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錢比未來賺的錢含金量高。企業所有的收益隻有在引進現金流入後,才具有真正的價值。
巨人集團多元投資的全盤開花,耗費了大量的現金,如果其重視現金的“至尊”地位,及時補充現金,讓“血液”一直循環暢流,也不會有慘敗落馬的下場。
1,為什麼要持有現金。
企業持有現金有三個動機:
(1)交易動機。
交易動機是指企業必須持有一定的現金以滿足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支付需要。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連續不斷的,各種各樣的支付需要每天都會大量不斷發生。雖然企業也在不斷地通過銷售、收回應收賬款、向債權方發放債券、投資其他公司的股票、偶爾出賣一種長期資產等行為獲得一些現金收入,但是這種收入與需要的現金支出並不常常保持同步,有時會發生入不敷出的現象。因此,儲備一定量的現金以便滿足不斷發生的支付需要很有必要。這樣,不僅可以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還可以一方麵提高企業的流動性和償債能力,另一方麵使企業充分利用交易現金折扣,降低購貨成本或財務費用。
(2)預防動機。
預防動機是指企業持有一定的現金以便應付發生意外事件所產生的現金需要。現代企業的經濟環境和經濟活動日趨複雜,因而企業未來的交易性現金需要並不總是確定的。再加上有可能出現的各種自然或人為的因素,都有可能使未來的現金需要發生異常變動。比如,巨人事件,史玉柱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栽到現金的手上,隻是因為沒有預防性現金餘額。因此,為了滿足未來發生意外事件的現金支付需要,企業應該持有一個較之正常交易所需要的現金量更大一些的現金餘額。
(3)投機動機。
投機動機是指企業持有一定資金以備滿足某種投機行為的資金需要。一般情況下,企業都不會專門為投機性需要而安排現金餘額,因為人們往往很難預料到未來是否會存在發生投機行為的可能性。
2,利潤重要,現金更重要。
(1)從時間角度出發,現金是個短期概念,利潤則是一個中長期的概念。
前者是基礎,關係到生存的問題;後者是延續,關係到發展問題。因為事情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世界上不存在什麼所謂的“空中樓閣”。也就是說,中長期是建立在短期基礎上的,隻有短期的存在得到保證,才會有中長期存在的可能。要發展首先要生存,這個道理很清楚。所以,現金至關重要,它是一個企業的命,如果命都沒有了,還談什麼發展?
眾所周知,國內很多外企在很長時間內都處於虧損狀態,當年家樂福入駐北京時,虧損時間長達幾年,但是他們並沒有關門,因為他們有充足的現金。而互聯網的例子卻給了我們相反的啟示:網絡興起時,其點擊率奇高,使用網絡的人呈幾何數增長,但大多數網絡公司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前景美好,而是在短暫的時間內慘淡收場,金融市場上的網絡泡沫也隨之消失殆盡。因為,很少有人為其支付現金,網絡公司因為沒有充足的現金而必然倒閉。
在國內,很多企業缺乏對現金的重視,一味追求利潤,追求市場,結果是由於攤子鋪得太大,現金在需要時周轉不過來,導致了企業的倒閉。巨人就是這樣“轟然倒塌”的。
(2)從企業財富的量化角度看,企業經營效益的好壞不是通過企業盈利狀況,而是通過盈利所實現的企業的現金性收益來表現的。
由於“應收賬款”的大量存在,現金不能及時收回,使得企業的賬麵利潤不能反映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也就是說,企業的盈利能力高低不能完全解釋企業財富是否增減。如果要使企業盈利能力完全等價於企業財富的增加,就必須保證企業盈利的絕大部分是通過現金來實現的,即要保證交易的現收現付。投資者認為:引起的現金流量不能維持經營和帶來了會計賬麵的利潤但並未使現金增加的收益是低質量的。他們將現金性盈利作為企業盈利質量的決定因素。因為投資者放棄現時消費而投資於企業項目,其動機是期望在未來能取得高於現時投資及消費的機會成本的投資回報,這種回報隻能是未來可用作消費的現金。所以,企業財務目標就必須是營業現金流量最大化,也就等同於具體的現金性收益最大化目標。
現金(貨幣)作為一種交換媒介和一般等價物,是最為靈活的支付方式。在你進行談判交易時,沒有哪個對手會同意你用未來不可預期的或者現實賬上存在的利潤作為付款條件。如果企業或所有者未來所得到的不是現金,而隻是企業的賬麵利潤,那麼無異於什麼也沒有得到。
(3)現金比利潤更真實!
一個企業賬麵上顯示有很高的利潤,並不能說明這家企業就沒有倒閉的危險,因為利潤=收入-費用,而現金=收錢-付錢。因為有賒銷行為的存在,收入可能不等於收錢,費用也可能不等於付錢。利潤是“算”出來的,現金是實實在在的。根據不同的算法可以有截然不同的利潤水平;但現金卻隻有一種算法,那就是有一分加一分,有一塊加一塊,沒辦法摻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