童時期隻認識自己動作和行為的外部特點,初中階段才深入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對行為動機、個性品質以及理想信念等產生認識。高中階段,自我意識有了進一步發展。與少年時期相比,高中生對自己的認識更自覺、深刻,也更嚴格。主要表現在:高中生能較正確地觀察和剖析自己,自覺地進行自我批評。高中生評價自己的行為不僅從結果,而且能深入動機和思想根源進行剖析。高中生能正確對待自己所取得的成績和失敗,勝不驕敗不餒。
4對異性的好感與愛慕
由於性成熟,男女生在體態上表現出明顯的兩性差異,由於性激素的分泌,使他們產生了性的生理衝動,擾亂了他們原來的平靜心理,此階段被稱為思春期。對兩性關係的關注是高中生生理、心理發展的正常結果,是正常現象。
5熱烈追求理想,開始探索人生的意義
高中生是人生最富有理想並熱烈追求理想的時期,但這時多數學生的理想仍然不穩定,易受社會潮流的影響和自己努力的成敗而改變。這時也是探索人生意義、初步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時期。大多數高中生都會提出“人活著為什麼?”“怎樣的人生最有意義?”等問題。
三、中學班級教育
針對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班主任應在班級教育中抓好以青春期教育為中心的工作,明確青春期教育的目標,了解青春期教育的內容,製定青春期教育的措施,加強對青春期教育的評定,施以相應的對策。
“青春期”是人生旅途中一個神秘又迷人的時期,到了初中階段,即學生進入11、12~14、15歲的年齡,第二性征出現,生理發育加速,同時,學生青春心理開始萌動,出現從未有過的體驗和神秘的騷動,產生好奇、渴望、迷惑、害怕等“青春困惑”。在人生旅途中這個神秘又迷人的青春期被人稱為“自立期”、“自主期”、“準成人期”。由於這一時期是學生身心發生急劇變化時期,又被稱為“危機期”或“反抗期”。在這一時期,少男少女們正處於從幼稚到成熟、從依附到獨立、從順從到自主的積極發展的過渡階段,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種進步表現。走好這關鍵的人生一步,關係到每一個學生的一生。中學生的教育應尊重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堅持麵向全體中學生,全麵推進素質教育,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全麵地得到發展。
(一)學校、社會、家庭應該為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中學生處於身心急驟變化時期,學校、社會、家庭要密切聯係、共同努力,使他們順利提供“十字路口”這一關,走好人生的關鍵幾步,為學生的全麵發展創造條件。學校教育應從中學生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和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提高文化科學水平、促進智能的發展,形成強健的體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並不斷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其主體意識,養成優良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班主任在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力量時應充當主要角色,通過和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會、家訪等途徑與家長溝通,讓家長重視“家庭是孩子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的重要作用,和學校教育密切配合,不僅僅重視孩子的學業成績,更要重視孩子的品德和心理素質的提高。班主任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與社會企事業團體、大眾傳媒、公共機構建立各種各樣的聯係,使社會努力為中學生提供寬鬆、民主、積極的發展環境。利用社會大眾傳媒、大眾文化設施、大眾教育機構中的資源,引導中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特點,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為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服務。
(二)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生活要有節奏
大腦是中學生學習的生理基礎,要使中學生健康成長,關鍵是保持大腦和神經係統的健康。人在從事學習活動時,大腦皮質相應區域的細胞處於興奮狀態,並伴有細胞的物質消耗,如果消耗過程占優勢,就使大腦皮質轉入抑製,就會出現疲勞。如果學習或活動負擔過重,大腦細胞長期處於興奮狀態,就會引起一係列生理上的不適:如失眠、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學習效率和質量降低。同時,心理上的壓力越來越大,產生厭學、逃避、對抗等消極、不良心態,甚至效率扭曲、崩潰。因此,班主任、家長應正確把握中學生適度的課業量,減輕中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要保證中學生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時間;要注意及時補充營養;要按照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製定合理的學校、家庭作息和社會製度;要之中學生的生活有節奏,讓大腦神經細胞的活動一張一弛,這樣,既不易疲勞,又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三)培養穩定而積極的情緒和情感
人的情緒、情感直接與身心發展狀態相連。如情緒、情感對人的食欲、消化、心血管、肌肉、呼吸、泌尿和內分泌等功能都有很大影響,與人的心理健康也是休戚相關的。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情緒、情感極不穩定,波動性很大。不良的情緒、情感是生理和心理疾病發生的基礎。再加上中學生麵臨升學和就業的轉折,許多問題都會引起中學生情緒和情感的巨大波動。班主任和家長在對中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並注意方法、掌握分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注意引導中學生善於控製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和情感;注意培養中學生積極的情緒情感,如要樂觀、積極,善待自己,關愛他人,服務社會,養成健全的人格。
(四)進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紀的教育
青少年對自身的變化和性的知識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理,應重視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紀的教育。在信息時代,中學生可以通過許多渠道獲得各種各樣這方麵的知識,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早在1962年,周恩來同誌就號召教育工作者,把性的知識教給青少年。這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指示。現代社會已經是一個開放的、綜合的、價值多元化、生活多樣化的社會,對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進行科學的性知識教育,使他們了解生理發展的階段性,並對性生理、性心理變化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適應能力。同時,班主任要針對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後存在性衝動與道德法製紀律的矛盾,對他們進行性道德、性法紀教育,使他們能用道德感、理智感和法紀觀念調節和控製自己的性衝動。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道德的教育必須走在性成熟之前。在青少年開始對異性發生愛慕之前,就應使其了解性道德規範,使他們在正常的男女交往中學會尊重對方,維護人的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