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班主任工作評價新模式(3 / 3)

三、績效指標

績效指標是衡量評價對象一定階段的成果達到預定目標的程度,可以分為根據結果好壞衡量工作的“效果指標”和根據產出與投入的比例衡量工作的“效率指標”。其作用是對評價對象發展的結果作出測定,及時反饋信息,以便及時強化和調節,使評價對象不斷完善,調控行為順利達到預期的目標。這一指標是從班主任工作的成績和效果的角度來確定評價指標。班主任的素質高低,工作好壞、效果有無,最終表現在績效上。績效指標是整個班主任工作評價的落腳點。績效指標可以從班集體的發展水平、學生全麵發展的狀況,以及班主任的威信、經驗總結、科研成果等方麵來設定。

班級管理是一項係統工程。班主任要善於調動和組織校內外各方麵的力量,使學生主動地掌握係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等幾方麵都得到發展,成為身心和諧、個性良好、人格完善的真正的人。班主任在班級德育管理中,要從優化育人環境出發,組織積極健康而充滿活力的教育性的活動,創建一個愛集體、勤學習、講文明、善協作、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班級集體。形成全員育人、全麵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網絡,使學生學會生存發展、學會認知求知、學會做人做事、學會合作競爭、學會審美健體、學會創造創新,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的新一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四節班主任工作評價的原則

班主任是學校教育,特別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力量,是班級的組織者、教育者和引領者。學校教育教學措施能否得到落實、教育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每一位班主任工作的績效,取決於班主任作用的發揮。因此,構建班主任工作評價體係,有利於規範班主任工作和加強班級的管理,充分發揮班主任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益和效率,促使班主任工作更上新台階。而研究班主任工作評價原則就是該體係中的一部分內容。

原則是人們言行所依據的準則。原則具有主觀和客觀的雙重屬性,一方麵它反映人們對客觀事物和規律的認識與把握,另一方麵它又受一定社會曆史發展階段、意識形態及主體認識水平的影響。班主任工作評價的原則是班主任工作評價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準則,它集中體現了進行班主任工作評價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是處理班主任工作評價中的基本矛盾、關係的準則或指導思想。班主任工作評價原則是班主任工作評價規律的反映,是班主任工作評價活動成功與否的主觀因素之一,對班主任工作評價活動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一、方向性原則

方向性原則,是指班主任工作評價的指向和導向要符合國家規定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的要求。班主任工作評價的一切主要方麵、環節和過程要始終體現國家製定的反映教育客觀規律的教育方針、政策的要求,引導、促進班主任工作不斷端正方向,指向教育方針政策。根據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製定出完整係統的評價指標,並通過評價指標的導向作用,把班主任工作引導到實現教育目標上來,引導班主任沿著正確的教育方向,全麵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全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學效益,更好地實現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年輕一代全麵發展服務的目標。

二、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指班主任工作評價必須遵循教育發展、班主任工作發展的客觀規律,實事求是,以事實為依據,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對占有的真實材料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得出符合實際的而非主觀臆造的規律性結論,理性地實施班主任工作評價。班主任工作是複雜的體腦勞動,勞動的結果是多種素質和能力的集合,缺少了哪一方麵都不可以。所以,要考核、評價班主任工作就必須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確定周詳、嚴密、客觀的評價方案,還應該根據班主任崗位要求單獨製定評價標準,以區別於其他崗位的教師,進行評價要結合評價固有的特性和發展實際,充分吸收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另外,在評價的方法、技術、手段等方麵,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提供的有利條件,運用教育統計、教育測量、模糊數學等理論和方法,使評價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更加科學和客觀。

三、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指進行班主任工作評價時,必須客觀真實地反映評價對象的現狀,形成客觀的結論。班主任工作評價的對象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們的主觀意誌為轉移,它根本不在於人們主觀是否已經認識或認識的程度,而在於它是客觀存在。整個班主任工作評價過程都要力求避免評價者的主觀隨意性對評價結論的幹擾,不應該因為評價人員結構的不同和主觀經驗的差異而過多地影響評價結論。班主任工作評價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評價標準進行,不能帶有主觀隨意性。在按照標準獲得和分析各種信息時,必須實事求是,不能摻入個人感情因素,更不能抱有主觀成見。

評價人員要正確對待和分析班主任的工作表現與工作成績,要本著引導、激勵和促進班主任工作的目的來開展評價。班主任工作評價必須實事求是,力求客觀,因為研究對象的客觀性是班主任工作研究本身的科學性的基礎,是做好班主任工作評價的根本出發點,也是做好班主任評價工作的基本保證。要力求通過評價,客觀地反映班主任的素質、工作狀況和工作績效,使被評者乃至主評者受到深刻的教育。應該以班主任自評為主,以調動班主任在評價工作中的積極性,同時也要重視他人評價,使評價更具客觀性。

四、全麵性原則

全麵性原則,是指在班主任工作評價過程中,要整體把握評價目標的內涵、指標體係、整體結構和評價的全過程。在評價過程中,要聽取來自於各方麵的意見和建議,全麵了解被評對象各方麵的狀況,建立學生、家長、教師、班主任、年級組在內的學校評價體係,組成多元化的德育評價隊伍,全麵評價班主任工作。貫徹全麵性原則,一方麵要注意評價標準的全麵性,另一方麵要關注評價過程中信息獲得、分析和處理的全麵性。全麵性並非平均著力、不分主次,而是要統籌兼顧,重點突出,不僅要分清主次矛盾,還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麵和次要方麵。

五、可行性原則

可行性原則,是指班主任工作評價必須按照教育目的、培養目標以及學校工作的實際情況進行,在保證正確導向、科學合理的前提下,在設計評價方案、製定評價體係、確定評價標準和實施評價活動等各個環節的過程中,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使評價工作切實可行、簡便易行,具有符合實踐要求的可操作性,以保證班主任工作評價工作的有效開展。根據班主任工作的目標和任務,把它們分解成若幹項可操作的具體指標,使評價者和被評價者都能了解評價的標準,以促進班主任工作的開展

六、靜態與動態相結合原則

靜態與動態相結合原則,是指在班主任工作評價中要把靜態原則與動態原則相結合,並以此作為評價的基本要求。靜態評價指的是對評價對象目標達成度的評價,其特點是不考慮原有狀態和發展趨勢,隻是考慮評價對象在特定時間和空間範圍內的現實情況。它有利於橫向比較,有利於強化競爭機製,但是無法進行縱向比較。動態評價是指對評價對象發展狀態的評價,其特點是考查其曆史狀況和發展潛力。它有利於激發評價對象的進取精神和積極性,但是無法進行橫向比較。班主任工作評價通常是在班主任工作一定階段後由學校組織有關人員集中時間和精力來進行的,這是一種靜態的評價,它更多注意的是班主任工作的結果,但是這種結果與班主任工作的過程是不可分割的,因此,還必須輔之以經常性的動態的評價。靜態評價和動態評價各有其優缺點,一般在評價過程中,應該將兩者結合起來使用,相互補充,從而避免形而上學和相對主義的偏頗。

七、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原則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原則,是指在班主任工作評價中要把定性分析原則和定量分析原則相結合,並以此作為評價的基本要求。班主任工作評價是對班主任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結果所進行的價值判斷,它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分析,並且需要把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

所謂定性分析,是指對評價對象的性質進行分析,側重於事物的質的方麵。所謂定量分析,是指對評價對象從數量方麵進行的分析,側重於事物的量的方麵。對班主任進行評價,不僅要對班主任工作過程和工作績效的性質進行分析,而且要對班主任工作過程和工作績效的數量進行分析。應該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合起來運用,定性分析既是定量分析的前提和基礎,又是定量分析的歸宿,而定量分析既是定性分析的必要補充,又是定性分析的具體化。隻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才能夠取得良好的評價效果。

八、評價與指導相結合原則

評價與指導相結合原則,是指班主任工作評價過程中要把評價與指導相結合,並以此作為評價的基本要求。正如斯塔弗爾比姆所認為的,評價不應單純的以教學目標為中心,而應該以決策為代表的社會為中心,評價應該為決策服務,為決策收集、組織和報告信息,它是“為決策提供有用信息的過程”。班主任工作評價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改進班主任工作。所以,在班主任工作評價中,在對班主任工作已經完成的行為作出判斷的同時,也應該為班主任工作提供谘詢意見,幫助班主任把握自身發展的方向。

因此,評價應該以指導作為實現其價值的手段,指導應該以評價的結果作為依據,隻有把評價與指導結合起來,才能實現評價的最終目標。為此,在指導時應該把評價結果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來認識,對成績和存在的問題要進行分析,從各項指標定性定量評價的背後,尋找其本質原因,並根據評價對象所具有的主客觀條件,指出努力方向,使評價對象能夠掌握自身在今後一定時期內的發展方向,擬訂切合實際的提高方案。

第五節班主任工作評價的方法

班主任工作評價的方法,可按照評價的主體、評價的時間、評價的內容、評價的性質、評價的指標、評價的隸屬度標準法等來劃分。

一、按照評價的主體劃分

(一)自我評價法

自我評價是班主任自己主持的評價,是班主任根據評價的指標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自我檢查和總結。

(二)他人評價法

他人評價是班主任自我評價之外的,由領導、同事、學生及家長等對班主任工作所進行的評價。

1教師互評法

教師互評法是發揚考核民主的一種主要形式,是班主任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以教研組或年級組為單位進行的相互考核評價的形式。

考核的方式可以進行麵對麵的集體評議,也可以實行“背靠背”的評議形式。在這兩種形式中,年級主任或教研組長起著領導和協調作用。在互評的過程中,要明確評價的標準和要求,協調教師之間的關係,為教師間的互評創造良好的氛圍。

2學生評價法

學生評價法是指通過學生的反映與評價,了解掌握班主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狀況。

學生作為受教育者,在班主任工作過程中對班主任所起的作用與影響深有感受,並能從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反映出班主任工作的效果。學生評議應該是考核班主任教育教學態度、教育教學水平和教育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

3領導評價法

領導評價法是指由班主任所在學校的有關黨政領導,根據平時對被考核班主任的教育教學工作及有關情況的觀察,經過通盤考慮後,認定其考核成績,賦予相應的評價。

由於學校各級領導,特別是基層領導,對班主任的情況比較了解,看問題也比較全麵,有利於準確地評價班主任,而評價的結果可以對同類教師進行橫向比較,使學校領導能夠較好地掌握班主任隊伍的狀況。

4專家評價法

專家評價法指的是由具有一定學術水平和教育教學經驗豐富、政治思想水平較高的同行專家、教授評定班主任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成果。這是對班主任進行考核評價的關鍵環節。

二、按照評價的時間劃分

(一)日常評價法

日常評價法是對班主任平時工作的監督、檢查、考察,是根據某種需要,隨時隨地對班主任進行考查或經常性的評價。

日常評價法的特點是:分散、靈活、及時、簡便,對班主任的工作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經過平時考核資料的日積月累,加以係統整理,最終能比較真實地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狀況。班主任工作的日常評價實質也是一種日常監督檢查活動。

包括:(1)參加班主任的教育教學活動;(2)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聽課;(3)聽取彙報;(4)抽樣調查。

(二)集中評價法

集中評價法是對班主任工作相對集中的監督、檢查、考察,是根據某種需要,集中地對班主任進行考查或評價的方法。

包括:(1)評審自我鑒定和業務考勤檔案;(2)審查工作總結或論文成果;(3)考試測驗;(4)召開座談會或書麵問卷調查或個別訪問了解。

如有的學校製定統一考評標準對班主任集中考評。相繼製定了對班主任的月、期、年量化考核辦法,“班級工作目標考核辦法”等規範性文本,每學期組織由一名校級領導牽頭,由7名以上各方麵負責人組成的考評組對學校要求班級開展的各項重要活動進行集中考評,範圍主要包括班主任組織指導學生完成各科學習任務,組織指導班級月主題教育活動、主題班團活動、專題教育活動、課餘文體活動、研究性學習相關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社區服務活動、學生自主管理活動等。

三、按照評價的內容劃分

(一)單項評價法

單項評價法是指根據需要,隻對班主任的某一方麵所進行的評價。比如對班主任的教育教學效果的評價、班主任學術論文的鑒定、班主任職業道德素養的評定等。

如有的學校製定專項活動考評標準,適時考評。對班級專題思想教育活動、創優爭先實踐活動、班級自主管理活動、文藝體育活動、社區服務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製定明確的考評辦法,由學校聯係年級領導和相關組織負責人組成考評組逐項考評,及時肯定成績,指出問題,通報全級、全校,較好地做到所開展的主要班級活動事事有安排布置,有檢查評比,有明確結論。

(二)綜合評價法

綜合評價法是指對班主任進行的全麵評價。評價的內容涉及班主任職責範圍的各個方麵,考核的間隔時間要長一些,一般可以是1-2年。通過對班主任的綜合評價,可以對班主任有一個較深刻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對班主任隊伍的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更好地了解班主任隊伍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有利於加強對班主任隊伍的管理和長期建設。

四、按照評價的性質劃分

(一)定性評價法

定性評價法是指對班主任某方麵特征進行鑒別和評定。這種評價通常反映人或事物的質的方麵,評價的結果往往是以大小、好壞、高低、強弱等來加以區分,沒有嚴格的數量界限。

它是以評價者對評價對象的主觀感受為基礎,評價的材料、記錄、檔案不健全,帶有一定的主觀隨意性,難以對班主任的教育水平、能力傾向和實際貢獻作出準確的評價,特別是在情況基本相同的班主任之間很難進行比較。

(二)定量評價法

定量評價法是指運用數學的方法,通過對評價對象有關情況的數據收集、整理、計算和分析,較為精確地評價班主任實務能力、水平和實績。

它是以客觀的數據為基礎的,情況相同的班主任之間可以進行比較的。更適用於評比、鑒定,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有些因素,如班主任的工作態度、情感意誌、職業道德等等難以量化,不一定比定性分析的方法效果更好。

五、按照評價的指標劃分

(一)相對評價法

相對評價法是指學校的平均狀況為基準,評價每個班主任在學校中所處的相對位置。

(二)絕對評價法

絕對評價法是指以預先製定的教育目標為評價的標準,評價每個班主任的工作所達到的程度和水平。

(三)個體內差異評價法

個體內差異評價法指的是對班主任工作的過去與現在進行比較,或者對班主任工作的各個側麵進行比較,從而評價班主任的工作是呈上升趨勢還是呈下降趨勢。

六、按照評價的隸屬度標準法劃分

這是以模糊數學中隸屬度函數為標度的評價標準,是通過相當於該等級的“多大程度”來進行評價的。包括積分評等法與其他評等法等。

積分評等法又稱為等分積分評語標準法,指的是將班主任評價的要素分解為若幹個子要素,給每一個子要素指派一定的分數,這些子要素相加就是對該要素的評價。對班主任工作的評價可以根據此方法得出總分數,如果考評的各要素的總分為100分,那麼,便可以根據得分多少劃出評價等級。

在以上班主任工作評價的方法中,班主任自評法、教師互評法、學生評價法、領導評價法、專家評價法、日常評價法與集中評價法等是班主任評價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是中小學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隨著學校管理工作的日趨完善,學校管理工作越來越科學化、規範化,班主任的評價方法也越來越製度化、法製化與標準化。同時新的評價方法會層出不窮。各種方法都有其優點,也有其不足,必要時可以幾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以取長補短,使班主任評價更客觀、更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