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單兵作戰能力,來源於平時的刻苦訓練。
經曆了長征和多年抗戰的老八路軍,個個都是寶貝,百煉成鋼。而日本因為多線作戰,既在中國戰場和中國人作戰,還在太平洋戰場上和美國人作戰,在東南亞和澳大利亞與英國人作戰,兵員嚴重不足,戰鬥力急劇下降。可以這樣說,先期老鬼子的戰鬥力,是後期小鬼子的好幾倍。
這時候,雖然鬼子的單兵作戰能力降低了,但是鬼子的武器先進了,所以,中國軍人和日軍作戰,仍然很困難。
鬼子擅長拚刺刀,八路軍也喜歡拚刺刀。為什麼?鬼子拚刺刀是因為武士道的熏染,八路軍拚刺刀是因為缺少彈藥。
在那些黑白老電影中,八路軍一包圍了鬼子,打上幾槍,就吹響衝鋒號,戰士們紛紛上刺刀,躍出戰壕,將鬼子團團圍住拚刺刀。當過八路軍的外公說,這不是藝術加工,這是實際情況。
都說鬼子拚刺刀厲害,可是後期的八路軍比他們更厲害。因為沒有彈藥,八路軍訓練的時候不能實彈演習,隻能空槍瞄準,八路軍的槍法可能不如鬼子,因為鬼子有大量的子彈可供練習,但是八路軍的拚刺刀技術絕不含糊。
老電影中的八路軍長官衝鋒的時候,一手拿著駁殼槍,一手拿著一把大刀,這也不是藝術加工,這也是實際情況。八路軍中的軍官,甚至師長團長,個個都是使大刀的好手,後來成為解放軍中將的王近山,外號王瘋子,一到戰場上,就掄起大刀衝上去,據說,《亮劍》中的李雲龍就是以王瘋子為原型。少林和尚許世友當了軍長後,一到戰事緊急,還會掄起大刀片帶著敢死隊上去,氣得徐向前威嚇說,再遇到許和尚丟下部隊隻顧自己衝鋒,就槍斃了他。正麵戰場上的一些師長團長也不含糊。趙登禹在二十九軍一三二師做師長時,刀法在全軍數一數二,死在他刀下的鬼子估計沒有上百也有幾十。他在戰場上掄起大刀片,十幾個手持三八大蓋的鬼子也不敢近身。而且,二十九軍的官兵刀術都異常精湛,一格一擋,刀鋒就奔向了鬼子的脖子,所以,日軍隻要與二十九軍作戰,必定戴上鐵圍脖,保護脖子。李彌在遠征軍第八軍做副軍長時,攻擊鬆山受挫,他手持衝鋒槍身背大刀片帶著幾百名敢死隊員趁著夜色摸上去了,天亮後,李彌搖搖晃晃地走下鬆山,全身浴血,身無完縷,隻有眼睛是白色的。
那時候的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說: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就是要求戰士們多多訓練劈殺,掌握高超的劈殺技術。彭德懷,是抗戰時期八路軍在前線的實際指揮者,總司令朱德在抗戰開始後不久,就回了延安。
八路軍武器不如日軍,八路軍拚殺勝過鬼子,八路軍的頭腦更遠遠超過鬼子。
八路軍在與鬼子拚刺刀的時候,不會退下子彈,而鬼子則會退下子彈,握著空槍與八路軍拚殺。八路軍能拚殺過,則不會浪費子彈;如果處於不利,就會開槍。日軍為什麼會退下子彈,有幾種說法,有人說日軍受武士道精神鼓舞,頭腦僵化,要拚殺則就不開槍;有人說日本的三八大蓋設計有缺陷,拚刺中槍容易走火,會傷了自己人。
不管怎麼說,日軍拚刺刀的時候,先退下子彈是不爭的事實。
那時候的歐洲戰場上,同為邪惡軸心的德國使用裝甲部隊作戰,而日本還在運用冷兵器和武士道作戰。日軍遇到了積弱積貧的中國,才這樣飛揚跋扈,而在比他武器先進得多的蘇聯麵前,則敗得像個龜孫子。
當初,在東北淪陷時,日本自以為他們無敵天下,準備向西侵占蘇聯,向南吞並中國,然而,諾門坎一戰,讓日軍認識到了北極熊的厲害,此後,不敢西顧,轉而專心南侵。
日本的武器比中國精良得多,但比蘇聯落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