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的原則。
概括地說,人事考核的基本原則是:
1,公平的原則。
公平,這是確立和推行考核製度的前提。不公平就會使考核失去意義。考核公平合理,才能使考核結果符合被考核人的真實情況,從而給人事工作的各項主要環節提供確切的科學依據:
堅持公平原則,就要求考核者從主觀上注意克服造成考核誤差的心理障礙,摒棄個人的好惡恩怨,防止用感情和偏見代替政策以及用主觀想象代替客觀事實。具體地說,應該樹立這樣一些觀點:
(1)唯物的觀點。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以客觀存在的事實為依據,有什麼就是什麼,多少就是多少,既不誇大,也不縮小,客觀地考察評價被考核人員。
(2)聯係的觀點。由於人的優點或缺點、成功或失敗,都有其複雜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因此,要想真實全麵地了解評價一個人,在考核中必須對人的優缺點、功和過相關的多種因素作深入細致的分析。
例如,幹部的政績取決於兩大因素,一是良好的德才素質,二是客觀的環境係統。具有較好的德才素質的幹部,並不一定就能取得較好的政績,還要看天時、地利、人和諸因素,這就決定了對幹部考核有必要進行環境分析。如果在考核中,隻滿足於了解被考核人的幾項工作成績的實例,或者幾組反映成績的抽象數字,而對這些成績是在什麼環境條件下取得的,環境對被考核人工作有哪些影響,影響的程度如何等問題不求甚解,就使考察結論真偽難辨,造成幹部使用上的舉棋不定或任用失誤。堅持聯係的觀點,能降低評價結果的“失真度”。
(3)發展的觀點。由於世上萬事萬物都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因此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在考核中不能隻注重檔案中的死材料進行靜態考核,不能用曆史上的功過長期製約著對人的評價。要注重動態考核注重現實表現。
堅持公平原則,必須根據不同職業領域、不同職務層次製定不同的考核標準,實行分類考核。我們應建立科學崗位分類製度,以科學的崗位分類為確定考核標準的基礎。堅持公平原則,必須建立嚴格的考核製度,改進考核技術,使考核內容公開化、方法科學化。
2,嚴格的原則。
考核必須嚴格。考核不嚴,就會流於形式,形同虛設。考核不嚴,不僅無益,而且有害,考核結果不能全部真實地反映工作人員的情況,就會挫傷工作積極性,還會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考核的嚴格性,應包括如下幾點要求:
(1)要有明確而嚴格的考核標準。考核的要素及其標準要明確,含糊不清的標準是無法用來進行考核的;標準要嚴格,同類同級工作人員的考核標準要統一,標準的製定要客觀、合理。
(2)要有嚴格的考核製度。也就是說,要製定嚴格的考核規章(包括考核的時間、種類、項目、方法等),並嚴格加以執行。
(3)要有科學的考核方法。考核方法很多,可根據需要選擇,對這些方法可以綜合運用,也可有所側重。但無論使用什麼方法,其宗旨都在於追求考核的客觀性、公正性和準確性。
(4)要有嚴肅認真的考核態度。考核者態度必須嚴肅認真既要反對馬馬虎虎不負責任的態度,又要反對從個人好惡恩怨出發。
3,立體的原則。
所謂立體考核,也叫多麵考核,就是運用多種方式,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考核。這就是:既有定性考核,又有定量考核;既有集中考核,又有分散考核,還有集中分散相結合的考核;既有上級的考核,又有下級的考核;既有同級的考核,又有自我考核等。實行立體考核的目的,是為了使考核盡可能客觀和全麵,以防止主觀片麵性。當然,進行多角度考核,由於來自各方麵的考核者對被考核人的了解程度不同,因此對他們的評價結果需根據其重要程度進行加權調整。
4,公開的原則。
考核的內容、標準要公開,考核結果也應通過考核麵談向本人公開,這是保證考核民主的重要手段。這樣做,有助於防止考核中可能出現的主觀偏見以及種種誤差,以保證考核的公平與合理。另一方麵,可以使被考核人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使考核成績好的再接再厲,使考核成績差的迎頭趕上去,而這正是考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