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強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由於中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願意獨立思考,能進行較係統的理論思維,加之較少保守思想而富於想象,因此在思維上更多表現出創造性。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醞釀期就在中學階段。我國數學家陳景潤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也是在中學階段就開始考慮的。隨著以“創新”為根本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要求人們有更多的創新精神。我國政府在《麵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指出,要把提高民族素質和創新能力作為教育振興的行動目標,特別要教育學生學會創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班主任要特別強調培養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包括樹立創新意識、訓練創新思維、提高創新技能、陶冶創新情感、養成創新人格。其中創新思維的訓練應成為重點,要注意發展中學生積極的求異思維、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想象、獨特的知識結構及活躍的靈感。而靈感和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最本質的特點。
(六)重視生命科學教育並把它作為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生觀教育是對人生的態度和觀點的教育,世界觀教育是對世界的態度和觀點的教育。人生觀、世界觀教育即思想教育,是德育中最高層麵的教育,它和道德教育、法紀教育、政治教育共同構成中學德育的外延。中學生的活動涉及社會活動和個人生活的各個方麵,是全麵體會人生的重要時期,要特別重視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班主任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幫助學生解決涉及人生和世界的一些實際問題,引導中學生在改造現實世界的過程中樹立科學的思想觀。人生觀、世界觀教育始於生命生態教育。許多國家在學校裏開設生死教育(或生命教育)課程,對兒童進行係統的生命科學教育;家庭裏由父母、親人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的啟蒙;社會弘揚科學的生命觀,使兒童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善待生命。近年來,在兒童意外傷亡事故中,自殺的比例大幅度上升。青少年兒童的自殺與成人的自殺有本質的不同,一是兒童對生死及其意義在認知上有偏差,如“死亡就是睡著了”、“人死了是能複活的”等;二是傳統教育觀念中對死亡是很避諱的,特別是對兒童,所以兒童隻能在藝術作品中自發地接受一些生死教育,而兒童又無法區分藝術與現實,常常模仿藝術作品中角色的死亡。加上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如過重的課業負擔、過度的心理壓力、成長中的困惑等原因,有些青少年往往輕生。生命科學教育能夠使中學生知道生命的每一個曆程及其價值和意義,珍視任何一個生命,形成達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進而具有正確的世界觀。
(七)重視安全教育,防止意外傷亡事故
青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但現實是,由於一些突發的非常事故常影響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有人曾對青少年兒童發生的意外傷亡作過調查發現:隨年齡的增長,青少年兒童的意外傷亡在增加。造成中學生意外傷亡的原因主要是車禍、溺水、自殺(前麵已論述)、觸電、鍛煉損傷及打架鬥毆等。因此,班主任應切實加強中學生安全教育這一課題。安全教育要從單純的“不準這、不準那”的限製轉向引導學生“應該做什麼、怎麼做”等方法指導上,使中學生掌握安全知識,掌握一定的救護技能;安全教育形式要從關起校門躲避變為走出校門鍛煉,培養學生成為自覺遵紀守法、敢於和善於救死扶傷的合格公民。還要建立社區、學校、家庭一體化的安全教育網絡,加強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訓,完善安全教育的規章製度。教育者要提高事業心和責任感,遵循客觀規律,防止災害發生,遇到突發事件要處亂不驚,有效地使災害減少到最低限度,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
第五節青春期學生的發展與班主任工作
一、有關青春期的界定
青春期是青少年發育成長的重要階段,是由兒童生長發育到成年的過渡時期,是以性成熟為主的一係列的形態、生理、生化、內分泌及心理、行為的突變階段。青春期,也稱青春發育期。
在這個過渡時期內,由於神經係統和內分泌的影響,人體的外部形態、身體機能、心理、智力、思想、感情、意誌、行為等方麵都比兒童時期有明顯的發展。不僅身高、體重、肩寬和骨盆寬等身體形態出現了“第二次生長發育高峰”,而且神經、心髒血管和呼吸係統的生理功能也日趨完善。性器官和性機能迅速成熟,男孩遺精,女孩月經來潮。男孩還相應出現喉頭突起,聲調變低沉,肌肉變發達,長出胡須等;女孩相應出現乳房隆起,聲調變高尖,骨盆變寬,脂肪增多等“第二性征”。隨之而來的便是性意識的萌動,對異性的追求和向往。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將青春期的年齡範圍定為10~20歲。國外許多學者把這個長達10年的時間劃分為青春期的早、中、晚期。早期,是指女孩月經初潮和男孩首次遺精出現前的生長突增階段;中期,是指性器官迅速發育,第二性征出現階段;晚期,是指性器官臻向成熟,到體格發育基本停止階段。
朱智賢先生主編的《心理學大詞典》認為:青春期占人的一生生長發育時期的一半或稍多一些,一般為10~20歲左右,分為前後兩期。10~14、15歲為發育迅猛的青春前期,14、15~20歲為發育逐漸緩慢的青春後期。由於受種族、營養、環境、文化以及社會經濟的影響,青春期的起始年齡、發育速度及成熟程度,均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有早熟、平均和晚熟三種正常類型,也有明顯的群體差異。不僅種族之間有所不同,而且男女之間也有不同。一般來講,女性比男性青春期開始早兩年左右,結束也早兩年左右。這個年齡段,相當於初中到高中畢業的學生。青春期階段,麵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等多方麵的突然變化,多數孩子能順利度過,但也有些敏感的孩子對這一時期的變化不能適應,甚至有不知所措的感覺。這就要求父母、教師以及有關社會組織,要共同關心他們,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條件,保護他們的健康,增強他們的體質,促進身心發育,讓他們能夠順利地度過青春發育階段。
二、青春期的特點
(一)幼稚性與成熟性並存
男女學生進入青春期,由於性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現,在生理和心理上有一係列的變化,由於他們對自己生理變化不理解,往往在內心產生驚慌、恐懼感,有些女孩還可能為自己突如其來的月經初潮而驚惶失措。隨著性成熟和對性知識的了解,這種心理會迅速消失。到了青年期,中學生生理的發育日趨成熟,基本上具備了成人的體態形貌和生殖能力。但他們在心理上還不成熟,對突然到來的身體變化還不大適應,這種生理上的成熟性與心理上的幼稚性之間的矛盾,便構成了這階段學生性意識的主要特征。
(二)依賴性與獨立性並存
青春期學生在思想上具有獨立性,主要表現為對各種事物特別是傳統觀念和教育管理的批判和否定,而他們在教育、經濟和生活各個方麵仍處於依附地位,尚未“獨立”。他們一方麵想獨立地生存和發展,另一方麵又不能忽視這些依附對自己所產生的影響,這就造成了中學生依賴性與獨立性的心理矛盾。
(三)衝動性與理智性並存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各種思想觀念更新,信息瞬息萬變,中學生的思想更加開放、務實,廣泛吸納新知,勇於表現自己。一方麵,中學生心理還未完全成熟,情緒情感豐富且易激動,在思想行為上有一定的衝動性,易出現片麵、固執和盲目傾向;另一方麵,中學生的認識能力有了進一步發展,務實求實逐漸成為當代中學生思想發展的特點之一。他們能理智地分析所見所聞,反思自己的言行,善於分析和總結自己,在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下,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奮鬥目標,他們的心理已帶有很大的社會性與政治性。這一時期也是理想、需要、興趣、愛好發展的重要階段。
(四)閉鎖性與開放性並存
青春期學生一方麵將新發現的自我的特征(如美醜、善惡、真假)視為一種"隱私"而千方百計地加以封鎖和保密;另一方麵又期望他人了解、同情與支持自己,常常通過記日記的形式調節自己的心理平衡,並願意向同齡夥伴敞開自己的心扉。這種心理上的閉鎖性與開放性的矛盾,正是青春期學生的又一顯著特點。
三、青春期原因探秘
人生的青春期短暫而美麗,更充滿了神秘浪漫氣息。青春期學生身心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青春發育雖有一定的規律,但在青春期的開始年齡、發育速度、成熟年齡以及發育程度等方麵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如有些學生發育早,而有些學生則發育遲,有些人身高體重發育水平高,而有些人則發育水平低。這些差異的產生是與遺傳、環境、教育等各種影響因素緊密相關的。
(一)生命個體主觀因素
青春發育是一個很複雜的生理過程,人體神經和內分泌係統,特別是以下丘腦—垂體—性腺為軸心的內分泌控製係統對青春發育的啟動和調控具有重要作用。一般認為,當兒童進入青春發育期時,主管青春發育的“總司令部”下丘腦發出“指令”,分泌多種促激素釋放因子給“前線指揮部”腦垂體,垂體即分泌多種與生長發育相關的促激素以“指揮”相應腺體,特別是性腺分泌多種青春發育的激素,如被譽為生長發育的三大激素(甲狀腺素、生長激素、性激素)。這些激素猶如一把“攻城”的“特製鑰匙”,打開了青春發育的大門,從而使全身各係統器官發生一係列巨大變化,如身高和體重增長,內髒功能加強,性器官及性功能和第二性征發育,使青春期學生顯示出特有的青春風貌。
青春發育的調節控製是受到神經—內分泌係統和大腦情緒精神狀態影響的。青春發育的一係列變化信息,不斷反饋給下丘腦—垂體—性腺係統,其通過調節激素的分泌而控製青春發育的順利進行,大腦情緒精神狀態通過對內分泌係統影響而對激素的分泌產生影響。因此,良好的神經—內分泌係統功能及情緒精神狀態,可保證或促進青春發育的正常進行。
(二)社會發展客觀因素
種族遺傳因素。遺傳決定兒童生長發育的潛力,其對形態外貌、體型、生理功能、性成熟時間、骨齡、齒齡等均有重要影響。如兒童的成年身高75%取決於遺傳因素,隻有25%取決於營養、體育鍛煉等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營養是青春發育的重要物質基礎,對青春發育時間、形態功能、體力、智力等發育速度和程度具有重要影響。營養不良將導致青春發育不良,智力體力發育受阻,甚至發生疾病。
體育鍛煉。體育鍛煉是促進身體發育和增強體質的最有效因素,對促進各係統的生理功能發育和提高青春期生長發育水平具有良好作用。
生活製度。合理安排有規律的生活製度,保證符合衛生要求的學習、進餐、睡眠、活動等作息製度,是青春發育正常進行的重要保證。
季節和氣候。對青春發育內分泌功能影響顯著,春季是身高增長最快的季節,秋季是體重增加最快的季節。寒冷往往使發育緩慢,溫熱可促使身體功能增強。
生活環境。有城鄉地區、地理環境、家庭居室和學習環境等,若這些環境受到汙染,則可能對青春發育產生不良影響。疾病因素,如肝炎、肺結核、貧血、蛔蟲、胃腸道疾病、營養不良等均不利於或有礙於青春發育。
社會因素。良好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因素交織一起,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青春發育的進程。
心理因素。精神狀態良好、情緒樂觀有利於青春發育的正常進行,而緊張、憂鬱等不良心理情緒有礙於青春發育的順利進行。
四、青春期發展的一般規律
青春期學生生長發育具有一定的規律特點。青春發育期身高體重不斷增長,肌力、肺活量不斷提高,全身各組織器官係統結構和功能不斷增強和健全,這種增長變化呈“波浪式”上升發展,即不同性別和年齡生長速度不相同,在生長突增階段,增長猶如波浪中的“浪尖”般躍起,而在增長緩慢階段,似乎像“浪穀”般趨平。如身高在生長突增高峰階段年平均可增長7~10厘米,遠遠超過生長緩慢期或平穩期增長的幅度和速度。
青春發育表現為一定的程序性和階段性。青春發育階段的發育水平高低常受前一階段的影響,並對以後階段產生重要影響。青春發育的過程也具有一定順序,一般依次經過青春發育早期、中期和晚期。身體各部的發育時間也有一定順序,如身體形態發育一般是按照首尾方向(即從頭部到軀幹到下肢)和中心外周方向(即從中間部位到邊緣部位)進行的。
青春發育是不平衡的,但又是統一協調的。青春期學生除神經係統和淋巴係統外,大多數係統器官發育進入了第二次生長突增,而生殖係統則似冬眠後的覺醒,生長更是突飛猛進,是青春發育最顯著的部分。而且各係統之間發育彼此統一協調,互相製約和促進,從而保證青春發育過程的順利完成。青春發育總體上呈正態分布特征,即95%的學生發育等級水平均在正常標準範圍內(平均值±2個標準差內),發育異常的僅為少數。每個個體各發育指標基本穩定在同一發育等級上,各發育指標之間(如身高對體重)發育等級也是如此,一般不會超過上下一個等級。如:某地15歲男學生身高發育正常標準為140±10厘米,那麼95%的15歲的男生身高範圍在120~160厘米內,如果一個15歲男生身高為129厘米,身高居中等水平,當其長到16歲時,身高發育等級也基本保持在中等水平或中上至中下水平;同樣這個學生的正常體重範圍也應為中等水平,或中上至中下水平。如果發育超過這一範圍,可能有內外各種影響因素,應尋找原因進行相應處理。青春發育包括互相聯係和影響的生理心理兩方麵,青春發育生理心理兩者緊密相連,互相影響,良好的影響可促進身心健康發育,不利的影響則妨礙身心健康發育。
五、青春期的教育策略
(一)為青春期做好思想上的準備
班主任要指導學生做好青春期的思想準備,即做好青春發育的自我準備。青春發育的自我準備,是指對青春期到來的生理和心理、物質和精神以及保健知識和技能的自我準備。
1青春發育的精神準備
正確認識即將或已經到來的青春發育的各種生理現象。即正確認識身高體重的生長突增及體型外貌的變化;正確認識第二性征的發育;正確認識性器官的發育;正確認識月經初潮及首次遺精現象的出現;正確認識上述生理現象的出現及個體間的差異,以預防和避免認識錯誤、判斷異常和驚慌失措。從容對待即將或已經到來的青春發育的各種生理現象,即對青春發育保持一種正確態度,保持一種積極性情感。對待自身出現的各種生理現象,如月經初潮等應以平靜、愉快、不緊張、有興趣的積極性態度情感對待;避免或消除煩惱、羞恥、驚奇、悔恨、驚慌等消極性情感的產生,要努力抑製或消除傳統迷信思想的影響。據研究,消極性情感所致月經異常或疾病的發生率是積極性情感者的13倍。
正確認識和對待青春發育的心理變化。即正確認識青春期心理發育往往落後於生理發育的特點;認識青春期自我意識的產生是青春發育的重要特征;保持健康向上的自我意識;正確處理青春發育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心理矛盾,確保自己心理健康,安度青春期。
正確認識和對待性心理的產生和發展。正確認識性心理的產生發展是人生心理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性欲和性衝動的產生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現象,並不是什麼下流羞恥的;對待性欲和性衝動的正確方法是順其自然,但要用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將其升華,用理智和道德意誌力量以及法製觀念進行約束,用健康的文體活動將其轉移或減弱,使自己在青春發育過程中始終保持一種健康的性心理。
2青春發育的物質準備
一要有更好的合理營養和平衡膳食。青春發育期學生對營養的需求特別旺盛,因此注意合理營養和平衡膳食是確保青春發育正常和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二要加強科學的體育鍛煉。體育鍛煉是促進青春發育的重要手段,對肌體各係統器官的健康發育和功能增強具有良好作用,並對預防某些生理、心理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3青春發育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的準備
主動學習青春發育自我保健的知識和自我保健的本領。有意識地培養和強化發育的自我保健意識,並自覺主動地做好自身保健。努力掌握和熟練應用青春發育自我保健技能,以確保青春發育的正常進行。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保證青春發育正常的重要條件。應做到生活有規律,睡眠充足,飲食起居正常,學習不過度疲勞,文體興趣愛好活動健康有益,情緒愉快穩定,不吸煙,不飲酒。
(二)青春期情感的教育
愛是人類社會一種極為高尚純潔的情感,是人的行為的巨大推動力量。但是教育者對學生的愛有不同的性質和表現形式,施加在中學生身上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行為效應。所以,給學生以科學的愛的教育最為重要,這種愛要以尊重學生為核心,以理解學生為基礎,以關心學生為表現形式,以嚴格要求學生為依據。在這種愛的熏陶下,學生才可能自尊自重自愛,進而尊重和關愛他人,才會為良好人格的養成打下紮實的基礎。
(三)青春期良好人格的訓練
人格通常是指一個人所具有的獨特的、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綜合,是在個人生理基礎上,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等影響,逐漸形成的性格、氣質、興趣、情緒、意誌、能力等心理特征的總和。國內外大量的有關青少年犯罪的調查研究資料顯示,青少年的犯罪行為大部分都與其人格異常有密切關係。如青少年犯罪類型中排在前幾位的盜搶罪、傷害罪、性罪錯等均與當事人的人格障礙、人格扭曲乃至人格分裂相關。另外,青少年自殺者的人格特點往往有耐挫力極差、自卑感嚴重、冷漠孤僻、抑鬱多慮、悲觀厭世等。為了讓中學生安全順利度過青春期,首先應重視學生早期人格的訓練。在他們社會化過程剛開始時,就在生活和娛樂中適當滲透一些理想前途教育、紀律教育、道德教育,使他們明確人生價值的意義,萌發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四)青春期以性健康為中心的健康教育
中學生既是未來社會的生力軍,又是現實社會的成員,使其具有科學的健康觀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1946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提出有關健康的定義:即軀體的、心理的和社會的完整的健康與幸福,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的狀態。1961年,人們對精神健康進行定義:精神功能成功表現的一種狀態,它可以導致生產活動、與他人建立滿意的相互關係、適應變化及應對逆境的能力。鑒於中學生處於青春期,以性健康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就成為當務之急。根據1975年WHO的技術報告係列,一般認為:性健康是性的軀體、情緒、智力和社會各方麵的整合,在很多方麵積極地豐富和增強了人格、交流和愛情。並提出了性健康的三個附加條件:按照社會的和個人的道德準則享受和控製性和生殖行為的能力;沒有能抑製性反應和損害性關係的畏懼、羞愧、內疚、虛假信念和其他心理因素;沒有能幹擾性和生殖功能的器質性障礙、疾病和缺陷。
要對中學生進行係統的性健康教育,使其具有良好的性素質,即一個人在性本能驅使下追求性樂趣和性快感的欲望、活動、能量和體驗,包括生物學成分、性心理學成分、性社會學成分和性倫理學成分。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同心協力,營造一個良好的青少年兒童性教育機製。我們要教育學生如何正確麵對和處理性問題,傳授怎樣切實保護自己安全的性知識,讓他們順利度過這段性的敏感期和危險期,正常健康地成長。這樣,就可以達到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的那種理想效果:讓性從青少年的身邊悄悄地溜過去。
(五)青春期法製觀念的確立
法製觀念是指一個人對法律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並成為調節行動的一種內部心理因素。它是個體社會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學生各種需求強烈、認識片麵、情緒不穩定、自控能力差、法律觀念不強,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出現違法犯罪行為。
要使中學生懂得,每一個具有法律責任能力的公民都必須遵守國家製定的各項法律。一個人的法律責任能力的形成,與一個人的生理發育成熟、體力成長和智力發展相關。青少年的法製觀念是在幼年期養成遵守生活規則、社會規範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到中學時期已經有能力接受法律教育的種種要求,形成法製觀念。學校中學生法製教育要根據青春期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讓其懂得必須尊重他人,尊重一個公民所享有的各種權利和義務,懂得怎樣做才是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對中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法律知識的係統授受,是形成青少年的法律觀念,使其自覺地清除犯罪內因、抵製犯罪外因的有效措施。另外,青少年的法律教育可以根據青少年犯罪頻率較高的一些方麵進行預防性教育。根據全國六省一市5000多名青少年犯罪的調查,盜竊和強奸是犯罪率最高和次高的兩個犯罪行為。盜竊犯罪主要是嚴重的利己主義的占有欲所導致的,強奸犯罪是錯誤的性觀念與強烈的性衝動相結合所致。而傷害犯罪近年來也較多,其動機較複雜,從其產生的情況看,多是由於某些事情的衝突而引起強烈的情緒無法控製的情境下發生的。預防性的法製教育的針對性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青春期性知識的教育
性知識不僅指性生理、性心理、性衛生等知識,而且包括性文化觀念、性道德、性法紀等知識。
在學生的第二性征開始出現之前,就要適時適度地把有關性生理知識告訴他們,使他們對自身生理上的急速變化有心理準備,不致感到突然而產生種種焦慮不安、恐懼和害怕等消極情緒,影響身心健康。要進行青春期常見疾病防治的教育。結合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對生殖和妊娠、優生優育等知識也要有所了解。性生理知識可以通過生理衛生課等學科性課程進行,也可以開設性生理方麵的核心課程,還可以通過包括性生理在內的綜合性課程進行。
性心理教育包括性心理衛生知識教育,使學生對月經期心理、手淫的危害等有科學的認識,對性欲望和性衝動的心理因素有所了解,並加強自身控製能力的訓練。
性道德法紀教育包括使學生認識到性問題不是個人的生活小節,而是嚴肅的社會問題的組成部分。性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青年或少年道德品質的重要標誌。法紀教育應使青少年對性問題有正確的法製和紀律觀念,嚴肅對待戀愛、婚姻等性問題。了解什麼屬於性犯罪,指出性犯罪的危害性,提出預防性犯罪的具體措施。不能把性教育降低為純粹的性知識教育,性教育必須是對友誼、愛情、婚姻和兩性關係的正確了解以及自覺接受這方麵道德行為標準等的教育。
(七)學校、家庭和社會青春期教育合力的形成
青春期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個係統工程,要正確認識學校、家庭、社會在青春期學生發展中各自所承擔的重要職能,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家長主要是通過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以言傳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正確認識這一特殊時期自己身心的變化,自我尊重,同時尊重同伴,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包括正確處理友誼、戀愛與婚姻等問題;教師則主要是了解青春期學生發展的共性因素和個性因素,係統地對學生進行青春期生理、心理教育,特別是以青春期性教育為核心對學生進行性道德、性法紀等方麵的教育,以課堂為主渠道,通過課內外的教育教學活動激發青春期學生強烈的上進心,向學生傳授係統的全麵的文化科學(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體科學)知識,培養多方麵興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個性。社會是青春期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外部環境。現代社會是信息異常豐富的時代,僅在國際互聯網上每1納秒(1/10億秒nanosecond)就有3萬億比特(bit)的信息在傳輸。有人統計發現,迄今為止人類所積累的知識總量中,有90%以上是最近50年創造的,主要是已有知識交叉和滲透而形成的,是綜合性知識或複合性知識。在這種條件下,各種文化和觀念互相碰撞的情況將會更加突出,對處於青春期的學生來說影響會更大。現代信息社會中,人與物、人與機的關係急劇強化,人與人的關係急劇削弱,加劇了青春期學生內心的焦慮和孤獨。同時,現代社會又是一個信息流通高度自由化和價值日益多元化的社會,越來越不可能靠封鎖信息的方式操縱和控製青春期學生的思想,“灌輸”教育幾乎行不通,隻能將價值生活的自主權交還給價值生活的主體。尊重和培養青春期學生的自主性,應當也必須成為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