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係三巨頭對練兵很有一套,他們主張把全部的廣西人組織起來,平時就加強訓練,戰事一起,就全民皆兵,“個個都能上戰場,執幹戈以衛社稷。”桂係三巨頭還要求在學校裏開設軍事課程,這些課程包括槍械的使用養護法、戰地救護法、射擊、投彈技術、測繪、築營、步兵操典、步兵野外勤務等等,想想看,當那時候別的省份的人被強拉壯丁,上了戰場還不知道怎麼瞄準的時候,而廣西的所有學生都是一名合格的,甚至可以說是優秀的士兵了。所以,桂係軍隊的戰鬥力想不強,都難。
民國時期,廣西的適齡學生入學率,走在全國的前列。那時候的廣西教育是完全免費的,所以,我相信當時廣西應該有相當多的少年青年都走進了學堂,都接受了這種軍事訓練。
後來,有學者對三巨頭的措施起了一個言簡意賅的名字:武化廣西。
桂係三巨頭多年的苦心經營,讓廣西全民皆兵。桂林上了年紀的老人回憶說,那些年,廣西人人會打槍,又齊心,外省的軍閥土匪都不敢進犯,隻要聽到什麼地方打槍了,家家戶戶的男人提著土槍就趕過去幫忙,沒有槍的,就操起砍刀。那時候的廣西人打架不要命,打仗更不要命,民風太剽悍了,任何一股外來勢力進入廣西都害怕。
廣西民間多藏槍自衛。而且,廣西民間能人很多,這些能工巧匠能夠仿造出各種手槍、步槍,甚至有的鐵匠拿著別人的槍支,拆開再裝上,第二天自己就能打造一杆。中國民間從來就不缺少智謀之士。
三巨頭經營的廣西,無疑是近代曆史上的獨特景觀。
老人們說,1931年,日本人一打進中國,廣西就製定了《廣西民團條例》。廣西有正規軍,也就是桂軍20個團,20個團也就是有兩三萬人,兩三萬人不足以對中央軍和其他比較強大的軍閥構成威脅,更不足於與日軍抗爭,但是桂軍有百萬民團,百萬民團中,每個人的戰鬥力都不弱於任何一支部隊的士兵。這才是桂軍最可怕的。
《廣西民團條例》規定:所有年齡在18周歲到45周歲之間的男子,都有作戰的義務。也就是說,所有的青壯年男子,都要加入民團,抗擊日軍,保護家園。民團每年農閑的時候,都要進行幾個月的軍事訓練。他們拿起槍支,就是中國最優秀的士兵;放下槍支,就是中國最勤勞的農民。而且這些人身體強壯,吃苦耐勞,機智勇敢,不計報酬,沒有怨言。
不僅僅成年男子,就連未成年男子也被培養成了打仗的好苗子,當別的省份的學校在體育課上教學生練習拔河跑步丟沙包的時候,廣西的學校裏體育課上老師教學生們怎麼打槍怎麼投彈怎麼劈殺,這樣的一群學生放在戰場上,戰鬥力能不強嗎?
1937年,全麵抗戰一爆發,廣西政府就組織民眾訂立《抗戰公約》,公約的內容有:一、不賣糧食及一切物品與敵人;二、不為敵人帶路;三、不為敵人做偵探;四、不為敵人築路;五、不為敵人挑擔;六、不買敵人貨物;七、不用敵人貨幣;八、不做敵人官兵;九、不做敵人順民。這份詳盡的《抗戰公約》實際上表達了廣西人與日軍不共戴天,勢不兩立的決心和信心,與日軍斷絕一切來往,不給日軍提供任何服務,讓日軍陷入孤立無援的沼澤中。抗戰期間,我不知道是否還有別的地方也有這樣一份慷慨激昂的《抗戰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