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詳細可行性研究及其內容。
詳細可行性研究是企業投資過程的重要階段,它是在投資決策前,根據初步可行性研究的結果,在調查與預測的基礎上,對擬投資項目進行係統的深入的技術經濟分析與論證的科學方法和工作階段。
企業投資的詳細可行性研究是企業投資最終決策的直接依據,核心是對擬投資項目的關鍵所在作深刻、審慎的研析,以利投資決策。具體而言,詳細可行性研究應深入研究有關產品方案、生產綱領、資源供應、廠址選擇、工藝技術、設備選型、工程實施進度安排、資金籌措計劃以及組織管理機構和定員等方麵各種可能選擇的技術方案,進行全麵的技術經濟分析和比較、選擇工作;在技術經濟分析、比較時應著重對投資項目的總體方案進行經濟分析和評價,應對擬投資項目進行多方案比較和選擇,確定並推薦一個以上可行的投資方案,即進行投資項目準備。在該階段務必防止草率和弄虛作假,否則仍會蔽智塞明,導致錯誤的投資決策。
(第六節)正確評價商品流通企業的投資環境。
企業評價投資環境的目的。
構成企業投資環境的條件要素不僅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每種條件要素對企業投資成敗的影響都不是相同的。同時,構成投資環境的條件要素在多數時候是企業不能控製的,企業最多隻能對某些條件要素施加些許影響或盡可能地適應環境以減少實現投資預期目標的障礙。因此,企業評價投資環境的目的便是為了找出那些對企業投資成敗有決定性影響的關鍵的環境要素,以期能趨利避害,進行恰當的投資規模和投資方向選擇,確保投資目標的順利實現。
企業評價投資環境的基本原則。
企業在認清自身優勢與劣勢的前提下,如何選擇投資環境的關鍵是評價企業投資環境。而如何評價投資環境,首要的問題是堅持什麼樣的原則。我們認為企業評價投資環境應堅持下列基本原則。
1,實事求是。
企業投資主體必須實事求是地評價投資環境,隻有實事求是才能保證企業投資進入有利的投資場所。實事求是的核心是盡可能不受誤導,客觀地評價企業擬投資所在地(或所在國)的投資環境。實事求是的關鍵是深入調查研究,盡可能多地占有有關投資環境的第一手資料。
2,堅持辯證法。
堅持辯證法就是指企業在評價投資環境時要用發展的眼光分析、評價投資環境。這是因為企業投資環境是變動的。具體地講,目前的投資環境由於條件要素的變化可能變好也可能變壞,因此,企業評價投資環境應高度重視企業構成投資環境的條件要素的變化趨勢,並用係統論的理論和方法分析影響構成企業投資環境條件要素變化的各種原因。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
眾所周知,企業投資環境本身是一個定性的問題,難以完全用數量來表示,但是又因定性分析法難以建立比較的基礎和把握住投資環境係統內在的邏輯性,往往不能或難以做出綜合性評價結論,而定量分析則可以對投資環境係統的各條件要素做出定性分析所不具有的係統性、可比性、綜合性的分析結論。因此,企業評價投資環境時應結合使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一般都是在最初對投資環境進行評價時使用,同時適用哪些內容簡單的投資環境的評價。定量分析是先按照構成企業投資環境的條件要素的不同類型和層次,列出一個投資環境係統圖,再根據不同層次的條件要求及其重要性分別確定各因素的權數(如一定的係數),然後根據最低層次的條件要素的權數或評分標準來計算出上一層次條件要素的得分,如是層層計算以得到企業投資環境係統的量化結論。
企業評價投資環境的標準。
企業投資環境是各種條件要素或一係列子係統組合的大係統。在理論界人們對這些條件要素的歸集存在著許多分歧,這種分歧雖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但對投資環境評價標準的確立和對投資環境條件要素的選擇確有積極的影響。我們隻就評價企業投資環境的一般標準進行討論。這些標準始終立足於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對微觀利益的追求。
1,機會多而且好。
機會在這裏是指以盈利機會形式出現的投資機會。相對來講,機會越多、越好,企業盈利的可能性越大,企業投資更容易從擬議中的投資轉化為現實的投資。機會的多少與良莠取決於下列因素:
(1)開放程度;
(2)優惠程度;
(3)競爭程度;
(4)獨立自主程度;
(5)技術進步程度;
(6)資源豐富;
(7)市場需求與消費觀念。
判斷機會多與少可借助於投資飽和度,即在一定條件下,某一投資領域(如地區)已投入資本與該領域投資容量的比值。當該比值大於或等於1時,意味著投資已飽和,投資機會已沒有;當該比值小於1時,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有投資機會。
2,風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