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帶著飛飛去了動物園。在動物園裏,我們看到在黑猩猩住的房間裏麵,靠近玻璃的地方,橫著三道粗粗的繩索。旁邊有幾個遊客說這是給黑猩猩預備當過街天橋耍的,我也是這麼認為,但兒子似乎持有不同的看法,他猶豫了一會兒然後悄悄跟我說,那些繩索是為了防止黑猩猩發怒時撞擊玻璃而起阻攔作用的。我覺得很有道理,就把兒子的想法大聲說了出來,但大家仍爭執不下,最後我們就去問動物園管理人員,結果是飛飛說對了。自從這件事以後,我就發現飛飛在我麵前不再像以前那樣唯唯諾諾了,而我也由此受到啟發,決定在兒子麵前做一個“需要指導”的老爸。
當時正碰上世界杯,大街小巷幾乎都充斥著球迷們的喊叫。我也是一個球迷,有時候也會忍不住在家裏吼上幾嗓子,那段時間裏,在電視麵前大呼小叫已經成了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環節。當然,我是故意這樣做的。因為飛飛是個愛安靜的孩子,原來隻有他和他媽在家的時候,家裏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到。現在突然間多出一個喜歡大呼小叫的人,飛飛肯定會不適應的。我的目的就是讓這種不適應帶給他精神上的刺激,讓他站起來告訴我,我不應該這樣大呼小叫。
結果兒子還真沉得住氣,直到我大呼小叫的第五天時,他才跑過來問了我一句:“爸爸,你什麼時候回部隊?”嗬嗬,兒子終於感到受不了了。麵對兒子的詢問,我兩眼一瞪,說:“我有半年的假期可以在家裏陪你,怎麼臭小子,想讓爸爸離開家?”說完我還要拉著兒子一起來看世界杯,嚇得飛飛趕緊掙脫,然後很沮喪地離開了。
第六天、第七天兒子沒有動靜,到了第八天,飛飛再一次跑到我身邊,問我:“爸爸,你能不能小點聲?”我反問他為什麼要小點聲,世界杯可是全世界球迷都熱愛的活動,我們應該為他們喝彩。可兒子卻說他不喜歡。我拉著兒子讓他坐在沙發上,問他為什麼不喜歡世界杯。兒子說像我這樣看太吵了,還說要看就安靜一些,幹嗎要大呼小叫。
“兒子,這才是男人的本色啊,男人就應該大膽一點、果斷一點,高興了就吼兩聲。”我開始給他灌輸我的男人理念。兒子對於我的話沒有吱聲,但我發現他在認真聽。這大概是因為我這個老爸第一次跟他進行正式談話。
“兒子,你是不是不想讓爸爸這樣大呼小叫地看世界杯?”我和顏悅色地問他。兒子看了看我的臉,仿佛要窺探一下我的心情,然後他才小心翼翼地說是。
“那爸爸希望你大聲地說出來。”我試圖鼓勵兒子。
兒子又看了看我的臉,然後稍微大聲了一點,說:“我不想讓你大喊大叫。”
“再大聲一點!”我繼續要求。
這次,兒子終於開竅了,他大吼了一聲:“我不想讓你大喊大叫!”聽了兒子小炸雷一樣的聲音後,我哈哈大笑起來,一把就把兒子抱起來扛到肩上,在屋裏走了一圈正步走,然後我把兒子放下並鄭重地跟他說:“隻要你大聲說出你的想法,老爸就不再大呼小叫了。”
通過這件事以後,兒子跟我更親近了,後來在我倆半年的瘋玩中,兒子具備了更多的男子漢氣質,拿主意的次數,堅持自己正確意見的次數也多了起來。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有主見的孩子。但孩子能否有主見除了一部分有天生的性格外,在更大的程度上來自於父母的培養,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善於鼓勵孩子去自己拿主意。父母的鼓勵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自信、有主見的動力。
家長還可以試著和孩子一起玩“說不”的遊戲。比如,父母說:“桌子、床、椅子、毛巾被都是家具。”孩子就說:“不對,毛巾被不是家具。”當孩子再大一點,大人可以直接告訴他,他已經是大孩子了,什麼事情都要自己拿主意,比如玩什麼樣的遊戲、吃什麼水果、穿什麼衣服。爸爸媽媽隻是協助他,不再為他決定什麼。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在生活中如果有什麼不滿意的,就要及時地說出來,比如,“我今天不想玩球了。”“我不喜歡吃蘋果,我要吃橘子。”……父母的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尊重孩子的一種表現,兩方都站在了一種平等的位置,會讓孩子感覺到滿足感,這樣很快就能培養起孩子的主見。
其實,培養孩子有主見並不是讓孩子一意孤行,而是希望孩子在麵臨選擇時,保持清醒的頭腦,有自己的判斷力。孩子有了好的判斷力就可以避免甚至減少成長過程一些不必要的損失或失敗。
在引導飛飛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家長的態度至關重要。就拿飛飛來說,他先天的性格,再加上他對我的“怕”,都使我有種束手無策的感覺,但後來我還是通過自己的“大呼小叫”把兒子的意見給磨了出來。當兒子向我表達意見時,我展現了一個兒子原先沒有看到的“爸爸”形象。於是,兒子受到了鼓勵,對我也比較放心了。
我通過這種方式打開了我們爺兒倆之間的尷尬局麵後,對飛飛的引導就隨意多了。在後來對飛飛的鍛煉中,我基本是采用了鼓勵的方式並給予他最大限度的信任,讓孩子去說,去做。
所以,我的建議是:鼓勵孩子勇於挑戰,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學不學舞蹈,女兒才是決策者
要想培養有主見的孩子,從尊重孩子開始,相信孩子有能力形成自己的正確判斷,並給孩子自己做主的空間。
——兒童心理專家 荀焱
案 例
在炎炎5歲那年,我們縣城的大人小孩都學起了舞蹈。我也不甘落後,積極地給炎炎報了名。在我看來,女孩子學舞蹈不僅可以塑身,而且對於整個人的氣質提升都會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為此,我還專門找了人給她選了一個很有名的機構。
炎炎一開始對於去上舞蹈班也充滿了向往,第一天去的時候表現得非常積極。現在想來,大概是孩子對什麼都感覺很新鮮的緣故罷了。但炎炎在上完第一次舞蹈課後便鬧著不想去了,我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她的轉變,但還是鼓勵她要堅持,可炎炎卻說什麼都不去了。
看到孩子的堅決,我也不忍心讓她去做她不喜歡的事情,但我還是有點不甘心。練舞蹈雖然苦點,但還是對女孩子有好處的,況且,炎炎如果是因為受不了其中的苦而不去那是不是太嬌氣了。後來,我為了繼續讓炎炎走進舞蹈室,就想了一個法子:我自己去跳舞,然後讓她跟在後麵看。
我的好朋友張玲是在中學裏做舞蹈老師的,因為她就在我們樓下住,所以我就請她教我跳舞。女兒對我要去學跳舞很不理解,感覺我很瘋狂,我告訴她現在大人小孩都在學舞蹈,我可不想落後。就這樣,我就每天晚上都到樓下去練舞,當然,炎炎必須跟著,我要讓她見證一下她老媽是如何克服困難的。而且,張玲的女兒小遙是個專門學舞蹈的女生,她的存在說不定也會給炎炎起個模範作用。
在張玲家的舞蹈室裏,我們三個人一起練舞,劈叉、抬腿,每個動作我都堅持去做。就這樣,不知不覺練了一周。在這期間,炎炎跟小遙成了好朋友,她對小遙充滿了崇拜。
有一天,炎炎回家突然跟我說起她一個同學的事情來:她同學一開始不喜歡舞蹈,小時候她媽媽讓她學舞蹈時,她總是鬧別扭,一會兒說自己肚子疼,一會兒說自己的腳疼,甚至還有一次在演出時故意坐在了地上不跳了。為此,她媽媽氣得大哭了一場,也就不讓她再練了,可是當她回到家待了一段時間後感覺自己又很喜歡舞蹈,就又開始練了起來,現在還在市裏拿了個獎呢。
我聽了炎炎的話後沒有說什麼,但是,我卻適時地讓自己“摔”了一下,而且還“扭傷”了腳。那天,炎炎看到我一瘸一拐的樣子就哭了,讓我別再跳了。我說:“那怎麼行,做事情要堅持到底,如果遇到困難就後退,那就太不堅強了。再說了,我還要鍛煉成像你張玲阿姨和小遙姐姐那樣的身材呢。”
“練舞蹈能長小遙姐姐那樣的身材?”這可是炎炎之前沒有聽說過的一個理論。
“是啊,你看會跳舞的女孩哪個身材不好,像林豆豆,像楊麗萍……”我搬出手指頭給她細數。
炎炎聽了之後若有所思,我見狀便立刻打住,沒有再往下說了。有些事情,還是讓孩子自己領悟出來比較好。
我“受傷”的腳恢複得很快,沒過幾天,我就又活躍在舞蹈室了。這時候,炎炎不隻是圍觀了,她也不時地來加入我們,並且跳得熱火朝天的。後來,我看準時機就問炎炎:“炎炎,你為什麼不願意去上舞蹈課了?”
“老師壓我的腿,好疼。”
聽了炎炎的話後,我總算知道是怎麼回事了。但我告訴她:“其實做什麼都有困難,像遙遙姐姐,還有媽媽,都遇到過很多困難,現在不都克服了嗎。”炎炎聽了我的話,沒有說什麼。
其實,我知道炎炎已經逐漸感覺到跳舞的樂趣了,所以我幹脆就把主動權交給她自己:“寶貝,如果你實在不願意學,那我們就不學,到底學不學由你自己來決定。”
“我還是再去學吧!”女兒最後給了我一個這樣的回答。
“那以後要是遇到什麼困難,你能堅持嗎?”
“能。”炎炎很認真地點了點頭。
這是發生在炎炎5歲時的事情,當時,我就讓孩子自己做了一次主,盡管這是在我“布局”下的結果。也許,這樣的舉動在很多人看來有點小題大做,但我不這樣認為,因為,我從孩子身上看到的是,她不是因為不喜歡才不去上舞蹈課,而是因為遇到困難才不願去的。我做的,隻不過是先找到原因,然後再促使她自己拿主意罷了。
現在,炎炎已經是初中生了,她自己的事情大都由她自己拿主意,實在有什麼難以決定的才會來征求我們的意見。總之,女兒現在變成了一個自信、開朗,凡事都敢想、敢幹、勇於嚐試的女孩子了。
有位專業人士曾說過:每個人都有兩條生命,一個是身體生命,一個是心理生命。身體生命爆發出的是極為有限的外力,而心理生命爆發出的是人無限強大的內力。人一生的成就大小與幸福程度,不取決於人的外力,而主要取決於內力。從這個角度講,做父母的要善於激發孩子的內在,促使他去發展。也就是說,父母一方麵不要用太多這樣那樣的規矩限製孩子的自由,要讓孩子從小就去做,給他一片可以自由的天地。比如,孩子對一個死亡的蚯蚓產生了興趣,父母不要說“太髒”之類的話,而應和孩子一起探討“這是什麼”,“為什麼不動了”。或者,當孩子喜歡玩電腦時,不要說“不準玩”,而應告訴他,如果你能夠和媽媽建個城堡(用積木),能和爸爸背一首唐詩,就可以玩半個小時。這實際上就很巧妙地把決定權交給了孩子,這樣不但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而且孩子還會為了自己的興趣而更努力做那些需要做的事。另一方麵要善於激發孩子的內在。就像案例中的炎炎,她本身並不是一個缺乏主見的孩子,但這也是爸爸媽媽從小尊重她的意見而形成的。正是父母的這種尊重,讓她潛在的心理生命得以展現,就如同她媽媽所說的,炎炎到了後來就能夠凡事自己做主。教育孩子其實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沒有固定的規律可循。一百個孩子有一百個性格,所以,家長要做的是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尋找最合適的方法,讓孩子在最大的空間成長。
平心而論,炎炎並不是一個缺乏主見的孩子,我們也沒有刻意去培養她這方麵的能力。隻是,從她學舞蹈這件事情上我認識到了不少問題,所以,在這裏我想說說我的感受。我們大人總是想當然地認為應該給孩子這個,應該給孩子那個,然後就在這種想當然中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想法。我認為,如果你準備讓孩子去學什麼,那就要先征求孩子的意見。比如,你想讓孩子學古箏,就應該先問問孩子有沒有興趣。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在鍛煉孩子做判斷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為他們能有自己的主見打下基礎。
父母要記住一點,給孩子充分的信任,不管你的孩子多麼小。其實,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如果我們家長能夠給孩子充足的信任,反而比懲罰更能激起孩子的責任心。我的女兒就是一個例子,當她因為怕疼而不去學習舞蹈時我並沒有硬壓製著她繼續去學,而是通過別人的事例讓她觀察、分析,直至最後拿主意。
所以,我的建議就是: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讓孩子自己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