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人力資源部經理必備的財務知識--眾人拾柴火焰高(4)(3 / 3)

3,企業政策。

與銷售量有關的企業政策,如開拓新市場政策,造成銷售量增加,從而使人力需求增大。

4,市場對產品需求的改變。

市場對產品需求量的增減,導致產品銷量的增減,企業也必然隨之增減人手。此外,市場需求形態的改變和產品季節性變化,都會影響企業對人力需求的變化。

5,產品的改變。

企業轉產,所需的人力資源的質和量都可能發生改變。

6,生產方法的改變。

資本的技術構成提高,如企業生產實現自動化,或采用了先進機器設備,就會引起某些人力需求的減少,如生產工人。同時也會引起某些人力需求的增加,如機械保養和維修人員。

7,管理水平的改變。

企業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使勞動生產率提高,在其他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必然引起人力需求的減少。

人力需求的預測方法。

1,管理人員的判斷。

這種方法是通過征求企業管理人員意見的方式,來實現人力需求的預測。因為企業管理人員經常接觸員工,很熟悉生產和工作情況,對員工的各方麵情況也了如指掌,所以他們可以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目標,憑自己的經驗和直覺,估計企業未來若幹年的人力需求。這種方法簡單迅速,但具有較大的主觀性,而且要求參加預測的管理人員具有多年的經驗和較豐富的學識。所以,這一方法一般適用於規模較小的企業。

2,特爾斐(Delphi)法。

這種方法是利用問卷形式,背靠背地反複征詢和彙總各專家(或主管)的意見,它主要依靠個人的經驗、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來進行預測。其特點有三:第一,采用匿名式調查,參加預測的專家、主管互不通氣,從而可避免群體壓力和某些特殊影響力。第二,分幾輪反複進行問卷調查,每一輪的統計材料都反饋給專家、主管,以供下一輪的判斷作參考。第三,對調查的結果采用一定的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使得出的結果既有統計價值又有科學性。

第一輪:發給專家們第一輪調查表。為使專家們了解情況,調查表應有前言,用以說明預測的目的、任務,以及專家們的應答在預測中的作用,並對特爾斐法的實質、特點以及每輪反饋的作用等進行必要的闡明。協調組收回第一輪調查表後要進行彙總整理,將所有專家的估計值彙集成一份資料,即構成第一輪反饋資料。

第二輪:發給專家們第一輪反饋資料和第二輪調查表。專家們在參閱、分析和研究反饋資料的基礎上,對第二輪調查表所列各項進行重新估計,並對堅持或修正其原先數值的理由進行闡明。

協調組收回第二輪調查表後,進行統計整理,形成第二輪反饋資料。

第三輪:發給專家們第二輪反饋資料和第三輪調查表。專家們根據第二輪反饋回來的統計資料,再次進行判斷和預測,並要求充分陳述理由,尤其要求持不同意見的專家充分陳述理由。這是因為,他們的依據往往是其他專家忽略的一些外部因素或未曾研究過的問題,這些依據經常對其他專家重新作出判斷產生影響。協調組回收第三輪調查表後,進行統計整理,形成第三輪反饋資料。

第四輪:發給專家們第三輪反饋資料和第四輪調查表,讓專家們再次進行預測。通過以上四輪的反複,專家們的意見一般可以相互協調,估計值的差距可以接近。

這一方法的優點是集中眾人的智慧,缺點是耗費時間太長,參加者經過多次的調查後興趣將會減低。由於這種方法也有一定主觀性,因此國外主張計量法的學者曾對其可靠性產生懷疑。

3,趨勢預測法。

趨勢預測法通常是運用時間數列,分析曆史性資料的一種方法。它是根據企業過去的人事記錄,找出過去若幹年的用工人數,如過去5年內的每年年底的企業員工數,用圖表勾畫出趨勢線。依線的走勢,就可以預測未來企業人力的需求。用這一方法,根據過去若幹年企業各子部門的員工數目,也可預測出未來企業各子部門的人力需求,如銷售員、生產工人、秘書、行政人員等。

趨勢預測法的優點是簡單易行。不足之處是:其最基本的假設是過去人力增加(或減少)的趨勢在未來不會改變,但這個假設往往與現實不一致。尤其是估計長期趨勢,由於很多影響人力需求的因素如勞動生產率、技術、銷售量等都會有所變化,從而使未來人力增加(或減少)的趨勢也會發生改變。因此,用這種方法時必須配合管理人員的經驗判斷,才能使預測結果趨於準確。

4,比率分析法。

這一方法是通過某個因果因素(如銷售量)與所需人員數目(如銷售員數目)的比率,來預測未來若幹年企業有關單位的人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