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價格變化較大時,對財務報表的數據分析往往不能真實反映一個企業的真正情況,資產的價值也會由於市價的上漲而偏低,造成資產不實,利潤虛增。因而,當通貨膨脹影響到分析的結果時,應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說明。
3,財務分析隻適用於那些用貨幣來計量的指標,而對一些不能用貨幣來計量的因素則顯得無能為力。
而這些因素,例如產品質量的提高,新產品的研究、開發,新技術的發明等,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財務分析要與其他經濟指標分析、技術分析等結合起來。
(第七節)及時刷新企業的預算
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商場如戰場,機會與風險並存,稍有不慎便會全軍覆沒,功敗垂成。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萬無一失、穩操勝券呢?棋語:“多算勝,少算敗,何況無算乎?”孫子兵法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都是講做事之前要有周密的準備,精心的謀劃,對人對己對現在和未來的各個方麵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有一個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精確把握,隻有如此才能使自己處處主動,占盡先機,才能常勝不敗。運用古代思想可以幫助企業更好進行企業決策管理,使企業在風雲變幻的商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很多經理級人員認為一年一度的預算計劃是一種無可避免的“邪惡”之舉,故經常采取無可奈何的不合作的態度。
在他們看來,做生意並不能完全按照年度來運營,市場趨勢也不會完全按照日曆的正常次序發展,那麼,為什麼要按年度做預算呢?
新加坡船運集團的CFO(財務總監)Lim核實首先提出了對這種荒唐做法的質疑,“一個財政年度基本是從1月份到12月份”,Lim說,“如果現在是7月份,沒有人會考慮下一年1月份到6月份的事情,管理者會越來越著眼於本計劃年度內需要完成的短期性事項,而到12月份該年度結束,管理者又會把眼光突然放遠,匆忙對下一年全年做出事無巨細的收支計劃。這簡直就像是一種可笑的搖擺舞。”
在雜亂無章的市場中,預算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盡管在製定預算時對未來情況作了預測,但是預算並不能夠做到麵麵俱到,況且未來情況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變化。如果情況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就必須對預算進行必要的調整和修訂,以達到既定的目標。在當今多變的經濟環境下,一個在一年前做的支出計劃會讓戰略規劃走調,對於預算,這看起來像一場悲劇,因為年度預算原本被認為是要緊密支持戰略規劃的具體實施。如此看來,通常預算在製定之初就注定了將與其初衷相悖。
即使在正常環境下,上述種種做法都很難取得滿意效果,行家們可以下力氣去收集多年的市場資料,但最終還是會被變化多端的市場擊敗。當然,多年的經驗使他可以憑感覺做很多事情,但這顯然不能讓人踏實,更何況一個錯誤的決策會給成本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另外,如果管理者們做年度預算,在前一年超額完成指標,放慢步伐就會成為他最自然的反應,因為他們已經為自己贏得了獎金,為什麼還要繼續增加贏利讓老板提高他們第二年的贏利額度呢?還有一種違背職業道德的做法是低估預算。一線管理者習慣於調低對於未來的預期,這樣他們就能夠很容易完成目標。
因此,年度預算已經顯得不合時宜,越來越快的預算周期和預算更新速度正在被一些“前衛”企業所追求。
瑞典的電信巨頭愛立信的“優雅滾動”預算方式已經被輸送到了其在亞洲的各個分支機構。這種“優雅滾動”將預算周期縮短至一個季度,也就是說,每三個月,就重新進行一次預算,一年中將有四次預算,而不是年度預算。愛立信位於香港的亞太區總部的副總說到,“傳統的預算方式關注一個較長的區間,一個12個月的預算周期與我們目前的快速變化非常不適應。因此我們每個季度都會更新預算,四個季度中,每個季度預算都是滾動的。”這種新式的預算方式在企業預期會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會預警,能夠讓企業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從而避免花費很長的時間做出反應。
當然,愛立信的季度預算不是瞎猜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每一項、市場和人員支出、利息和彙率等,均由分布在各個國家的分支機構彙報。而為了對每個機構的預算進行控製,香港的地區財務經理“會盡力對市場部門彙報的預算水平施加影響,讓他們搞清楚市場未來的走向。為了避免各個部門低報預算,具體目標一般都會設得非常有挑戰性,讓市場部門感覺自己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