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全民皆兵,焦土抗戰(2)(1 / 2)

老人們說,當時,《抗戰公約》發放到每家每戶,每家每戶的戶主都要在公約上簽字畫押,表示全家人堅決執行。然後,各家的戶主聚集在村公所,也就是現在的村委會辦公室,對著孫中山先生的遺像和關羽的畫像齊聲宣誓:“我等各本良心,在總理遺像,關聖帝位前,代表全家發誓,遵守《抗戰公約》,精忠救國,不做漢奸,如有違背,天誅地滅,甘受政府槍斃,謹誓。宣誓人:×××,中華民國二十八年×月×日”。

宣誓完畢後,每個人都把這份《抗戰公約》拿回家,貼在廳堂上,抬頭就能看到,要求全家每個人都要照做。

幾千年來,中國人都相信誓言,頭上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發過誓言後就不能更改,不能反悔,否則會死無葬身之地,會遺臭萬年。中國人曆來很重視名節,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

抗戰開始後,日軍一路長驅直入,他們曾經瘋狂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而事實上他們打了八年也沒有讓中國屈服,而且日本的侵華戰車陷入了中國遼闊無垠的淤泥中難以自拔,最終隻好夾著尾巴逃走了。

日本當初之所以能夠那樣瘋狂叫囂,一方麵是他們強大的軍事力量,一方麵是他們精細的情報網絡。

日本為了侵略中國,可謂處心積慮。而日本針對中國的間諜活動,也由來已久。

遠在倭寇叩邊的時候,就出現了日本浪人來到中國,刺探明朝的軍事情報,提供給倭寇。甲午戰爭前夕,日軍為了侵占中國,更是組織了龐大而嚴密的間諜網,當時日軍中一個叫荒尾精的中尉來到了上海和漢口,建立會館,將散落在中國各地的日本浪人組織起來,搜羅情報,後來,這些情報被編成了三大冊2 000多頁的《清國通商綜覽》,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地理、交通等諸多方麵,是一部有關中國的百科全書。而這時候腐敗的清政府還蒙在鼓裏,這部書為日本軍政當局侵華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甲午戰爭開始的時候,荒尾精的情報人員開赴山東、遼寧,清軍的一舉一動都在他們的掌握之中,甚至李鴻章的侄兒也被他們拉下水,日軍比清軍各艦艦長更先知道清軍下一步的動向。日軍的情報精細到了這種程度,這仗還怎麼打?

二戰前夕,日軍的間諜更是無孔不入。據日本的資料顯示,當時日本派往中國的間諜有上萬人,而且日本間諜的足跡遍及中國所有省份。

這上萬名間諜為日本侵華立下了奇功。抗戰爆發後,日軍總是能夠從意想不到的小路上穿插突擊,將還沒有來得及抵抗的正麵戰場上的中國軍隊分割包圍。後來,中國軍隊從繳獲日軍的戰利品中發現,日軍的軍用地圖比中國的軍用地圖精確詳細得多,重要地段上的一棵樹、一間房屋、一個水坑,都標得清清楚楚。而每條大小道路的寬窄,每座山峰甚至土坡的高度,更是精確到了厘米。這些,無疑都是這些間諜的功勞。

這些間諜當時有一個名字叫做“中國通”。比如,當時侵略中國的“三大急先鋒”板垣征四郎、磯穀廉介、土肥原賢二都是“中國通”,都在中國從事過無恥的間諜活動。

二戰前夕,日本間諜的身份是遊客和商販。

我在廣西聽到了這樣兩件事情。

日軍進入廣西後,有一名佐官帶領著一隊鬼子占領了一座村莊,他對院子裏一個老頭問:“你還記得我嗎?”老頭搖搖頭。鬼子佐官說:“我可記得你啊,我們十年前就見過,我還在你們家住過。”老頭仔細一看,突然想起來了,眼前這個挎著洋刀的老鬼子,10年前確實來到過這裏,那次是來旅遊的,他在老頭家住了一晚上,老頭和老伴還把家中的老母雞殺了,讓這個人吃,廣西人很厚道,對待客人很實在。老頭沒有想到10年前的那名遊客,居然就是眼前這個得意揚揚的老鬼子。老頭一言不發,走進房間裏,四處尋摸著趁手的武器,找來找去,找到一塊石頭,就把石頭揣在身後,悄悄走出來,一個小鬼子背對著老頭站立,老頭一石頭下去,小鬼子腦袋迸裂,鬼子慌亂間一起開槍,老頭倒了下去。

還有一件事情是這樣的。一隊日軍占領了一座山寨後,一名鬼子首領走進一戶人家裏,看到房間裏有一口吊鍋,而這個吊鍋就是十年前自己賣給這戶人家的,這戶人家一直使用著。廣西很多村寨裏,房間壘著火塘,火塘上吊著吊鍋。鬼子首領得意地問這戶主人:“我這口吊鍋好用嗎?”這戶主人也看出來了,眼前這個鬼子就是十年前走村串巷叫賣吊鍋的小商販。這戶主人二話不說,從房梁上摘下吊鍋,一下子摔在鬼子麵前,“把你這吊鍋拿走,再好用我也不稀罕。”