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程世清認為自己是上帝那樣的全能角色,上帝創造了男人和女人,還有七天為一個禮拜,他也能在江西創造奇跡般高速發展的國民經濟。
他說過一句在江西婦孺皆知的話:“江西決不做上海的殖民地。”
於是,手表廠、縫紉機廠、自行車廠、保溫瓶廠……紛紛上馬。在所有的工業產品中,似乎他最青睞的是汽車和拖拉機。“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1969年底,他一聲令下,全省各地同時展開生產1萬輛汽車和10萬台拖拉機的“大會戰”。各地市專門成立汽車製造領導小組,由革委會主要負責人親自掛帥。程世清恨不能將井岡山的五大哨口轟隆隆開進中國的經濟版圖,親自命名了新成立的汽車製造廠:“黃洋界”,“雙馬石”,“朱砂衝”,“桐木嶺”,“八麵山”。何止這五家汽車廠,先後有15個汽車主機廠、306個配件廠、152個拖拉機總裝廠、102個動力廠“參戰”,其規模之大,戰線之長,參加的人數之多,在江西的曆史上,也在新中國的曆史上,可能除了搞“兩彈一星”,空前絕後。
仿佛踏進了可以逆駛的時光機器,江西一下回到1958年。沒有做不成的事,隻有不敢想的膽。各地捷報頻頻傳來——
《江西日報》1968年9月28日報道:南昌汽車廠在短短四個半月內(從5月底到9月15日),試製成功了一批井岡山牌二噸半柴油載重汽車。此外,宜春交通運輸分公司修理廠的工人試製“安源牌”二噸半載重汽車成功,二部已投入運輸。到11月,贛州也生產8輛自己製造的載重汽車,另12輛正在裝配之中。
《南昌日報》11月17日報道:南昌市屬各區發揚“窮棒子”精神,組織大協作,大打製造三輪汽車的人民戰爭。東湖區起重運輸公司汽車配件廠二十多個工人,多為昔日的板車工人,全廠隻有一把電焊剪、三把扳手、一把螺絲刀和一部皮帶傳動“老爺車床”,但在兄弟單位支援下,經過13天苦戰,於近日造出一輛“起宏圖牌”三輪汽車。現在其他各區都在緊張地生產出自己的“起宏圖”。
《南昌日報》1969年3月3日報道:昨日,江西拖拉機廠舉行祝捷大會,慶賀井岡山70型拖拉機經過三個月奮戰,終於試製成功,程世清出席並講話。
《紅旗》第4期刊登江西省委調查組文章《一個小廠是怎樣年產五百輛汽車的?——江西汽車製造廠的調查報告》。稱該廠1969年年產516輛汽車。《南昌日報》1970年10月4日又稱:該廠提前三個月完成全年計劃,生產汽車1008輛,實現產量翻一番。
《江西日報》1969年10月4日報道:江西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十九團原是個生產噴霧器的小廠。今年2月分成三個廠,其中之一,即現在的桐木嶺汽車製造廠。全廠隻剩下400多人,80%是1968年以後進廠的中學生和退伍戰士,再有的就是43台破1日設備。在這樣的條件下,硬是造出載重汽車和井岡山-66輕型越野汽車。
《南昌日報》10月28日報道:南昌縣羅家公社農機廠設計製造出“安源70型”拖拉機。這種拖拉機結構簡單,製造容易,用途多樣,操作靈便。省革委決定組織大規模生產,加速我省農業機械化的進程……
程世清儼然成了汽車工業的行家,其大噪的聲名,曾讓空軍司令部的周宇馳兩度到南昌,並運來一輛西方國家生產的水陸兩用汽車,要江西方麵仿造。由此,他又雄心再起步人軍工領域,1970年1月,他在南昌某廠召開緊急動員會,部署製造半自動步槍和代號為“110”的反坦克武器,並置之壓倒一切的地位。參與製造的80多家企業,不得不停下正常的生產任務,動用計劃內的資金和材料,日日夜夜加緊試製。在珍寶島的硝煙尚未散盡,舉國上下準備打仗,而且要準備打大仗的日子裏,程世清無疑以為自己的脈搏正和中南海跳動一起。
將軍走到哪兒,都是戰場,將軍出口即是命令。程世清在全省農村強製推行“早、小、密、矮”四字規章,提出早稻播種越早越好,苗越小越好,插秧每畝要3萬株以上,並一律要種矮杆品種。千百年來“雞鳴早看天”,現在全省農民都看程政委的臉下地,他說:“種矮杆路線對,減了產不批評;種高杆路線錯,增了產也不表揚。”
將軍見什麼,什麼都是可以裁決成塊的兵營。1969年冬,程世清提出“一化帶七化”,即“思想革命化帶動社隊公路化、耕地田園化、灌溉水利化、良種矮杆化、養豬糖化飼料化、運輸車子化、路邊村旁綠化”。不久,又指示“新農村基本建設模式”——“八字頭上一口塘,兩邊開渠靠山旁,中間一條機耕道,新村蓋在山邊上”。在將軍的一雙疾揚不止的大手下,江西的山山水水像麵團一樣被搓揉,被擠壓,即便是鄱陽湖上飽經風浪的老麻雀也會心力交瘁……
將軍的麵容總是堅毅不拔。1970年10月,在全省小麥冬種現場會上,他下令田埂上種幾萬畝小麥,他說每個生產隊都要“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誰搞不好,就丟誰到河裏喂王八”。將軍的臉上也偶露親切祥和,那時的江西,公社一級都要成立“鐵姑娘戰鬥隊”。他似乎特別喜歡“鐵姑娘”那種火辣辣的勁道,到下麵視察,他總要召見“鐵姑娘”們。某縣有一個“鐵姑娘戰鬥隊”的隊長×××,就是由他親自點名轉幹、提拔,最後官居副縣級。
順便說的是,坊問廣泛流傳經他一手扶植的女幹部有好些位。他還關心文藝革命,常常到歌舞團來看排練,他一下便注意到了一個文藝學校畢業才一兩年的舞蹈演員。1970年12月,省第三次黨代會召開前夕,他向有關方麵下達指示:歌舞團的×××,必須擔任省委委員。有關方麵雖然大詫莫名,但還是趕快安排這位曼妙身姿、腳一踮便踮上了青雲的演員“火線入黨”,此後又任歌舞團革委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