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采購部經理必備的財務知識--尋求物美價更廉(3)(1 / 3)

(5)若出租、出借包裝物逾期未退還,押金沒收,則計算應交的增值稅為435,90元(×17%),編製會計分錄如下:

借:其他應付款--包裝物押金3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沒收包裝物押金2564,1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435,90。

如果企業的出租、出借包裝物頻繁、數量多、金額大,出租、出借包裝物的成本,也可以采用五五攤銷法計算包裝物的攤餘價值。

例:某商品流通企業出租包裝物100件,出借40件,每件50元,應收取押金8000元,租金936元,其中含增值稅136元。

(6)領用出租、出借包裝物時:

借:包裝物--出租包裝物5000。

--出借包裝物2000。

貸:包裝物--庫存未用包裝物7000。

(7)攤銷價值的50%時:

借:其他業務支出--出租包裝物2500。

營業費用--包裝費1000。

貸:包裝物--包裝物攤銷3500。

(8)收到出租、出借包裝物的押金時:

借:銀行存款8000。

貸:其他應付款--包裝物押金8000。

(9)收到出租包裝物的租金時:

借:銀行存款936。

貸:其他業務收入--出租包裝物8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6。

(10)出租(出借)包裝物到期歸還,退還押金時:

借:其他應付款--包裝物押金8000。

貸:銀行存款8000。

同時:

借:包裝物--庫存已用包裝物7000。

貸:包裝物--出租包裝物5000。

--出借包裝物2000。

(第七節)庫存商品的核算製度與銷售監管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財務會計作為新的市場經濟體製的核算基礎,勢必成為具體體現社會經濟生活各種矛盾的集中點。誕生於傳統計劃經濟時代的國有零售企業,必然會從商品流通角度鮮明地反映出當前改革的焦點問題,庫存商品的核算製度與銷售監管就是迫切需要完善的重要問題。

按銷價核算庫存商品存在的問題。

現行的《商品流通企業會計製度》規定,對企業的庫存商品可以采用進價和售價進行核算。國有零售企業可以根據本企業的經營特點,自主選擇庫存商品的核算製度。目前除了批發行業之外,國有零售企業一般都采用售價核算,即將所有庫存商品的毛利均放在“商品進銷差價”科目中進行核算,月末一次性地計算出庫存商品和已銷商品的綜合平均毛利。雖計算簡單易行,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還存在一些問題。

1,進銷差價存在人為漏洞。

所謂進銷差價,即是對以一定數額進價的商品虛加上一定的毛利作為零售單價入賬,此入賬價高出實際零售價若幹。

譬如,將進價3000元的電腦,虛報毛利2000元,合計零售單價為5000元入賬,而該電腦實際售價隻有4000元,以致每銷售一台電腦就要損失1000元。采用售價核算庫存商品的企業,大多數不計進價,財會主管部門隻計庫存商品總額,而庫存商品明細賬則由各櫃組按售價具體核算並記賬。這樣的記賬程序為一些人員違法、鑽製度的空子提供了條件。進貨時,故意虛報毛利,以抬高商品的賬麵售價和毛利率。在期末核算利潤時,當期利潤就相應增大,並以此多分利潤,實際上是不顧後果提前瓜分庫存商品資金。由於庫存商品按售價進行核算,在賬麵上反映的是售價金額而很少記錄進價金額。其結果不僅會給國有資產造成嚴重損失,而且十分不利於企業今後的清產核資工作。

2,商品毛利用綜合平均差價率計算其結果不準確。

在當前市場競爭激烈、各商家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用綜合平均差價率公式計算商品削價時的毛利,不僅毛利浮動幅度過大,而且差錯驚人。長此以往,企業不僅僅是經濟效益的下滑,庫存資金也會名存實亡,國家利益嚴重受損。

3,采用售價核算庫存商品不利於信息反饋。

按售價核算庫存商品一般采用按月計算、結轉差價的做法,銷售毛利要到月底通過編製記賬憑證、彙總、記賬、編製報表後才能反映出來,由於周期長,財務信息反饋遲緩,且反饋的信息質量差,不利於企業管理層及時發現問題,並相應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庫存商品的保管一般是由各櫃組負責,企業領導層對於基層環節存在的問題和有問題商品不容易及時發現,難以采取有效措施及時進行解決和處理,以致問題越積越多,直至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營運。

庫存商品按售價核算產生於計劃經濟年代,是針對當時國營企業商品毛利率比較穩定的客觀情況設計的一種核算方法,因此在計劃經濟體製下曾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製假、造假、售假的技術和手段層出不窮,花樣不斷翻新,而按售價核算庫存商品這種手工操作、意識落後的核算方法,弊多利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