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癡夢(2 / 3)

程世清的眼裏,過去省委、省政府的那些大員們,不是庸人懶人,就是跟著劉少奇跑了,成了修正主義的官老爺。在省革委不久前在圭峰舉辦的老幹部學習班上,一個已解放待分配工作的老幹部,便做了一首打油詩:“陳正人高高在上,楊尚奎吊兒郎當,隻有程政委是革命闖將……”(筆者注:陳正人是建國後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任書記,楊尚奎在其後接任省委書記,直至“文革”初期。)看著腳下一個個戰役,如同新春的爆竹一樣砰砰然炸開,他大約有一種“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的感覺。

猶如一塊剛出爐的油光閃閃的麵包,程世清的膨脹感,給1969年10月間先後下到江西的鄧小平、陳雲留下了深刻印象。毛毛的《鄧小平文革歲月》一書中,隻是一筆帶過:“父母親到步校後不久,江西省革委會主任、省軍區政委程世清來看了他們。對鄧小平,程世清倒沒有當麵嚴聲厲色地訓斥,而是大談‘文革’後江西‘飛躍的變化’及他在江西的‘政績’……”

陳雲的秘書在回憶錄裏,則有較詳細的描繪——

當天下午4點多鍾,招待所的一個工作人員急急忙忙來通知說,省委書記程世清來招待所看陳雲。話音剛落,程世清就到了。我們對於程世清這種事先不打招呼,突然來訪的作法,心裏有些不快。看到他要和陳雲說話,我們就離開了。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左右,程世清走了。

第二天上午,陳雲在院內散步時對我們說:昨天程世清來批評了我,他說我過去管經濟沒有管好,發展太慢。他說江西準備年產六、七萬輛汽車,還要把國家現在每年進口的100億斤糧食包下來(即國家不進口,由江西每年多向國家上繳100億斤糧食)。我問他江西有那麼多鋼板嗎?如果江西每年多向國家上繳100億斤糧食,剩下的糧食還夠江西老百姓吃的嗎?他說江西有辦法解決。我沒有問他用什麼辦法解決,因為我知道這是根本做不到的。真是軍管經濟,膽子好大啊!以後的事實,果然驗證了陳雲同誌的話。

——(肖華光《記“文革”中陳雲同誌在江西的日子》)

整整過了十年,陳雲對程世清的一番話仍記憶猶新。

1979年3月21日,在中央政治局的一次會議上,陳雲談到當前的經濟形勢時說:

要有兩三年調整時間,最好三年。比例失調,比一九六一、六二年嚴重得多。文化大革命中的軍管時期,將軍們管經濟,有些人經驗少,膽子大。像程世清,全國那時搞六七萬輛汽車,他說江西也要搞六七萬輛。哪有那麼多鋼板?全國進口糧食的任務,他要江西包下來。過去,江西長時期每年隻上交十五億斤糧食。那時,全國每年進口糧食一百零七億斤,江西全年隻產一百九十七億斤稻穀,折合一百三十三億斤大米。把全國進口糧食都包下來,老百姓隻剩下九十億斤稻穀,那還不造反!這些人膽子大,他們說搞什麼,就搞什麼……

——(《調整國民經濟,堅持按比例發展》)

“軍管經濟”,或者說“將軍們管經濟”,在江西使國民經濟受到極其嚴重地震蕩與破壞。

以工廠大規模搬遷而言,僅南昌市輕化行業就拆遷114個工廠,拆掉廠房60萬平方米和不少生產線。搬去了灣裏、石崗的,雖然投產捷報頻傳,實際上卻沒有一家廠具備了開工的條件,隻充分具備了工傷與其他意外傷害頻頻發生的條件,以至於幾年後許多廠子又不得不遷回城裏。據有關部門計算,全省因搬遷工廠這一瞎折騰,造成直接損失3.2億元,白白耗去鋼材3.34萬噸。

以汽車、拖拉機的“大會戰”為例,幾百家工廠互相爭設備、爭投資、爭人員、爭材料,本來就較弱小的地方機械工業的布局與結構完全被打亂。據統計,曆時三年的“大會戰”,浪費國家資金1.36億元,鋼材2.9萬噸。僅製造的“安源-70”型拖拉機零部件積壓,損失即達649萬元,1200台半成品成了一堆廢鐵,專用設備也基本報廢。“起宏圖”——這種走起來“突突突”亂叫、還一路冒黑煙的車子,由原來的板車工人開著,更造成了大量的交通事故,成為當時全國沒有、江西獨有的一大街頭風景。

在農業和農村建設上,所謂“一化帶七化”、“八字頭上一口塘”……這些喧囂一時的話語塵土,並未能在江西的大地上開花結果。相反,幾乎到處是觸目可見的瘡痍,一片民不聊生的歎息!

在動員了50萬人上陣的南昌縣,僅“田園化”就毀壞良田幾千畝,損失紅花草6萬畝,做牛拖車用了1000多立方米木材,最後都全部報廢。從1969年底到1972年上半年,全省農村因蓋新村拆舊房33251棟,蓋新房24738棟,將原本分散在各自然村的農民強行遷並到一塊。與此同時,進行的是“擴社並隊”的所有製升級,造成更大範圍的吃大鍋飯。這一不顧當時農村經濟條件、不考慮群眾生產和生活方便、盲目蠻幹的做法,使得許多地方舊房被拆,新房難建,農民們無屋可居。上饒地區就因拆舊房、建新村損失365萬元,其中動用公共積累172萬元,以至於有些生產隊將公共積累全部用光,年終分配時,幾十戶人家隻能喝西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