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日軍戰略部署(1)(3 / 3)

更落後的是日本的戰略戰術。

八路軍的騎兵和日本的騎兵曾有一場惡戰,結果,以騎術和武器更為精湛的日本騎兵全軍覆沒而告終。

八路軍的騎兵是一二九師的騎兵。那時候的騎兵非常珍貴,平時擔任的是通訊、警戒和偵察任務,劉伯承元帥舍不得拿他的騎兵部隊去冒險。但是這一次卻事出意外。

一二九師的騎兵部隊在執行任務途中,與日軍的騎兵部隊遭遇了。無論是人數、馬匹和武器,日軍都占優。八路軍騎兵部隊的指揮官讓幾挺機槍埋伏在馬隊的後麵,一到日軍騎兵衝到跟前,就玩命地打。

八路軍的騎兵做出一副決戰的姿態,誘惑日軍騎兵衝鋒。日軍騎兵按照騎兵操典的章程,列隊舉刀,然後撲了過來。八路軍的騎兵向兩邊閃開空檔,機關槍響了,日軍騎兵丟盔撂甲。

這支八路軍騎兵部隊的指揮叫曾玉良,後來,他犧牲在抗日戰場上。

日本鬼子沒有讀懂《孫子兵法》,鬼子不知道什麼叫兵不厭詐。

八路軍、新四軍與鬼子作戰,從來不做折本生意,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所以,八路軍、新四軍的傷亡人數總是少於日軍,即使在處境極為不利的情況下也是這樣。比如這次。

這場戰鬥叫做“劉老莊戰鬥”,這場戰鬥就發生在鄂西會戰期間。

抗戰時候,八路軍、新四軍很少打阻擊戰,因為依靠他們簡陋的武器,是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阻擊的,而且阻擊戰也就是消耗戰,幾個人一條破槍的八路軍消耗不起。所以,八路軍、新四軍多在敵後開展遊擊戰爭。

然而,劉老莊戰鬥,新四軍卻不得不打起阻擊戰。

阻擊戰一方是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82名戰士,一方是武裝到牙齒的3 000名日偽軍步兵騎兵和炮兵。

3 000名日偽軍從淮陰城傾巢而出,他們是尋找新四軍主力決戰的。那時候的新四軍代軍長是陳毅,新四軍還沒有發展壯大,它和此時正在印度休整的新一軍是同等編製,後來,新四軍發展成了第三野戰軍。

82名新四軍戰士經過泗陽時,與3 000名日偽軍不期而遇。怎麼辦?打!日偽軍隻要出城,就一定有目的。用《亮劍》中新一團團長丁偉的話來說:“他要是去拜壽,你也不能讓他得逞。”抗戰後期的中國軍隊,隻要見到日軍,就二話不說,迎頭痛擊,揍他娘的!

82名戰士與3 000名日偽軍接上了火,沿著劉老莊外的一條壕溝邊打邊撤。壕溝一般四通八達,岔路很多,出口很多,隻要進入壕溝裏,一般都能擺脫敵人。可是,這條壕溝居然是條死溝,沒有出口。

於是,新四軍戰士抱定必死的決心,與衝上來的鬼子展開血戰,子彈打光了,就用刺刀和大刀砍殺。到了夜晚,82名勇士全部犧牲,而占盡絕對優勢的日偽軍也死亡170多名。

那時候的中國士兵,個個都是好漢。

戰爭從來都不是孤立的。每一場小的戰鬥都有後麵的大背景。

劉老莊戰鬥的背景是日軍的掃蕩,日軍的掃蕩是為了肅清自己後方的抗戰勢力,以便把更多的兵力調往前方。1943年的日軍,多線開戰,每條戰線上都需要兵員補充。

石牌保衛戰的背景是鄂西會戰,鄂西會戰的目的是阻止日軍從水路進入戰時陪都重慶。

從湖北進入重慶,一定要經過宜昌,從宜昌進入重慶,隻有一條水路,這就是長江水路,就是經過石牌村的長江水路。

難道就沒有陸路嗎?

有,陸路是一條在千溝萬壑間盤旋蜿蜒的羊腸小道,這條小路隻能一個人跟著一個人攀援行走,它的名字叫做川鹽古道。

川鹽古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隻需一挺機槍,就能阻擋日本百萬大軍。

古人雲: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所以,日軍想從東邊進入重慶,隻能走長江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