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被遺忘的廠窖慘案(1 / 3)

蔣百裏,這是當年很有名的一個名字。。

全麵抗戰開始後,日軍作戰的路線,全部在他的掌握和預料之中。而他,已在抗戰開始後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蔣百裏先在日本軍校學習,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拿走了日本天皇的佩劍,讓同期的日本同學捶胸頓足。後來,蔣百裏又留學德國,專門研究德國軍事,把西方先進的軍事思想介紹到中國來。

後人稱道蔣百裏,是因為他提出了很多新穎的軍事觀點,他的變南北抗戰為東西抗戰理論更是令後人歎為觀止。

當時,日軍占領東北,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南下。蔣百裏向國防部建議,一定要迫使日軍主力進攻路線由東北—華北—華中—華南的南北路線改為沿長江而上的東西路線,這樣就能夠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與湖沼地利,抵消日軍兵器訓練方麵的優勢。

後來,中日之間的作戰路線,果然就走這條路。

然而,這也是一招險棋。所以,蔣百裏又告誡蔣介石,一定要警惕日本模仿800年前蒙古鐵騎滅南宋的線路,即從山西打過潼關,翻越秦嶺,先占領漢中,再攻取四川與湖北。如果日軍走這條路線,亡國必矣。

那時候,中國軍隊最有威力的武器叫做“三十二倍十五榴”,這些來自德國的超級大炮也被部署在黃河西岸的潼關,用來對付東岸的日軍。據說,這種超級大炮,射程高達20公裏,一顆彈頭就重達50公斤。

而潼關,自古都是重要關口。卡住潼關,就能夠防止日軍進入陝西,繼而重蹈當年蒙古滅宋的覆轍。

1943年夏天,日軍按照蔣百裏當初的設想在進攻,沿著長江溯流而上,步步受挫。日軍旨在打通宜昌、直逼重慶的計劃一再受挫,於是進行瘋狂的軍事報複。

距離宜昌300多公裏外的湖南南縣,七十三軍一萬餘人在轉戰常德的途中,與日軍發生了遭遇戰。七十三軍屬於湘軍序列,參加過三次長沙會戰。至今,在長沙的嶽麓山上,還有七十三軍死難將士紀念碑。然而,此時,在開闊地上,在水田河網間,七十三軍麵對強敵,隻能且戰且走,隨同一起撤退的還有兩萬多名百姓,日軍天上飛機,地麵軍隊,洞庭湖麵上還有艦艇,行動迅疾,兵力雄厚,將七十三軍和老百姓包圍在南縣廠窖鎮。於是,廠窖慘案開始了。

廠窖慘案,日軍三天屠殺三萬人,創下二戰史上單天屠殺的最高紀錄。可惜,這筆血債現在已經被人遺忘了。

廠窖鎮位於洞庭湖的一個半島上,長十幾公裏,寬四五公裏,三麵臨水,隻有一條道路與外界相通。七十三軍與百姓被逼入這座半島,就是麵臨死地。

日軍在飛機轟炸和艦炮轟炸後,陸軍開始登上了這座半島。

郭鹿平是那場慘案的幸存者,至今回憶起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老人還充滿悲憤,全身顫抖。郭鹿平家在街上開有一家藥店,大屠殺發生前,看到難民成群結隊地從門前經過,郭父意識到要發生大事,把家中的女眷和弟弟送到益陽避難,父子兩人看守著藥店。

後來,形勢越來越緊張,日軍的飛機狂轟濫炸,炮彈也在街麵上爆炸,父子二人為了安全,就跟隨著逃難的人來到了一戶姓李的人家。那戶李姓人家是個大戶,有高大的院牆,他們幻想著高牆深院能夠阻擋鬼子的進攻。當時,院子裏躲藏了100多人。

這一天是1943年5月9日,老人記憶非常深刻。清晨,日軍荷槍實彈,砸開了李家大院的院門,端著刺刀,逼迫他們來到附近學校的操場裏,操場裏還有很多人。日軍將他們每個人的右手綁在一起,然後要求他們都靠牆站著。大家驚慌不安,不知道日軍要幹什麼。郭鹿平還在想著,是不是日軍要抓大家去做苦力?突然,站在第一排的一個人大喊了一聲:“鬼子殺人了!”郭鹿平循聲望去,看到呼喊的是村中一個姓曹的木匠,日軍的刺刀捅在了曹木匠的胸脯上,曹木匠沒有喊出第二聲,就軟軟地倒下了。

接著,站在郭鹿平麵前的日軍也動手了,他一刀捅在了郭鹿平的肚子上,刺穿了,郭鹿平仰麵倒了下去,憤怒地望著鬼子。後麵走來了另一個鬼子,在他的前胸處一連刺了七八刀,每刺一刀,鮮血就濺了出來。郭鹿平昏了過去。

下午,郭鹿平醒過來了,看到日軍離開了,操場上躺滿了屍體,死屍堆裏間或還有哭聲,那是和他一樣死裏逃生的人。郭鹿平想爬起來,渾身的傷口火辣辣地疼痛,他又昏死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