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算了。
盧溝橋事變後的第二天,與蔣介石紛爭多年、勢同水火的劉湘即電呈蔣介石,籲請全國總動員,一致對外。一月後,劉湘飛赴南京參加國防會議,會上各方主戰主和,莫衷一是,劉湘慷慨陳詞了兩個小時,誓詞道:“抗戰,四川可出兵30萬,供給壯丁500萬,供給糧食若幹萬石!”
劉湘被任命為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帶病親征。幕僚勸他留在四川,劉湘說:“過去打了多年內戰,臉麵上不甚光彩,今天為國效命,如何可以在後方苟安!”
此後,川軍40餘萬人先後開赴抗戰前線,再以後,四川每年都向前方輸送青壯軍人,人數居全國之冠。而抗戰8年中,四川共提供了300萬人充實前線部隊。
1938年1月,劉湘在抗日前線病發身亡。死前他激勉川軍將士,“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在鄂西會戰,日軍同樣沒有想到,這些饑寒交迫、連飯都吃不飽的士兵,為什麼會有這樣高昂的鬥誌。
關於鄂西會戰,能夠找到的資料很少,如果不是2010年鄂西的一場大雨,人們永遠也無法想象當時的將士是在一種怎樣嚴酷的環境中作戰的。
也許是冥冥之中有一種天意,一場大雨解開了鄂西會戰的謎底,讓人們認識了這些英烈們。
第一次入緬作戰,遠征軍征戰失利,中國陷入了異常孤立的局麵。抗戰老兵張至文說,那時候日軍在緬甸搶走了美軍所有的援華物質,中國軍隊處境非常不好。沒有美援戰略物資,戰士們隻能餓著肚子拿著空槍與日軍拚殺。
中國通往外界的出海口早在幾年前就被日軍占領,現在唯一的一條抗戰生命線也被切斷,陸路、海路,都無法走通,而中國的空軍已經消耗殆盡。現在,強敵環峙,孤立無援,中華民族隨時就會覆滅。生活在現在的人們,誰能想到自己的民族當時麵臨的滅頂之災?
蔣緯國說,那段日子裏,父親蔣介石情緒最低落,他常常夜晚一個人在浴室裏長嘯。此前和此後,父親蔣介石都沒有過這種情況。
浴室之外,蔣介石內心再焦慮,也要故作堅強;而隻有在浴室裏獨自麵對時,蔣介石才露出自己心中的脆弱。
滇緬公路被截斷,中國戰場陷入了抗戰以來最艱苦的歲月。這種艱苦甚至持續到了遠征軍大反攻取得勝利的1945年。
那時候,在中國戰場的侵華日軍100多萬,裝備精良,在太平洋戰場上與美軍作戰的日軍也高達100多萬,同樣裝備精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與日軍膠著廝殺,難分難解,如果日本再將中國戰場上的日軍投入太平洋戰場,美軍必敗無疑。
所以,美國決定再次援助中國。
雷鋒說,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史迪威將軍曾經說過,如果中國軍隊擁有和日軍同等的裝備,隻需三個月,中國軍隊就能將日軍趕出中國。中國軍隊的士兵素質非常好,吃苦耐勞,極具韌性,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隻是武器太落後了。
當日軍武裝到牙齒的時候,中國有很多士兵還手持大刀長矛上陣作戰。過去很多黑白電影中的戰爭場麵都不是虛構,而是真實存在的。
美國怎麼援助中國?
這就是後來的“駝峰航線”。
一直到今天,“駝峰航線”仍是世界戰爭空運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付出代價最大的悲壯的航線。然而,為了絕境中求得生存,也隻能選擇這條途徑。
“駝峰航線”從印度的阿薩姆邦開始,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薩爾溫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進入中國的雲貴高原和四川省,全長將近1 000公裏。這一路上,飛機需要穿越高山雪峰、峽穀冰川、熱帶叢林、寒帶原始森林,以及日軍占領區,航程艱險無比;加之這一地區氣候十分惡劣,強氣流、低氣壓和冰雹、霜凍,使飛機在飛行中隨時麵臨墜毀和撞山的危險。因為山峰太過高聳,飛機隻能在駝峰一樣的山穀間尋隙航行,所以這條航線就叫做“駝峰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