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入是從企業的日常活動中產生的,而不是從偶發的交易或事項中產生的。
所謂日常活動,是指企業為完成其經營目標而從事的所有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其他活動,比如,商業企業從事商品銷售活動等。企業所進行的有些活動並不是經常發生的,但因與日常活動有關,也屬於收入。有些交易或事項雖然也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但由於不屬於企業的日常活動,所以,其流入的經濟利益不屬於收入,如企業出售固定資產淨收益。
(2)收入可能表現為企業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收入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形式多種多樣,既可能表現為資產的增加,如增加銀行存款、形成應收款項;也可能表現為負債的減少,如減少預收賬款;還可能表現為二者的組合,如銷售實現時,部分衝減預收的貨款,部分增加銀行存款。
(3)收入能引起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由於收入是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所以收入能引起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但是,收入與相關的成本費用相配比後,則可能增加所有者權益,也可能減少所有者權益。
(4)收入隻包括本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
企業為第三方或者客戶代收的款項,如增值稅、代收利息等,一方麵增加企業的資產,另一方麵增加企業的負債,因此,不增加企業的所有者權益,也不屬於本企業的經濟利益,不能作為本企業的收入。
按照企業所從事日常活動的性質,收入有三種來源:一是銷售商品,取得現金或者形成應收款項;二是提供勞務;三是讓渡資產使用權,主要表現為對外貸款、對外投資或者對外出租等。
按照日常活動在企業所處的地位,收入可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是企業為完成其經營目標而從事的日常活動中的主要項目,如企業的銷售商品等。其他業務是主營業務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動。
2,費用。
費用,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它具有以下特征:
(1)費用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而不是從偶發的交易或事項中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商業企業以現金支付采購人員工資、以銀行存款支付廣告費等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屬於費用。有些交易或事項雖然也能使企業發生經濟利益的流出,但由於不屬於企業的日常活動,所以其經濟利益的流出不屬於費用,如企業出售固定資產淨損失。
(2)費用可能表現為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
費用的發生形式多種多樣,既可能表現為資產的減少,如用現金支付管理人員工資、用銀行存款支付廣告費;也可能表現為負債的增加,如負擔長期借款利息;還可能是二者的組合,如購買商品支付部分現金,同時承擔債務。
(3)費用將引起所有者權益的減少。
按照費用與收入的關係,費用可以分為營業成本和期間費用。其中,營業成本是指所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的成本。營業成本按照其所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在企業日常活動中所處地位可以分為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
每一個員工,都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高成本意識,養成為公司節約每一分錢的習慣。節儉實際上也是為公司賺錢。
無論公司是大是小,是富是窮,使用公物都要節省節儉,出差辦事,也絕對不能鋪張浪費。節約一分錢,等於為公司賺了一分錢。就像富蘭克林說的:“注意小筆開支,小漏洞也能使大船沉沒。”所以不該浪費的一分也不能浪費。
一位年輕人到一家公司應聘。當他走進辦公室時,看到門角有一張白紙,出於習慣,年輕人彎腰撿起白紙並把它交給了前台小姐。結果,在眾多的應聘者中,這位年輕人戰勝了其他比他條件更好的人,成了這家公司的正式員工。
後來,公司董事長在給他分配任務時說:“其實那張門角的白紙是我們故意放的,那是對所有應聘者的一個考驗,但隻有你通過了。隻有懂得珍惜公司最細微的財物的員工,才能給公司創造財富。”
事實上,一個從小處著眼為公司著想的人,肯定能在其他的方麵為公司著想,這樣的人當然也就是能為企業賺錢的人。一個具有成本意識、處處維護公司利益的人才是老板願意接受的人。
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營業費用和財務費用。管理費用是企業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所發生的管理費用;營業費用是企業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費用;財務費用是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等而發生的費用。
3,利潤。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淨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