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班主任工作原則新要求(3 / 3)

(三)貫徹的具體要求

1強化民主意識、樹立民主觀念

班主任要客觀、全麵、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學生,防止主觀性、片麵性和表麵性。對學生要從實際出發,避免和消除“首因效應”、“馬太效應”、“暈輪效應”、“求全效應”等心理偏差。公平、公正、客觀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深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每一方麵成長。班主任要有民主意識,善於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關係,就班級事務充分展開討論,讓學生主動參與決策。做好班級學生幹部的工作,不越俎代庖,讓學生幹部放手做事情,給以適當的幫助和指導,發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

2建立科學的規則

科學合理的規則是教育教學的重要保證,又是教育教學的內容之一。規則的重要特征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強調自我控製,由他律轉向自律。人的品德的發展是由他律轉向自律,即由規則的約束轉向真正的道德(自律道德)的約束。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要確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堅持人性化、情感化的人文管理模式。規章製度是為學校培養目標服務的,要避免使用消極的懲罰手段和輕視、漠然的方式對待學生。正確地運用規則進行教育是要更好地發揮規章製度的教育、協調和管理的功能。

3堅持公正與民主的辯證統一

公正與民主的辯證統一,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公正是民主的前提,民主是公正的保證,有了廣泛的真正的民主,公正才可能得以實現。班主任要做到公正無私,給每個學生提供成長和發展的空間,賦予每個學生民主的權利,使民主有廣泛的基礎,進而實現真正的公平、公正。當然,公正絕非平均,民主也絕非自由化,應是相對的。

六、疏導性原則

(一)含義

疏導性原則,是指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表揚先進,樹立榜樣,充分調動積極因素,對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不要簡單地批評壓製,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發揚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創造精神。

(二)提出的依據

疏導性原則是由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目的、任務所決定的。它符合德育規律、符合人們思想發展的客觀規律,符合青少年的思想特點。毛澤東同誌曾經說過:凡屬思想性質的問題,隻能用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製的、壓服的方法去解決。所以,班主任工作必須堅持疏導性原則。

(三)貫徹的具體要求

1正麵啟發,積極引導

班主任對學生應進行耐心細致的正麵教育,積極引導學生掌握主流的、正麵的思想、政治、法紀和道德規則並付諸行動。班主任可采用典型引路、榜樣示範的方法,借助於具體形象來影響和引導學生,可以是英雄形象,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勞動者,甚至學生身邊的人。形象生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說服力和鼓舞作用。特別是班主任應該及時發現學生中的先進思想、行為,並適時獎勵,引導大家向他學習。

2正強化為主,負強化為輔

學生是可塑性極強的個體,他們身上有積極向上的一麵,也有很多問題存在。如進入新世紀,學生普遍具有興趣廣泛、知識麵寬、信息搜集能力強、個性鮮明、思維活躍、敢於求異和創新等的特點,但同時也具有依賴性強、獨立能力差、情感脆弱、耐挫性較差、過度以自我為中心、任性、固執等特點。針對此特點,班主任要給予啟發、引導,使其在認知、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麵獲得發展。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堅持正麵教育、引導為主,對其的點滴進步要肯定、讚許和激勵,使其可持續地發展。批評與懲罰隻能作為輔助的方法。

3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因勢利導”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善戰者,因勢利導之。”原意指善於打仗的人,必須順應事物發展的趨勢加以引導,方能取勝。這裏指教育者應該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個性傾向,從積極方麵教育誘導,使學生的發展由自發變為自覺。青少年學生興趣廣泛、求知欲強、精力旺盛,班主任應從中分析研究和發掘積極因素加以引導,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導到健康有益的活動中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實現其積極轉化。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切忌一味地禁止和製裁,是正確的教育思想、靈活的教育機智與高超的教育藝術的有機結合。

七、表率性原則

(一)含義

表率性原則,是指班主任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人格,以使自己成為年輕一代的榜樣和表率,從而使學生模仿、遷移,縮短由知到行的轉化過程,更快地完成知行轉化。

(二)提出的依據

1心理學理論依據

從心理學角度講,學生具有模仿的心理特征和“向師性”的特點。學生處於長知識、長身體的時期,各方麵發展還不成熟。由於身心的急劇變化,決定了他們既容易接受積極因素的影響,也容易接受消極因素的影響,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們的成長主要取決於外部條件的影響,因此作為他們成長的重要外部因素的班主任,很自然地將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心理和行為,不知不覺成為他們仿效的對象。學生進入學校生活,一般都有親近、尊敬和崇拜老師的心理傾向,形成一種明顯的向師性,班主任甚至會成為其心中的“偶像”或“權威”,模仿老師的言行舉止,班主任的一切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2教育學理論依據

從教育學角度講,教師勞動具有主體性和示範性的特點。班主任以班級全體學生為工作對象,是一種特殊的教師角色。班主任的勞動手段是其自身,可以不像工人、農民需借助一定的勞動工具作用於他們的勞動對象。他們自身可以成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響力的榜樣。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直接用自身的知識、品德、身心影響學生,並且將自身具備的素質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班主任所使用的教具、教材必須為他所掌握,成為自己的東西,才能影響學生;班主任言行舉止會成為學生仿效的對象,其人品、才學等都可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因此,班主任必須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3領導有效性理論

從領導有效性理論來看,身教對學生具有極強的影響力。領導有效性理論是研究權力影響與非權力影響力,以選擇合理行為方式,取得最佳領導效果的理論。這一理論說明:隻用權力的班主任,隻能算是當權者,這種權力對學生的影響力帶有外加強製性和不可抗拒性,以“外推”形式發生作用,使學生表現為被動服從,較難發揮學生主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班主任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們的情感、信念、意誌、品質等精神生活敏感、細膩而豐富,班主任隻有“將心比心”,用自己的情感、信念、意誌、品質等因素構成的非權力影響力,才能影響學生的精神世界。班主任工作實踐證明,由班主任自身品質自然形成的非權力影響力,在整個影響力中占主導地位,起決定作用。非權力影響力越大,權力性影響力隨之增大;反之,權力性影響力便會隨之降低。身教勝於言教、身教影響言教。班主任隻有以身作則,才能以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三)貫徹的具體要求

1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做學生的表率

班主任要加強品德修養,嚴於律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隻有以身立教,才能確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相對來說,班主任平時與班裏學生接觸最多,他(她)的思想觀點、性格愛好、品行等最為學生所熟悉。學生可能最信賴的人是班主任,會處處模仿班主任的言行,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班主任應該首先做到。班主任隻有具備了良好的修養,才能有力地說服學生、感染學生。否則,班主任不僅會喪失威信,甚至有可能失去教育人的資格。班主任要關心學生的學業和生活,培養學生的品德,起著一般科任教師無法產生的特殊影響作用,其本身所具有的高尚人格,既是班主任應具有的品質,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將言教與身教完美結合,才能真正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的影響。

2言教與身教相結合

在實踐工作中,有的班主任雖能以身作則、身先士卒,但是教育中的“理”卻模棱兩可,從而影響教育效果;有的班主任理論上誇誇其談,但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自己卻做不到,同樣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應該使言教與身教相結合,就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理論、教育科學理論的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麵,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端正教育思想和態度,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包括學生觀、人才觀、質量觀、教學觀、師生觀等,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在教學、工作、為人處世等各個方麵做學生的榜樣。榜樣的力量結合“曉之以理”會使班主任的工作事半功倍。

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奠定施教的基礎

實踐證明,科學健康的師生關係是施教的前提和基礎,因為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使學生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保證,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條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取決於教師的素質修養、教育觀念和教育水平。如果班主任總是冷漠、輕視學生,或板起麵孔,苛守所謂“師道尊嚴”,師生之間就無積極、和諧的情感交流,教育就成了例行公事,再好的權力性影響力隨之增大,身教和言教也不會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班主任要做到:一是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生既是教育客體,又是教育主體,要尊重、理解和熱愛學生。二是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班主任的品德素養、智能素養和能力素養是提高教育影響力的保證。三是掌握師生溝通的藝術。師生溝通是搞好師生關係的前提和基礎,有了師生溝通,才會有彼此間的理解和尊重。

4與其他教育者合作,擴大身教效果

教師身教更重要的在於其體現出人類文明傳承中的社會性價值。任何一個教師,承擔了教育者的職責,他就不僅僅代表個體,更代表教師集體的影響價值。班主任由於其工作的特殊性,在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各種教育力量,整合學校教育者的各種影響力中具有獨特的作用。教書育人的一線教師、管理育人的教育行政幹部、服務育人的後勤人員的教育影響,都需要班主任去統合、協調。以班主任為核心的教師集體作為一種集體的教育力量而存在,其基本原則是:雙重性,即既要教書,又要育人;一致性,即教育影響的一致性;示範性,即教育者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力量;集體性,即教師集體的形成有賴於觀點的認同和行動的一致。

以上班主任工作的各個原則,在班主任工作中都有著各自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同時,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係,是相互作用、相互補充的,班主任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要從理論上全麵掌握各個原則的精神實質,並在實踐中綜合靈活地加以運用,才能保證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