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練好入門基本功--千日打柴一日燒(1)(2 / 3)

(1)資產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所謂經濟利益,是指直接或間接地流入企業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資產導致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單獨或與其他資產組合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以資產交換其他資產;以資產償還債務等。資產之所以成為資產,就在於其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2)資產是為企業所擁有的,或者即使不為企業所擁有,也是企業所控製的。

企業擁有資產,就能夠排他性地從資產中獲取經濟利益。有些資產雖然不為企業所擁有,但是企業能夠支配這些資產,因此同樣能夠排他性地從資產中獲取經濟利益。如果企業不能擁有或控製資產所能帶來的經濟利益,那麼就不能作為企業的資產。

例如,對於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來說,雖然企業並不擁有其所有權,但是由於租賃合同規定的租賃期相當長,接近於該資產的使用壽命;租賃期滿,承租企業一般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企業有權認定和支配該資產並從中受益。對於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來說,由於企業不能控製它,所以,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不應視為企業的資產。

(3)資產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資產必須是現實的資產,而不能是預期的資產。隻有過去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才能增加或減少企業的資產,而不能根據談判中的交易或計劃中的經濟業務來確認資產。例如,已經發生的固定資產購買交易會形成企業的資產,而計劃中的固定資產購買交易則不會形成企業的資產。

資產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比較常用的是按照流動性和按有無實物形態進行分類。按照流動性對資產進行分類,可以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流動資產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耗用的資產,主要包括現金、銀行存款、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款、存貨等。有些企業經營活動比較特殊,經營周期可能長於一年,此時,就不能以一年內變現作為流動資產的劃分標準,而是將經營周期作為流動資產的劃分標準。除流動資產以外的其他資產,都屬於非流動資產,如長期股權投資、長期債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

2,負債。

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它具有以下特征:

(1)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清償負債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形式多種多樣,如用現金償還或以實物資產償還;以提供勞務償還;部分轉移資產部分提供勞務償還;將負債轉為所有者權益,如國有企業債轉股業務。對此,企業不能或很少可以回避;如果企業能夠回避,則不能確認為企業的負債。

(2)負債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作為現時義務,負債是過去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所產生的結果,是現實的義務。隻有過去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才能增加或減少企業的負債,而不能根據談判中的交易或事項,或者計劃中的經濟業務來確認負債。如銀行借款是因為企業接受了銀行貸款而形成的,如果企業沒有接受貸款,則不會發生銀行借款這項負債;應付賬款是因為企業采用信用方式購買商品或接受勞務而形成的,在購買商品或接受勞務發生之前,相應的應付賬款並不存在。

按照流動性對負債進行分類,可以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流動負債,是指將在一年內(含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應付股利、應交稅費、其他暫收應付款項和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等。長期負債,是指償還期在一年以上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的負債,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

3,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是指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後的餘額。它具有以下特征:

(1)除非發生減資、清算,企業不需要償還所有者權益。

(2)企業清算時,隻有在清償所有的負債後,所有者權益才返還給所有者。

(3)所有者憑借所有者權益能夠參與利潤的分配。

所有者權益在性質上體現為所有者對企業資產的剩餘權益,在數量上體現為資產減去負債後的餘額。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或者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其中,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又合稱為留存收益。

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

1,收入。

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收入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它具有以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