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貪玩”父母給孩子更多親情
看《家有兒女》,補親情缺失
中國的家長:多陪陪孩子,無論多麼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地談心。
——創新工場CEO 李開複
案 例
“媽媽,媽媽,《家有兒女》開始演了。”兒子振鵬在客廳裏大聲喊我,我聽到兒子的喊聲,三步並作兩步來到客廳,和兒子、老公坐下一起看起了電視。
我本來是不喜歡看電視劇的,更不願意讓兒子看電視劇。但有一天我無意間看了一集《家有兒女》後,多少改變了觀念。記得在那天的劇集中,性格並不那麼隨和的夏雪因為自己的喜好得到繼母劉梅的認同與支持後,最終放下身段真誠地向劉梅說了聲“謝謝”。雖然這部電視劇是以再婚家庭為背景的,但裏麵的孩子大人都其樂融融,而其中兩個家長教育孩子的思想和方式也給了我很多啟發,使我在對待兒子的問題上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我的兒子叫振鵬,今年6歲了,在他很小的時候,我就把他送回了老家,由他爺爺奶奶照顧。也許是從小跟我們分開的緣故,回到家後他處處表現得很獨立,他的獨立甚至超出了他的年齡所應有的狀態,其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對我們很少做出親密的舉動。他對我們是禮貌有加,親密很少,有時候我會嚐試著去親親他的臉,他都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樣子,整個人都很僵硬。看到兒子的表現,我很後悔當初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把他送回了老家,以致現在我們把他接回來了,卻又因為之前的太長的空白期而不知道怎麼與他溝通。我們隻好變著法給他買東西,盡量彌補這幾年親情的缺失。
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著,直到那一天,我看到了這部《家有兒女》。我決定利用這部詼諧、幽默的電視劇來打破我與兒子之間的疏離感。
“兒子,快來看啊,這裏麵的小孩可好玩了!”那天吃完飯,我一反常態地把碗筷一推,咋咋呼呼地坐到沙發上開始看電視,並且還盛情邀請兒子跟我一起看。
誰料兒子竟然毫不理會我的邀請,而是皺著眉頭站在桌邊對我說:“媽媽,碗還沒有刷呢!”我回頭看看他,見他一副不滿加困惑的樣子,心想他大概是不明白我為何有此“瘋狂表現”。
“別管了,來,兒子,陪老媽看會兒電視,這裏麵的小朋友真的很好玩。”我站起來拉過兒子,硬把他摁到沙發上。但他還是想掙紮著告訴我還沒有刷碗,我隻好繼續抓著他的手,然後竭力把他的注意力往電視上引。
當天電視裏正放到23集《第一名的誘惑》,劇中的劉梅答應劉星隻要他拿個第一名,就獎勵他一個MP3,結果劉星拿了夏雪的一篇作文參加比賽,得了第一名。劉梅高興地給他買了MP3,還很激動地想把他培養成一名作家。夏雪則因為沒拿到年級第一而耿耿於懷,於是就在家人麵前說她們年級的第一名是抄襲來的,並且罵抄襲者如何卑鄙。最後劉星忍無可忍,告訴大家,其實他的第一名是假的。最後,因為劉星勇於承認錯誤,父母仍然把MP3獎給了他。
大概是淘氣包劉星的表現確實很吸引人,兒子也忘了刷碗的事,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但他始終端端正正地坐在那裏,完全不像我在看的過程中一會兒哈哈大笑,一會兒手舞足蹈,以致那晚我頻頻接受兒子不滿眼光的洗禮,要知道平時我也是個中規中矩的人。但是,我不在乎這些,隻要兒子能夠坐下來,能夠接受我的“瘋狂”,我們之間的疏離感就能被打破。
後來,我就這麼堅持每晚拉著兒子一起看這部電視劇。而且在看到高興的時候,還會偷襲一下兒子的小臉蛋,抱抱兒子的小胳膊。兒子呢,隨著對劇集越來越喜愛,也慢慢地接受了我的親密舉動,有時候他也會主動用小手抱著我的胳膊,甚至看到興奮處也會像我那樣哈哈大笑了。就這樣,在看電視的過程中,我們的關係親密了,兒子也逐漸剝去了那層“小大人”的外衣。
當然,去掉兒子的“小大人”外衣隻是一個方麵,讓兒子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愛才是最主要的。所以,當兒子完全沉浸到劇集中時,我又增加了一個新的項目,那就是每看完一集就全家人一起討論、點評。比如,有一晚,我們在討論完當晚的劇情後,我又談起了振鵬第一次看的那一集。
我說:“劉星真是淘氣,他竟然為了得到MP3去騙媽媽。”
“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劉星的說謊實際上是由他媽媽引起的。”老公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為什麼這麼說呢,你想啊,劉梅又不是不知道劉星平時的成績,還給他提出了考第一的要求,還許諾隻要考第一就給他買個MP3,這不是故意誘導劉星犯錯嗎?劉星也知道自己的本事,但又很想得到那個MP3,於是就不顧一切想出了這個損招。所以,我認為首先是他媽媽做得不對。”
“我認為小孩子說謊不對。”振鵬這次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為什麼呢?”我和他爸爸一起問他。
“我覺得就是劉星拿不到第一,他媽媽也會愛他的,所以,他不應該騙媽媽。”兒子的理解很到位,竟然能直接考慮到媽媽愛孩子的問題。
“是的,兒子,不管孩子怎麼樣,在爸爸媽媽眼裏都是好樣的。所以,當劉星的爸爸媽媽發現他說謊後依然把MP3獎給了他。”我對兒子的觀點給予了肯定。
“嗯。”兒子一本正經地點了點頭。
“兒子,雖然你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把你送回了老家,但我們在這裏每時每刻都在想著你,就想著條件好一點再把你接回來。所以,你要相信,爸爸媽媽永遠都是愛你的。”我借此機會對兒子重申了一下我們對他的感情,希望能夠進一步打開兒子的心結。
“我知道。”兒子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謝謝你,兒子!”我對兒子的理解表達了真誠的謝意,然後話鋒一轉,“對了,再有一個多月你就要去上學了,你有沒有什麼問題啊?”
兒子聽了我的話後,尋思了半天,問我:“媽媽,你會不會要求我考第一?”看來,這小子很會運用聯想了。
我自然是馬上表態:“不會的,老媽不會要求你非得拿第一,隻希望你能自覺把握,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愉快就好。”
“太好了!”兒子對我的回答相當滿意,立即撲上來給了我一個大大的吻,當時我都樂暈了,這可是兒子給我的首次獎勵啊。說實話,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風風光光地給自己露臉,但我覺得,能讓孩子擁有與他年齡相符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現在,兒子跟我們已經是無話不談了,作為家長,我們感到非常滿足。
現在有很多家庭因為各種原因,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送回老家交給老人帶。因為長時間與父母分離,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缺乏親子間的親密和互動。而孩子和老人長期相處的結果,往往不是被溺愛到過於依賴大人,就是像振鵬那樣成為一個“小大人”。這其實都不是我們想看到的結果,因為這兩種都偏離了孩子正常的發展軌道。
麵對與父母長久分離的孩子,父母應當怎樣重新建立他們之間的親子關係呢?
首先應該保持孩子以前的生活習慣,不要急於求成。即使孩子有一些做得不對的地方,父母也盡量不要批評孩子,因為這樣很容易讓孩子變得更加敏感,並產生一些不好的想法,如爸爸媽媽根本不愛我之類的。另外,平時要多找機會跟孩子擁抱,假如孩子做了一件值得表揚的事情,爸爸媽媽可以立刻給個擁抱或者親親額頭作為鼓勵,讓孩子感覺到你們對他的愛。現實中有很多父母往往因為與孩子的長久分離而想方設法地補償孩子,這樣做的話通常會有兩個結果:要麼孩子不領情,父母束手無策,隻好放任自流;要麼沒有原則地補償孩子,致使孩子索要無度。顯然,兩種結果都不好。
父母跟孩子的關係如果搞不好的話,不但會使雙方都享受不到親情之樂,還會對孩子將來與人交往方麵產生不好的影響。另外,親子關係的恢複和孩子的成長兩者並不矛盾,無論你對孩子有多麼內疚,也要注意不能沒有限製地滿足孩子,那樣很容易給孩子造成一種印象:他可以從感情上控製你,從而可以為所欲為。
在試圖跟兒子改善親子關係的過程中,我們一開始是經曆了一段比較尷尬的陌生期,兒子的“小大人”舉動幾乎讓我們束手無策。我雖然著急,但也知道光著急是毫無用處的,而且也不能強硬地指使兒子做出改變。
後來,幸好有了這樣一個辦法。小孩子都喜歡玩,也都是好奇的,如果有合適的契機,他們還是會恢複到孩子的“好玩”的狀態中,所以,我就利用了看電視劇的機會讓兒子漸漸脫掉了“小大人”的外衣。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大人首先得帶頭玩起來。
所以,我的觀點是大人要放下架子,站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去玩、去做。
陽台種菜,加深母子感情聯係
在缺少父母之愛下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前蘇聯教育家 馬卡連柯
案 例
孩子不喜歡吃蔬菜,對於這一點,大概很多家長都有同感。帶孩子上街時,他們的目光多半是盯在那些垃圾食品上,還總是吃得津津有味。我家美美在3歲的時候去奶奶家住了半年,在這半年中,美美接觸到了以前從未吃過的麥當勞、肯德基,而且還開始對那些膨化食品情有獨鍾。不僅如此,自從愛上吃這些東西以後,美美就更不願意吃蔬菜了。
我一向極力主張孩子遠離這些食品,有一段時間為了不讓美美再接觸這些食物,我甚至成了美美嘴裏“讓人討厭的媽媽”。加上我沒有多少時間陪她玩,那段日子裏,美美就對我多了幾分冷淡,遠沒有以前的親昵。有時候她從幼兒園放學回來,寧肯自己玩也不願意和我親近,隻有在我極力鼓動之下她才會和我玩一玩。我為自己與美美之間的“冷戰”而感到難過。
正當苦惱之時,一天我在無意當中打開了一個網站,裏麵介紹如何在陽台上種菜。我仔細看完介紹之後,立時就有了點子,我決定帶著美美在陽台上種蔬菜。一方麵可以讓美美體驗一下栽培的樂趣從而愛上蔬菜,另一方麵也可以借著一起種菜來增進一下我跟女兒之間的感情。
我從網上訂了幾種適合當時季節、可以馬上栽培的菜種,當然,還得是最簡單、收效最快的那種,比如茼蒿、小油菜和油麥菜。當時,我買的是油麥菜的種子。
晚上下班一回到家,我就把訂購的蔬菜種子拿出來,像炫耀寶貝一般,對美美說:“美美,老媽要在陽台上種菜了,你來不來啊?”
“種菜?”美美仿佛聽到了天方夜譚似的,很驚訝但同時並未表現出任何熱情。看到孩子的反應,我從心底裏感慨,現在的孩子從小就被困在城市裏,長這麼大了都還不知道播種是怎麼一回事。想當年,我像美美這麼大的時候,早就在自家的菜園裏對著黃瓜、西紅柿大快朵頤了。
“種菜很有意思的,就是把我們每天吃的菜種出來啊。”麵對孩子的冷淡反應,我隻好極力遊說,放棄可不是我的風格。
“種出來?”美美的臉上寫滿了疑惑。
“是的。可有意思了,你要種嗎?”我再一次誘惑道。
“不種。”美美立即回答。
美美的斷然拒絕讓我很無奈,這時在一旁的老公出聲問道:“我隻知道在地裏種菜,還沒見過在陽台上種菜的。”
我聽老公發問,趕緊趁機宣傳:“其實在陽台上和在地裏種菜是一個道理,隻不過範圍縮小了而已。如果能種成功的話,我們一家人就可以吃上名副其實的綠色蔬菜了。”我故意高分貝渲染,然後趁美美不注意,小聲對老公說:“咱們美美不喜歡吃蔬菜,她現在正在長身體,不吃蔬菜就會缺很多維生素和營養,你也不希望她長不高吧。為了讓她多吃蔬菜,我才想出了這個自己種菜的法子,就是為了改變一下她對蔬菜的認識。”
老公聽我說完才恍然大悟,並立即跟著渲染起來:“真的呦,要是我們種植成功了,就能吃上純綠色蔬菜了。來,美美,還等什麼啊,讓我們開始吧!”老公邊說邊把美美從玩具堆裏拉了出來。
“怎麼種啊?”果然,有了老公的積極響應,原本反應平淡的美美也開始好奇了。這給我帶來了信心。“來,寶貝,我們先準備一些種菜的工具。”我一邊說一邊帶著美美到儲藏室裏找出一個大花盆,這就是育苗盆了。同時,我還安排老公去樓下的花園裏挖了一些土來。一切準備好之後,我們就開始種菜了。
“寶貝,我們先把土放到盆裏,再用水把盆中的土泡濕,然後在上麵撒上種子,最後在種子的上麵再撒上一層薄薄的土覆蓋住。”我邊說邊把油麥菜的種子撒到盆裏,女兒雖然沒有說話,但她在一旁看得很專注。
當美美看到我一步步做完之後,終於忍不住好奇,開始發問了:“媽媽,怎麼什麼都沒有?”
“是這樣的,種子要在盆裏生長,它們長啊長,慢慢地就會發芽,然後,它們再使勁長,就能長出小苗,等那時候我們再把這些苗進行栽種,它們就會長成我們吃的蔬菜了。”我盡量詳細地解釋給她聽。
“真的?”美美的口氣裏仍然充滿懷疑。
“是真的,隻是平常媽媽不在家,看護它們的任務就交給你了,你每天負責給它們澆水、查看什麼時候出芽,等媽媽回來了彙報給媽媽,行嗎?”
“行。”大概有了任務就有了使命感,美美拍著小胸脯打了包票。
從那以後,美美每天放學後都要先去看看種子的發育情況,然後等我回到家時再向我彙報。因為有了同一個任務,我們娘兒倆的關係明顯越來越好了。
“媽媽,它們什麼時候才能長出來啊?”幾天後,美美問我。
“差不多要一個星期吧,你要每天觀察它們,但不要用手去挖,否則,它們就不出來了。”對於小孩子的好奇我是知道一些的,她很有可能會因為嫌它們出得慢而來個“揠苗助長”,到時就會前功盡棄了,所以,還是先約法三章為好。
一周之後,幼苗果真破土而出了。當美美發現第一株幼苗後可興奮了,興奮到她用了比平常高5倍的音量宣告了這一發現。很顯然,美美不再像以前那樣老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了。
再後來,幼苗陸續破土而出,等它們長到一定程度後,我就進行了定植,先把它們分植到幾個花盆中,再分別進行護理。最後大約在30天後,盆裏的油麥菜終於能用長勢喜人來形容了。說實話,當時我還是很忐忑的,要是種不好,很有可能遭到美美的鄙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