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班主任工作方法新路徑(1 / 3)

班主任工作方法指的是為完成班主任工作任務和實施班主任工作的內容所采取的具體手段,是班主任為進行班級教育而采取的各種影響方式的總和。班主任工作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班主任接手班級後如何開展工作,雖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但就一般情況來說,圓滿地完成班主任工作的任務,必須注意方法的探討。因為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遵循規律,明確對象,把握時機,掌握方法。良好的教育方法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是育人的有效保證。班主任工作方法是以班主任工作的規律、班主任工作原則和班主任工作特點為理論依據的。由於班主任工作對象的複雜性、內容的廣泛性、影響的深遠性,班主任工作方法必然具有多元性和多樣性。隨著社會生產和生活的發展、教育本身的迅速發展,班主任工作方法也必須不斷變革。

第一節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方法論基礎

班主任工作是一個需要多學科共同研究的領域。它所涉及的學科領域主要有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美學,等等。班主任工作方法必須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從多學科的視角進行研究。其方法論基礎是: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說,是人們對於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的體係。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其基本原理是科學的指導思想。研究班主任工作方法,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態度和方法去觀察班主任工作現象,總結班主任工作經驗,研究班主任工作的曆史遺產,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來,以解決班主任工作實踐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當然,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並不意味著它可以代替班主任工作理論的研究。因為哲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最一般的規律,而班主任工作理論有自己獨特的研究領域,是研究班主任工作中一般問題和一般規律的科學。二者的關係是一般與特殊、共性與個性的關係。

二、係統科學

現代科學技術上的許多問題,需要多學科聯係、共同研究,才有可能解決。班主任工作也不例外。而各門學科在共同研究問題時,需要有一些共同語言、概念、思路和方法。控製論、信息論、係統論就是適應這種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迅速發展起來的橫跨多學科的綜合性的方法論科學。

控製論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是把研究的對象看成是一個整體,稱為被控係統,把研究對象受周圍環境的作用看成是通過特定的通道實現“信息輸入”(又稱給定信息),把研究對象對周圍環境作用下的反應看成是通過特定通道來實現的“信息輸出”(又稱真實信息)。把給定信息作用的結果,通過真實信息返送回來,並對信息的再輸入發生影響,起到調節控製作用,這種過程稱為反饋。利用信息的輸入、輸出的觀察試驗,來研究事物的方法,稱為反饋方法。

信息論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是把係統(整體)的運動過程當作信息的輸入、傳遞和轉換過程來研究。它是通過信息輸入、信息加工處理、信息輸出和信息反饋等主要步驟,構成一個有序的科學研究的信息流程。通過對信息流程的分析和處理,來揭示研究對象的性質和規律,以實現科學研究的任務。它不是用割裂係統的聯係、用孤立的、局部的、禁止的方法,而是用聯係的轉化的觀點來研究信息的輸入、加工處理、轉化、傳遞等整個係統運動的過程。

係統論是研究係統(由若幹相互聯係、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係統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運動規律的整體)的模式、原理和規律的科學。其理論可以概括為:第一,整體的功能不等於各部分功能之總和,即“整體性原則”;第二,係統的結構(係統內部各個要素的組織形式)決定係統的功能(係統在一定環境下所能發揮的作用),即“聯係性原則”;第三,動態觀點,即“發展性原則”;第四,最佳觀點,即“最優化原則”,是係統論的出發點和歸宿。

另外,科學實證方法和數學方法也在班主任工作方法的研究中引人注目。目前在教育科學研究中被廣泛運用的主要科學實證方法有實驗法、問卷法、觀察法、量表測驗法及模擬法等基本方法。當代模糊數學的出現給數學方法在教育科學領域的成功應用提供了廣泛的可能性。模糊數學所提供的非確定性量化方法彌補了精確數學量化方法的不足,使以往許多難以用精確數學量化方法解決的複雜問題在非確定性量化方法麵前迎刃而解。

第二節班主任工作的一般方法

一、了解和研究學生

全麵了解和研究學生貫穿於班主任工作的全過程。沒有對學生的了解,就談不上對學生的教育。因此,全麵了解和研究學生是有效開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一)了解和研究學生的主要內容

1了解學生個體

了解學生個體,一是要了解學生自身的情況,主要包括學生的一般表現、學習情況、興趣特長、個性特征、成長經曆、人際交往關係和品德發展狀況等。二是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社會生活環境,包括家庭經濟情況、家庭成員的思想麵貌、學生生活和居住的周圍環境等。

主要了解以下情況:

(1)一般的作息時間與生活習慣;(2)集體觀念如何,在集體中有哪些要好的朋友,友誼是建立在怎樣的基礎之上的;(3)對各門學科的態度、看法,學習方法和學習成績;(4)在家裏最聽誰的話,與家人的關係,零用錢及其用途;(5)有哪些課餘興趣愛好和特長,這些興趣愛好和特長對他的理想誌願的影響;(6)氣質如何(屬於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還是抑鬱質),初具一種怎樣的性格;(7)能否自覺遵守紀律,在公共場所有無文明習慣;(8)思想政治狀況如何;(9)最尊重的教師是誰;(10)最喜歡什麼樣的教育教學方法。

2了解班級集體

了解班級集體是在了解學生個體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的。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全班學生的基本情況。如學生處於哪個年齡階段,有哪些特征,容易出現什麼問題,本班在同年級中的大致地位和程度。其次,要了解班裏幹部情況和傳統作風,包括班級的組織性、紀律性、團結狀況如何,班集體當前的主要發展水平和傾向等。

主要了解以下情況:

(1)學生總人數,男女生比例;(2)學生家庭地址,家長職業狀況(從事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百分比);(3)學生在家庭中的排行情況,獨生子女在全班學生中所占的百分比;(4)學生家庭類型:複雜型家庭(如三代同堂)、一般型家庭和特殊性家庭(如父母缺一)的百分比;(5)學生家庭物質條件:居住麵積、平均生活費等;(6)學生身心素質:基本健康的、有各種慢性病的、殘疾的百分比,近視眼、齲齒發病的百分比和發病率,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百分比和發病率等;(7)團隊員人數,團隊支部思想狀況和工作狀況;(8)班集體有哪些共同的興趣愛好;(9)班集體與兄弟班集體的關係;(10)班集體的是非觀念,有無正確的集體輿論和優良的班風。

了解和研究學生,要把個體與集體兩個方麵的情況結合起來,綜合分析,才能真正做到全麵了解。

以上列舉的關於學生個體的情況,班主任應該為每個學生列專頁或製成資料袋;關於班級集體的情況,班主任每學期應該寫成“情況分析”。這些都是製定班主任工作計劃、製定教育措施的根據。

(二)了解和研究學生的方法

1觀察法

觀察法是了解學生的基本方法。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事物或現象進行感知的過程,通過觀察可以獲得對研究對象的直接認識,為科學研究提供可靠的事實。觀察應在自然狀態下進行,即盡量做到不使被觀察的對象受到幹擾。班主任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在各種場合進行觀察。如在教學過程中觀察,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態度、方法等;在活動中觀察,了解學生的人際關係、行為表現、能力水平、愛好特長等;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了解學生的服飾打扮、生活方式、情緒變化、習慣態度等。應有目的、有意識地觀察,善於發現細小的變化;與學生保持融洽的關係,在良好的環境中觀察,切忌主觀、片麵。

2談話法(口頭訪問)

談話法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可以根據所研究的問題,通過與教師、學生、學校領導,以及與學生家長等的談話,了解所研究問題的產生原因和曆史情況,以及他們對問題的看法和態度。班主任在運用這一方法時,態度要平易近人、誠懇謙遜,要善於誘導談話對象圍繞主題發表意見。

談話的方式有個別交談、開小型座談會等。個別談話有助於促進師生的思想交流,有利於深入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談話要以尊重和信任學生為根本,以真誠真摯真心為依托,態度和藹可親,使學生無拘無束,以便於敞開思想;要選擇適宜的環境,創設良好氣氛,抓住最佳時機;談話可以采取正規方式,也可以在活動中隨機地聊,必要時可以進行嚴肅的談話。開調查會要事先有所準備,擬好調查提綱,有目的地向到會者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參加調查會的人應該有代表性,可提供較真實的情況,人數適當,五六人即可;隨時掌握會議,引導到會者就調查問題深入研究,並認真做記錄。

3分析書麵材料

分析書麵材料是初步認識、了解班級、學生基本情況的方法,它簡便易行,很適合接任新班時使用。書麵材料大致可歸納為三類:一是學生的檔案資料,如學籍卡、成績冊、操行評定和獎懲記錄、體格檢查表等;二是班級的記錄資料,如原班主任工作日誌、班日誌、班會記錄、團隊會議記錄,好人好事登記簿等;三是學生個人寫的資料,如日記、入團申請書、作文、作業等。

借助這種方法,班主任既可以看到學生過去的表現,又可以了解學生當前的情況。班主任在分析書麵材料時要明確,這些書麵材料表明的僅僅是學生過去的情況,而學生是不斷發展的,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料,同時要注意書麵材料的準確性和對材料的分析整理,還要與其他方法結合使用,以便對學生有全麵、準確的了解。不要以先入為主的眼光看待學生,並且要不斷充實、更正、發展這些資料,建立相應的檔案,使得材料日臻完善、全麵和豐滿。

4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是指綜合運用各種調查手段,對教育現象進行係統的了解,從大量的事實中分析概括出教育的規律性的一種方法。這是深入了解和研究學生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

班主任工作中的調查和研究是認識班主任工作現象和規律中的兩個側麵。沒有研究的調查是無效的調查;沒有調查的研究是盲目的研究。調查是利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收集客觀的資料;研究是對收集來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和理論分析。班主任工作中的調查種類可分為綜合調查和專題調查。前者是為了在新形勢下了解學生德智體各方麵發生的總的、規律性的變化,表現出來的特點、優點與問題,以便製定班主任工作計劃。後者是為了了解學生個人或集體中發生的某個方麵的問題,深入而全麵地掌握有關情況,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正確處理。班主任可以向原班主任、科任教師、家長及社會上有關人士了解情況。在運用調查研究法時,班主任要確定好調查和研究的目的,選擇適當的調查和研究對象,擬出調查提綱,計劃好調查的步驟和方法,選擇研究的方法,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來認識、分析和解決複雜的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探索班主任工作規律。

(三)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基本環節

1調查了解階段

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進行全麵係統、深入細致、實事求是的調查了解,以關心、熱愛、尊重學生為核心,放下師道尊嚴,與學生打成一片,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想法和需要,與學生交知心朋友。把了解到的情況及時記錄在班主任工作日誌或學生的成長記錄袋(卡)中,並按學生思想表現、學習情況或個性特征等進行初步分類。

2分析研究階段

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所掌握的情況進行認真、綜合、實事求是的分析,以便對學生個體和班級集體的優缺點、發展水平和狀況作出科學合理、客觀公正、全麵準確的判斷和評價,並找出其產生的原因及其症結所在。

3提出教育措施階段

為了達到目標,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定向指導並對學生在品德、學業、人際交往、身心發展等方麵的不良表現進行矯正。

為了排除在自然狀態下觀察時的偶然因素,班主任還可以采用實驗法。實驗法是通過設置情境,限定其他條件,有計劃地改變特定條件來觀察學生思想行為的一種方法。

(四)了解和研究學生應該避免的心理誤區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學生要注意防止心理偏差。班主任的心理偏差,主要表現在:

1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也稱第一印象,主要指班主任與學生初次見麵時獲得的印象,容易形成“心理定勢”。這是班主任在接一個新班的起始階段,對某個或某些學生所得到的最初的信息因素所引起的心理效應。這種第一印象常常會在班主任的心裏固定下來,形成心理定勢,成為以後對待這個學生的主要依據,使班主任在教育活動中出現不應有的失誤。如有位年輕班主任,開學初發現某學生打壞一塊玻璃,就始終認為該生不愛護公物。克服的辦法是,不以貌取人,不憑印象下結論。設法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學生的情況。

2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源於《馬太福音》,原意是讓富有的更富有,讓沒有的更沒有。由於人們的期望和積極的情感反應,會使所期望的對象向更符合期望者期望的方向發展,即對對象有激勵和鼓舞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這種現象也時常發生,如班裏學業成績好的所謂“好學生”處處受到優待,他們會得到各種各樣的機會和條件,而“後進生”往往處處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許多機會和條件喪失。克服的辦法是,應以“每個學生都是可教的”為指導思想,不以標準化測試的成績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應以每個學生每一方麵的充分發展為評價基礎。班主任工作以尊重和熱愛學生為核心,公平、公正、客觀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可持續地發展。

這一心理偏差可能由皮格馬利翁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引發。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通常所說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就是這一心理偏差的具體表現。

3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是指由對一個人的整體印象,直接影響到對其具體特征的認識和評價的一種心理現象。在教育上以偏概全,或因一個缺點掩蓋了整個優點,或因一個優點而掩蓋了其他缺點。如對某一學生有好感,覺得他(她)一切都好,否則,覺得他(她)一無是處。這種以某一方麵優點(或缺點)代替全部優點(或缺點)的做法,在班主任中是時有表現的。對優秀生,班主任往往注意其優點而忽視甚至容忍其缺點的存在;對後進生,班主任則注意其缺點而沒有發現他們身上存在的“閃光點”,從而失去教育的良機。克服的辦法是,經常性從多個角度考察學生,了解學生。

4求全心理

班主任在心目中往往有一套理想化的評價學生的標準係統,這一係統由於過分追求完美而忽視了班級學生的發展實際與現實的差異。作為班主任,把握好評價標準理想性與現實性之間的“度”是非常重要的。過高的要求固然好,但是與學生的實際有距離,學生怎麼努力都有可能達不到,會使學生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會失去自信心;過低的要求是對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和對學生的不負責任。求全心理更不利於班主任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當後進生有了微小的進步或轉化時,本應受到肯定和表揚,但在求全心理支配下,班主任則認為不值一提,不予重視和鼓勵,會影響後進生發展的積極性。克服的辦法是,班主任要潛心研究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適時、適度、適當地提出教育要求,並引導學生不斷地發展。

5文飾心理

文飾心理也叫心理投射,是指為了掩飾自己的錯誤行為,往往尋找一些關係不大,或根本沒有關係的理由來搪塞。不少班主任都認為,班主任做的事都是為學生好,都是正確的,即使做錯了,也礙於情麵、臉麵,不能當麵向學生承認錯誤,否則會失去威信。克服的辦法是,冷靜地思考問題,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的言行。

6感情失控

麵對突發事件或有些問題學生,有的班主任不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情感,或暴怒斥責,或諷刺挖苦,或橫眉冷對,或喜怒無常。感情失控,不利於班主任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連自身的威信也會隨之降低。克服的辦法是,班主任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完善自己的人格,保持飽滿的工作熱情、積極的情緒情感、達觀的人生態度,具有自我調控能力。

7代償心理

生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各種生理和心理能力的發展、成熟,表現出一定的互補性和協調性。如心理機能和生理機能之間的互補,人的非智力心理素質對機體能起到調節作用,是做事成功的重要因素;人的精神力、意誌、情緒情感能幫助人戰勝殘缺與不足,使身心依然達到發展。代償作用是指用達到一個新的有社會價值的目標來代替原來不能達到的目標,借此防止因失敗而損傷自尊心,在班主任工作中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代償心理過度,也會對班主任工作產生負麵影響。比如,班主任因為觀察能力不太強,可能會過分相信自己的其他方麵的能力一定會替代觀察能力,如語言能力或直覺;因為語言傳遞信息能力不強,而依靠行動力等等。同時,有可能班主任因為心理壓力過大,出於“代償”轉移心理,他們寄厚望於學生完成自己的願望,對學生提出過高、過多的要求,希望學生一味攀登自己沒有達到的人生高度。這對班主任全麵養成班主任素養,更加清楚知道自己是怎樣一個人、自己要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要達到什麼目標,有一定的消極影響。克服的辦法是,班主任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目標達成作出正確的選擇,利用品質能力間的互補、代償,使自己的綜合素質得到不斷提升,以成為具有個性特色的優秀的班主任。

8饜足心理

新上任的班主任尤其是青年班主任,踏上工作崗位伊始,工作熱情很高、勁頭十足,時間一長,由於班主任工作複雜、單調、壓力大,就會產生一種倦怠,覺得沒有意思、乏味,產生工作動力不足等心理。這種饜足心理往往使工作激情不再、熱情衰減,甚至使工作陷入癱瘓的僵局。克服的辦法是,努力培養工作興趣和自身發展的欲望,勤思考、多學習,向書本學習和向學生學習,工作中追求創新的樂趣和喜悅,把學生的進步當作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滿足。

9自我拒絕心理

這是一種自我輕視和自我懷疑的心理傾向。有的班主任往往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特別是某一項具體工作失敗,或發現自己的工作做得沒有別的班主任好,或在人生發展過程中遇到不如意時,常常會對自己的知識、能力、人格、甚至身心發展產生懷疑,進而對自己不認同,失去工作的信心和動力。克服的辦法是,班主任對自己應該有一個全麵而客觀的認識,包括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取長補短,著眼於發揮自己的特長,要對自己有信心,更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發展得更好。要相信自己對學生的教育的有效性,即使未完成既定任務,也可以從中獲取經驗,也是一種寶貴的財富。

二、做好全麵發展教育的各項工作

(一)做好班級德育工作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導力量。班級德育工作的好壞,對班級整個工作的質量,對學校整體德育工作的質量起著決定性影響。班主任與學生的接觸最多,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因此班級學生的品德狀況和道德水平與班主任的思想水平和工作狀況有著密切的聯係;學校德育工作的落實及各方麵教育力量的協調取決於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德育工作除了課堂教學這一渠道之外,還有班級學生的學習、活動、勞動、課餘生活等方麵。班主任要通過與其他科任教師、團隊組織的協調配合,共同研究學生,統一認識,提出合理的教育要求,分別采取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班主任要充分發揮班級骨幹成員的核心力量,組織豐富的集體活動,依靠集體、在集體中並通過集體對學生進行教育。班主任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品德發展現狀,選擇不同的教育內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加強個別教育。

(二)指導學生努力學習

教育學生努力學習是班主任的經常性工作。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主要靠各科教師的教學,但離不開班主任的密切配合。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指導、督促、檢查是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重要條件。班主任在完成本學科教學任務的同時,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要做好以下工作: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學習紀律教育,教育學生上課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建立有效合理的學習製度;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學法指導,使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創設優良的學習環境,形成良好的學風;爭取科任教師的配合,全麵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共同指導學生學習;主動與家長聯係,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條件。

(三)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

中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學生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等方麵的發展是班主任工作的又一方麵。班主任應有現代的健康觀。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提出健康新理念,即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良好三方麵。世界衛生組織又製定了健康新標準,即“五快”和“三良”。所謂“五快”,一是食得快,指胃口好,吃得迅速,不挑食,說明腸胃功能正常;二是便得快,指大小便排泄功能良好;三是睡得快,指入睡迅速,睡眠良好,說明神經係統興奮抑製功能協調;四是說得快,指說得流利,表達正確,頭腦清楚,思維敏捷;五是走得快,指步伐輕快,行動自如,說明軀幹四肢狀況良好。所謂“三良”是用以衡量精神健康的標準。一是良好的個性,指性格溫和,意誌堅強,胸懷坦蕩,心境達觀;二是良好的處世能力,指觀察處理問題客觀,自控能力良好,善於應付複雜變化,對意外情況保持良好的情緒;三是良好的人際關係,指待人寬厚,為人友善,注意團結,助人為樂,嚴於律己。班主任應大力向學生宣傳科學的健康觀,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普及健康知識,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做到身心健康。

(四)組織學生參加活動

教育與勞動相結合是培養全麵發展的人,實現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班主任應根據教育教學計劃的要求和實際需要,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和其他社會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養成勞動習慣,在社會實踐中增長知識和才幹。班主任應重視學生課內外和校內外的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幫助學生安排豐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種活動,經常關心、了解活動的開展情況,並給予必要的幫助。班主任工作要特別重視每學期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定期的生產勞動和一定的社會公益勞動。在日常管理中,要指導學生搞好自我服務性勞動和家務勞動,並組織好班級值日、大掃除等衛生工作。在勞動前的準備、勞動中的管理、勞動後的總結中發揮班主任的應有作用,同時要加強勞動中對學生道德、法紀、政治、思想品質的培養,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勞動意識、端正的勞動態度、科學的勞動知識、高超的勞動能力。

三、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結果。學生集體既是班主任培養教育的對象,又是班主任進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組織保證。

(一)班集體與學生群體

1班集體

班級不是一群孩子的偶然彙合,而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課程標準和教育要求組織起來的學生群體。但是一個學生群體還不能稱為一個真正的班集體。因為集體是群體發展的高級階段。

一個真正班集體的基本標誌是:有堅定正確的共同的奮鬥目標和共同的活動;有堅強的集體核心和積極分子;有嚴格的規章製度,有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它能正常發揮其整體功能,有計劃地開展各種教育活動,不斷總結經驗,使集體不斷自我提高和完善。

學生班集體是學生共同學習、生活的基層組織,它具有以下特點:(1)同一性和整體性。班集體的成員處於同一年齡發展階段,有共同的心理特點和時代特點,教育教學的要求與內容是一致的。班級成員與班級組織是同時產生、發展和解體的。同一性和整體性的特點能保證教育、教學的針對性,使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內容、形式都適應該班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2)強製性與連續性。學生入學後,一經編班則不能任意脫離,同時要完成教師對該班布置的所有學習任務。學生隨學校這個有組織的鏈條發展,保證了教育教學內容的係統性和可行性。(3)平等性和獨立性。班集體中成員之間的夥伴關係是完全平等的。個體與個體之間既相互聯係,又相對獨立,即他們之間既構成密切的結構,又分別是獨立的個體。(4)班主任是班集體的核心。在班集體中,班主任受學校的委派,全麵負責一個班學生的各項工作。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生全麵發展的促進者,是聯係班級中各科任教師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橋梁,是學校領導實施教育教學計劃的得力助手和骨幹,班主任是班集體形成和發展的關鍵因素。

2學生群體

在一個班級裏,除了有一個學生都必須參加的班級群體以外,實際上還存在著若幹個比較正式的群體和非正式群體。如從學生活動分析,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群體都不一樣,往往有的學生實際參加的群體同他心目中向往的參照群體也不一致。這樣,在班級裏便形成了複雜的人際關係和群體之間的關係,並深刻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品德、認知、身心的發展。因此,了解學生中各種群體的特點、作用及其相互關係,對搞好班主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

正式群體是有領導的、按一定要求組織起來的學生群體。如班級的少先隊組織、共青團組織等,還有一些學生組織,如學習小組、值日小組、宣傳小組等。正式群體得到學校的支持,班主任和有關教師的領導。它的目的和任務明確,成員穩定,有一定的組織紀律與工作計劃,活動開展正常。正式群體如果組織得好,就能有力地團結、教育全班學生共同前進,在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

非正式群體是學生自發形成的群體,如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學習水平相近、住家較近、家庭環境相當等。這些群體一般是自覺自願組合,沒有正式的領導,沒有明確的活動計劃,這些小群體的存在是客觀的、正常的,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很有影響力,是學生學習、活動、生活和人際交往所必需的;但是它也有消極的一麵,有的小群體具有散漫性,常常與班集體的步調不一致,有的小群體有排他性,在班裏鬧不團結,等等。

班主任應該公正、客觀、真誠地對待各種學生群體。不可偏袒、偏愛正式群體,非難、歧視、漠視和打擊非正式群體。班主任尤其要尊重、關懷和重視非正式群體,看到其積極的和必需的一麵,並且善於引導非正式群體,使其與正式群體(包括班集體)的奮鬥目標一致起來,把那些在非正式群體中湧現出來的有威信、有能力的學生選拔出來,擔任正式群體中的適當工作。這樣,就能使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之間關係融洽、目標一致,為了集體的共同目標和利益,積極發揮各自的作用。同時,班主任也不能忽視非正式群體中的消極因素,要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盡可能避免、消除或縮小其不良影響,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2)參照群體

參照群體是學生個人樂意把它的目標、標準和規範作為自己的行為動機,調節自己思想和行為的一種群體,即參照群體是學生個人心目中向往和崇尚的群體。

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將同時參加若幹個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群體。他們對這些群體是按個人的價值觀把它們排列成一定的順序,分別加以對待。隻有排在最前麵的一個或數個才是他個人力圖與其在思想行為上保持一致的參照群體。每個學生選擇的參照群體往往不大一樣,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選擇的參照群體也會不斷變化,不同年級段學生選擇參照群體的特點也不同。因此,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參照群體,就可以了解每個學生的內心世界、誌趣、傾向、價值觀、生活方式、發展動力,從而預測學生的個性發展,以便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引導和教育。

由於學生選擇的和心目中向往的參照群體與他實際參加的學生正式群體往往不一致,有的學生可能同時參加兩個性質相反的參照群體,因而給教育工作造成極為複雜的情況。班主任要係統地、深入地了解學生選擇的參照群體,了解其內心世界和追求,從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引導和教育。對於同學校教育和班集體發展方向一致的,班主任要幫助他們鞏固與提高。使他們的追求更加自覺、明確、強烈;對於因過度迷戀有趣的活動、網絡遊戲而同學校要求和班集體的要求不一致,甚至產生尖銳的矛盾與衝突的,班主任要因勢利導,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根據學校的製度與紀律來安排調節這些個人感興趣的活動,以利於個人與集體的發展。對於一些較隱蔽、較難防範、有較大危害性的參照群體的學生,班主任要盡早察覺,發現問題,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並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解決問題,做好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

(二)班集體的類型

一般來說,班集體分為三種類型:

1內聚集體

這種集體有自己的核心,班級裏積極分子多,成員普遍有向心力,有集體榮譽感和正確的集體輿論、優良的班風。學生對學校、班級的規章製度不僅認同,而且內化為習慣性的行為。班集體能較好地完成學校的各項任務。

2一般集體

這種班集體,班級尚未形成核心力量,依靠幾個骨幹開展工作,學生對集體的向心力不強,正確的集體輿論尚未形成,班主任事必躬親,幹部隻起輔助作用。

3鬆散群體

這種班集體鬆鬆垮垮,班集體的功能不強,作用無法發揮。學生之間無合作競爭意識,集體缺乏向心力。班幹部形同虛設,班主任唱“獨角戲”,班主任在管理班級和教育活動中要麼獨斷專行,要麼放任自流。

(三)班集體形成的階段

1班級的組建階段

這是班集體形成的低級階段。班級成員來自四麵八方,彼此之間缺乏了解、互相不熟悉,學生心目中班級觀念淡薄,自我管理機構尚未建立起來,學習、生活、活動都要靠班主任的具體指導。這一階段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學生,選擇積極分子,建立班級的學習、生活常規製度,加強常規教育,對學生提出明確而嚴格、又切實可行的要求。主動提出並組織豐富多彩、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各種各樣的教育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交往,增進了解,逐步提高班級群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當集體的目標和要求被所有成員所接受,並自覺地將個人利益服從和服務於集體利益時,這一階段的任務就基本完成了。

2班集體的初建階段

這一階段是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班級活動,進一步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彼此了解和友誼,湧現出一些集體工作的積極分子,領導核心已基本形成,班級機構已建立起來,集體自我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班集體自身已初步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集體成員的個人利益已經能夠服從集體利益,但是班級的行為規範尚未成為學生的共同需要,集體輿論尚未形成,班級奮鬥目標還沒有成為全體學生的共同追求和行動的動力。這一階段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加強對班級領導核心的培養,支持班幹部大膽開展工作,進一步擴大積極分子隊伍,開展活動,加強班級集體輿論的建設。

3班集體的成熟階段

在前兩個階段工作的基礎上,班級群體已真正成為班集體,在這個階段班級已有了比較穩定的領導核心、共同的活動目標,形成了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形成了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學生主動參加集體活動,主動承擔集體交給的各項活動。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是將集體要求變成每個成員的自覺要求,集體已成為教育的主體,學生擔負起自我教育的使命。這一階段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要針對班級情況,進一步提出更高層次的奮鬥目標,進一步提高班幹部素質,擴大積極分子隊伍,提高班級活動質量,發展學生的個性。

(四)組織和培養班集體的方法

良好的班集體不會自發形成,而是要在班主任精心組織和培養下才能逐步建立起來。組織和培養班集體的方法主要有:

1確立班集體的奮鬥目標

班集體的形成和鞏固是以共同的奮鬥目標為前提的,共同的奮鬥目標是班集體發展和前進的動力,是班集體理想的體現,在全體成員奔向集體目標的過程中,可以使班集體保持蓬勃的生機和活力,並且有助於形成堅定的集體信念。為此,班主任要精心設計班級發展的目標,善於不斷提出既有理想性又有現實性的奮鬥目標,並組織、指導全體成員為達到目標而共同努力。目標要循序漸進,分為近景、中景、遠景三個層次。在組織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中,要通過一係列的與目標相連的學生學習、生活和工作活動,充分發揮集體每一成員的積極性,使目標的實現過程成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過程。在目標實現的過程中或之後,班主任要及時總結評價,讓每個學生體驗到集體和個體成功的快樂,以及集體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

學生幹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集體的核心力量,也是班集體形成的重要標誌。建立一支團結向上的學生幹部和積極分子隊伍,是班集體形成的組織保證。因為集體與群體的最大區別之一是集體有健全的、有效力的組織機構,通過這個機構團結和組織全體成員共同提出並實現本集體的明確目標,同時鍛煉、提高本集體成員的素質,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班集體。真正的班集體必須有健全的組織係統和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必須有一批積極分子團結在班主任周圍,並由他們形成班級領導核心。積極分子是指那些在共青團、少先隊等各種組織中負一定職責的學生,也包括那些執行某些經常性的集體工作任務和在各項集體活動中表現突出、能夠較好地完成各項任務的學生。班主任要善於發現和培養積極分子,從中選拔出有一定威信、一定才能、有熱情的學生承擔一定的班級工作,成為班集體的“核心”。具體表現為:成員在班集體中有一定的威信和能力,並致力於為集體服務;成員嚴格要求自己,保持班內“眾望”的標準,力求不斷提高;班級正確輿論的中心、成員之間相互支持和協調;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溝通師生關係的橋梁;是班級的榜樣所在。

3樹立正確的集體輿論和班風

集體輿論是在集體中占優勢的、為大多數人所讚同的言論和意見。集體輿論是集體生活和集體成員意願的反映,以議論、褒貶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體的動向和集體成員的言行。有無正確的集體輿論,是衡量班集體是否形成的重要標誌之一。正確的集體輿論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形成和發展班集體的巨大力量,有利於提高集體成員的思想覺悟,能夠使大家辨是非,知善惡,識美醜。一個班的集體輿論持久地發生作用就形成一種風氣,即班風。良好的班風是鞏固學生班集體的重要力量,是教育班集體成員的重要手段。正確的集體輿論和優良的班風都要靠培養。班主任要進行正麵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認識,發展學生的品德認知能力;通過表揚先進,樹立榜樣的方式,特別是以班主任自身的人格力量影響學生;廣泛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教育和自我教育,使班集體真正成為學生發展的重要環境。

4嚴明班集體的規章製度

紀律是文明社會或學校的各種行為規範。馬卡連柯說過:“應該給兒童暗示和提出的一個重要理論,這就是紀律能美化集體。”(馬卡連柯:《論共產黨教育馬卡連柯全集》(七卷本),許磊然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266頁。)任何一個集體,如果沒有統一而嚴明的紀律,就無法鞏固和發展下去。班主任在班級的紀律教育中,應該使大家對紀律有正確的認識,規則對人的社會行為的控製是強製性的,它保證社會發展的有序和個體發展的方向性,道德對人的社會性行為的約束是非強製性的,而規則與道德是不矛盾的,真正的道德是自律道德,是以自我約束和自我激勵為本質的。人的品德的發展不是自發的,遵循由他律到自律的規律。所以規則對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班主任首先要對學生提出明確而可行的要求,並通過活動使學生把外在的要求內化為自身的需求,自覺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行為習慣,增強自我控製能力,具有自覺紀律。班主任應該根據本班的實際,組織學生製訂一係列的班紀班規,然後在監督檢查係統的保證下,堅定不移地“以法治班”,班級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級的人,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其檢查係統也是嚴密的,有自檢、互檢、集體檢、學生檢、班幹部檢、老師檢等,還有相應的處理措施,有序而規範。

5組織多樣的教育活動

組織共同的活動是集體的生命。班集體隻有在共同的集體活動中才能鞏固和前進。集體是在有目的、有意誌、有情趣的活動中建立起來的。沒有活動,班集體就會死氣沉沉,學生就感覺不到集體的存在,就不會去關心集體。不被關心的集體是沒有號召力和內聚力的。隻有在為實現集體目標而進行的教育活動中,集體成員才能充分交往,相互了解,為集體的形成奠定情感基礎;才能把全體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調動起來,健全班集體的組織機構,形成集體核心;才能激發出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集體責任感,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和班風。班主任要善於組織和設計各種各樣的班級活動。活動是在班主任的指導下開展的,是服從班級教育目標的要求的,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組織性,其內容和形式有多種多樣。班、團組織的專題集會是最經常最普遍采用的教育活動形式。同時,活動是教育實踐中的活動,將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結合起來,是使學生品德、智能、身心發展的過程。

四、協調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各方麵的教育力量

學生生活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環境中,必然受到來自各方麵的教育影響,班級教育工作是由多方麵教育力量組成的,班主任要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必須與家長、團隊幹部、各科教師及社會有關方麵密切配合,協調各種教育力量,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教育、影響學生。

(一)協調班內各種教育力量

班內各種教育力量主要指科任教師和團隊組織。班主任要主動積極與科任教師加強聯係、互通情報、交換意見,合理安排各科作業、學習和輔導、考查和考試,充分發揮各科教師的作用。在全麵了解學生各方麵情況的基礎上,共同研究、製定教育學生的具體措施,集中教育力量,協調一致,形成良好的教育影響。班主任要協調少先隊、共青團工作,使團隊活動與班級活動有機結合,做好超齡隊員的教育工作。協助做好發展新團員的工作,指導團支部工作,協調團支委與班委會的工作,配合做好共青團與少先隊的銜接工作。

(二)協調班級與校內外教育力量的關係

班級是學校完成教育任務的基本單位和基層組織。班級與其他班級之間,與學校中的各種教育者之間,與家庭、社會各機構之間關係的協調,也主要靠班主任去承擔。班主任要意識到學校所有教育者和教育要素對學生影響的重要性。學校裏所有的教職工,不論是從事教學,教輔,還是管理、總務後勤工作,都是教育者,他們的言行對學生的教育影響應當是一致的、有意義的,班主任要整合這些教育影響。班主任還要積極爭取家庭和社會有關方麵的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現狀,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學校要健全“家訪”、“家長開放日”、“家校手冊”等與家庭的聯係製度,采用舉辦“家長學校”等方式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把家庭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軌道。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社會教育力量,在社會的協助下,大力開展符合教育目的、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育活動,努力創造良好的、總體一致的教育環境,強化社會影響中積極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消除或減弱消極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提高教育影響的質量,促進學生全麵發展。

五、做好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

做好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是一個優秀班集體得到鞏固的支撐點。集體是由個別組成的,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是緊密聯係的。班主任在教育集體時,實際也就是在教育學生個人;反之亦然。班主任在做好集體教育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對學生的個別教育,沒有對個別學生的個別教育,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一句空話。因為全班幾十個學生,他們的思想、學習、生活經曆、性格特點、情感態度、興趣和特長等都不一樣,要使每個學生都健康成長,班主任就要善於在家庭活動中觀察和發現每個學生的表現和變化,因勢利導地引導他們向好的方麵發展。所以,開展集體活動和進行個別教育兩者要結合起來,在共性中找個性,通過發展個性促進共性,再通過共性去影響個性。

(一)個別學生概念的界定

所謂個別,一是相對於集體而言的,由於家庭背景不同,受社會、學校影響的非一致性,各自身心發展的差異性等原因,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各自特點,有先進、中等、後進等的不同層次。二是指在班級中表現比較突出和引人注目的學生,如往往表現在兩極,要麼優秀,要麼後進。班主任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了解個別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做好各類學生的發展工作,促進學生個人的全麵發展,培養優秀生典型,重點抓中間,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大部分學生處於中間水平,班主任應采取“抓兩頭,帶中間”的工作方法。因為抓“中間”能夠促“兩頭”,中等生轉化為優秀生,對原來的優秀生有股壓力,使優者更優;後進生與中等生比較接近,中等生上去了,能鼓舞他們奮起直追。班主任要培養中等生的自信心,幫助他們發現自身弱點,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有效地培養他們的毅力和自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