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日軍戰略部署(2)(1 / 3)

從宜昌通往重慶萬州的鐵路,早在詹天佑所處的清末時代,就準備修建。可是,這條道路工程太過艱巨,投入資金巨大,而清政府又太過腐敗,收了四川百姓的錢,卻不修路了,便引發了保路運動。四川發生保路運動,武昌的清軍趕去鎮壓,於是武昌空虛,武昌首義便應運而生,全國各地一起響應,清政府就垮台了。一條鐵路推翻了一個王朝,這是誰也不會想到的。

宜昌到重慶萬州的鐵路,直到2010年才建成通車。這條鐵路叫做宜萬鐵路。

宜昌到重慶萬州的公路,直到2010年年末還沒有建好,還沒有通車。

在這裏,無論修鐵路還是修公路,都是當今世界上最艱巨的工程。

1943年春天,日軍之所以選擇這條千難萬險的水路,實在是孤注一擲。

要進入戰時陪都重慶,有四條路:第一條是從南麵的雲南進入,第二條是從北麵的陝西進入,第三條是從西麵的青藏高原進入,第四條是從東麵的湖北進入。

陝西當時有黃河天塹,陝南有胡宗南的重兵把守,陝北有八路軍的根據地,日軍要想進入,就要付出慘重代價。而且,就算占領了陝西,還有秦嶺需要翻越。而陝西通往四川和重慶的棧道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日軍走這條路絕無勝算。青藏高原無人區,惡劣的氣候條件比百萬雄兵更恐怖,何況,要進入青藏高原,談何容易。所以,日軍要進入重慶,就選擇了從南從東兩條路。

南麵是雲南,這條路幾乎被日軍打通。

在石牌保衛戰之前,曾經爆發了惠通橋之戰。

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裝備異常簡陋,補給異常困難,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中國在獨立抗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意識到中國是和他站在同一個戰壕裏。中國軍隊拖住更多的日軍,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負擔就會變輕。

於是,財大氣粗的美國大力援助中國戰略物資,主要是槍炮子彈。

國和國之間從來都沒有永久的朋友,隻有永久的利益。

可是,美國援助中國,通過什麼途徑援助?

那時候,中國所有的出海口都被日軍占領,美國隻能將援華物資通過印度洋運至緬甸的仰光,中國修了一條滇緬公路,這些物資從緬甸的仰光運到雲南。

中國的抗戰形勢得以緩解。

然而,日本盯上了這條生命線,他們要切斷。

日本派出四個師團的兵力,很快就占領了緬甸,駐守在緬甸的英軍不堪一擊。為了打通這條生命線,中國派出了自己當時最好的機械化軍隊第五軍,和稅警總團改編而成的新三十八師,還有其他部隊,一共十萬人,組成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驅趕日軍。這支部隊以後誕生了正麵戰場五大主力中的三支:第五軍、新一軍、新六軍。五大主力中的另外兩支:十八軍、七十四軍,此刻在參加鄂西會戰。中國遠征軍後來誕生了一大批將領:杜聿明、孫立人、戴安瀾、鄭洞國、廖耀湘、李鴻、潘裕昆……

遠征軍初期進展異常順利,連戰連捷,可惜,異域作戰,情報不暢,他們在與三個師團的日軍浴血奮戰時,另外一支日軍迂回到了他們的側翼,這支日軍的番號是第五十六師團。

曾在衛立煌長官部工作過的遠征軍老兵張至文說,即使到了1943年,日軍的作戰能力仍然很強,在人數相等的情況下,即使像二○○師這樣的精銳部隊,也才能與日軍打一個平手。而普通的部隊,六七個師也不一定能夠對付日軍的一個師團。二○○師,是中國當時機械化最高的部隊,它的師長是抗日英雄戴安瀾。

在緬甸戰場上,日軍一個師團大約15 000到20 000人,三個師團就是5萬人左右。中國軍隊是10萬人。10萬人正麵抗擊5萬人,連戰連勝,戰績相當不錯。

可是,形同鬼魅的五十六師團在遠征軍的背後猛插一刀,中國軍隊慘敗。五十六師團來自於北九州,那裏民風剽悍,好勇鬥狠。

那時候,緬甸戰場上還遍布緬奸。

狡猾的日本人一向重視宣傳,他們在緬甸宣傳說“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不是歐洲人的亞洲,要把歐洲人趕出去”。於是,緬奸們給日本人帶路,為日本人送信。當遠征軍來到緬甸的時候,他們又說“中國人是想把英國人迎進來,把中國人趕出去”。於是緬奸們更為踴躍,他們向日本報告遠征軍的每一步動向,而對日軍的動向卻守口如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