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克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6月版)
在文中,素有儒將之稱的蕭克寫得頗為克製。論軍銜,蕭克是1955年首次授銜的上將;論職務,他做過國防部副部長。可據劉俊秀的公子劉東林先生日後告訴筆者,當時程世清打電話給他父親的原話是:怎麼搞的,你把“三反”分子蕭克、劉型趕快給我趕下山!
蕭克、劉型兩人,都是參加了井岡山鬥爭的老幹部,後者還是當年黃洋界保衛戰中的連長。在井岡山的學習班上,他們都對井岡山鬥爭時期的大量黨史、軍史遭篡改表示強烈不滿。
一段時間裏,與程世清總要突出林彪、同時也總想靠上林彪截然相反,他的老鄉李德生似乎有一種天生與林彪絕緣的能力。好容易有一條從同一起跑線出發的機會,可幾年下來,程與李的境遇更是判若雲泥。
李德生在安徽平息武鬥、穩定局勢的一係列舉措,受到了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注意和賞識。在1968年10月間舉行的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期間,周恩來在宣布分組名單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時,毛澤東接話問道:“哪個是李德生?”周恩來隨即向李德生招手道:“請你站起來。”
李德生在“九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又在九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九屆一中全會投票選舉後,當周恩來宣布選舉結果,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時,毛澤東又一次點名:“我再看看李德生同誌。”
周恩來示意:“李德生同誌站起來,你把軍帽摘下來讓毛主席看看。”
李德生起立,摘下軍帽,立正站好,讓毛澤東仔細端詳。
毛澤東眯起眼,邊看邊問:“多大年紀了?”
李德生回答說:“53歲。”
毛澤東連著重複幾遍,啊,53歲,53歲,心中若有所思。
1969年7月下旬的一天,李德生接到周恩來親自打來的電話:“德生同誌,毛主席、黨中央決定調你到北京來工作。”
應該說,引起了毛澤東如此濃厚興趣的李德生,不會不引起他的“親密戰友”林彪的濃厚興趣。而且,李德生調北京後在軍委辦事組工作,無論就其工作性質,還是所屬領導關係,比起程世清來,他有著與林彪接觸的大量機會。雖然,他是“二野”出身,過去從來沒有在林彪的手下呆過,但比起在林彪麾下有過兩回短暫經曆的程世清,他更容易讓自己和林彪的關係熱氣騰騰似剛出籠的包子。事實卻是,在由黃永勝、吳法憲任正、副組長,成員有葉群、李作鵬、邱會作的軍委辦事組裏,他始終與林彪器重的這幾員大將坐不到一塊,與林彪也從未建立上下級關係之外的關係。
如果說,程世清是遊走朱門,趨時邀好,李德生則是自守寒舍,桃李不言;如果說程世清像夏日的荷塘裏跳來跳去的青蛙,一隻撲騰樹影的老貓,那麼,李德生則是荷塘裏飽滿沉思的蓮蓬,有著異常複雜結構的中國現代政治土壤上的一株成熟了的高粱……
1970年,解放軍總政治部恢複職能後,李德生擔任總政治部主任。
1971年9月12日,毛澤東提前結束在南方的視察回到北京。在豐台火車站,李德生和紀登奎、吳德、吳忠等人走上毛澤東的專列。毛澤東交代李德生調一個師來南口。
9月14日淩晨起,李德生受周恩來重托,在空軍招待所坐鎮指揮空軍,整整5天5夜沒有合眼。
大約在程世清被隔離審查前後,李德生調任北京軍區司令員。
1973年8月,在中共十屆一中全會上,李德生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副主席。
1973年12月,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李德生調任沈陽軍區司令員。
在八大軍區司令員都到場的一個會上,已經目光漶漫、老態畢露的毛澤東,喁喁地說了兩遍:“李德生活到九十九,上帝請你喝燒酒。”
由於“四人幫”一夥的陷害,加上其他一些原因,1975年1月,李德生在十屆二中全會上被迫辭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職務,但在中共“黨內的第十次路線鬥爭”的驚濤駭浪裏,李德生保持了正確的政治航向,這就為他在“文革”結束後獲得徹底平反、恢複名譽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